分享

国歌中一句话引发争议,建国以来被反复修改,其中一版本只用四年

 Loading69 2022-06-22 发布于四川

1949年,随着开国大典的时间越来越近,国旗和国歌的选择成了重中之重。

为了尽快完成工作,周总理把国旗、国歌的准备工作交给了第六小组。他们决定向全国人民征稿。

经过几个月的公开征稿,第六小组收到了六百多件曲谱。但这些应征稿件都不尽如人意。国歌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如果草草决定,这肯定是不行的。

但随着建国时间的越来越近,如果再不确定,开国大典上将会出现无国歌可唱的情况。

大家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一个声音响起:“用《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作国歌怎么样?”

《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曲调激昂,人们一听就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一提议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但是歌词中有一句话却引起了众人的争论,就连原作者听到后也觉得需要修改。

然而对于人们的这个提议,周总理和毛主席都不赞同修改歌词,最终会议决定以原版《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

那么,究竟是哪句歌词让众人如此争论不休呢?

文章图片1

国歌的诞生与传唱

“你看看那些箱子,就是日本人的军火,他们就是要用这些军火,去打我们中国人!”

1934年,日本入侵中国,并大肆屠杀中国人民,全国上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剧作家田汉与聂耳,看到许多苦力背着日本人的军火时,田汉愤恨不已。

中国人民被压迫的画面一直盘旋在他脑海里,他胸中压抑的怒吼如同岩浆翻滚的火山,随时等待喷发。

作为杰出的剧作家,田汉心中愤愤不平,他迫切地想要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

而此时的上海电通公司为了宣传抗战,决定拍摄一部电影,电影公司把编写剧本和主题曲的任务交给了田汉。于是他将自己的万千情绪融入到这部《风云儿女》的创作中。

文章图片2

《风云儿女》

但他只来得及写了一个故事梗概和主题曲的前两节,就被以宣传“赤化”为由,抓进了监狱。

由于事发突然,剧本就搁置在桌子上,被茶水浸湿,主题曲的歌词也变得模糊不清。田汉本来打算写一首长一点的歌,也不得不终止创作。

田汉入狱后,剧本的编写工作被转交给了夏衍,而聂耳则自告奋勇接下了主题曲的谱曲任务。

在拿到田汉的作词后,聂耳读了又读,他被这几行豪迈的诗句深深震撼,灵感迸发,一气呵成谱好了曲。

因为有一些词汇被水晕开,完全辨认不出来是什么字,因此在谱曲时,聂耳在不影响词意表达的情况下,根据旋律与节奏做了调整。

1935年4月,聂耳将完成的作品发给了电通公司,就这样,第一部宣传抗日的电影《风云儿女》诞生了。

在电影的最后,东北人民在义勇军的带领下,奋起反击,一首雄壮高亢的曲子响起: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

文章图片3

聂耳

这首歌诞生之前,还没有正式命名,田汉的手稿上也只写了“进行曲”三个字,后来经过多次讨论,这首歌被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

这里的义勇军就是全国第一支抗日义勇军——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这首歌描绘的场景也与义勇军的作战经历相呼应。

《风云儿女》播出后,《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在全中国风靡。这首歌真正唱进了人们的心里,得到了很多民众的认可和喜爱。

很多有志青年在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时,都会不约而同唱起《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一直伴随着中国人民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

文章图片4

一句歌词引发异议

建国前夕,政协会议上,国歌的选择让众人为难不已。

在几个月的征稿时间里,第六小组陆陆续续收到了国歌歌词632件、词谱694件。

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与尊严,不能随随便便就确定下来,因此在收到应征的歌曲以后,第六小组的成员,每天都会召开会议,一起试听各种曲子。

但遗憾的是,或许是因为创作时间太短,又或许是因为其他原因,收到的曲目都没有达到专家的要求。没有一首曲子能够得到全部成员的认可。

时间一点一点推进,开国大典马上就要举办了,所有的工作都准备完毕,就剩国歌没有确定了,就连周总理和毛主席也多次过问。一想到在开国大典上,没有新中国的国歌响起,众人就急得团团转。

可是这些应征的曲子都不符合标准,难道是只能降低标准,从里面选择一首差不多的定为国歌吗?

文章图片5

徐悲鸿

正当众人正打算从头重新选择时,徐悲鸿猛然想起,有一首曲子,慷慨激昂,深受民众喜爱,这首歌全国人民都会唱,它陪伴中国人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岁月,它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当徐悲鸿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时,大家都纷纷赞同。

但是有人提出了异议:“虽然这首歌很符合条件,但是我觉得,这首歌的歌词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不太好。这首歌在创作的时候,我们国家正处于抗日斗争之中,但是如今新中国成立了,所有的苦难都过去了,我们应该把词改一下,这样才能展示新中国的精神面貌。”

这个观点一提出来,很多人都认为十分有道理,就连词作者田汉也表示,“这首曲子确实不太符合新中国的新面貌。”

文章图片6

可是听了众人的意见后,周总理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说《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国传唱了这么多年,人们对这首歌都怀有很深的感情,用原版的词曲唱出来,人们才会回想起当年的抗争激情,如果换了新词,就不是记忆中的那首曲子了,这就不符合我们选择这首歌的预想了。

毛主席也赞成周总理的观点。看到众人还有些不解,毛主席说了一番话,完全打消了众人的顾虑。

“虽然我们即将迎来新的时代,但是我们国家还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我们不能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要牢记历史,艰苦奋斗,所以还是保留原歌词比较好。”

听了毛主席的这一番话,人们都深以为然。经过众人商议,在正式选定国歌之前,《义勇军进行曲》暂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不对其进行删改。

文章图片7

国歌的修改与恢复

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仍要居安思危、不能放松警惕,而这首歌的歌词正好反映了中国当时所面临的困境,能够时刻警醒我们牢记过去遭受的磨难和屈辱,于是便将它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

不过,虽然这个提议没有被采纳,但关于这首歌的质疑从未停止,一直到1978年,修改国歌的提案仍时有出现。

1978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中,针对是否要修改歌词,人大代表做出了一番讨论。

这一次,很多人都觉得,要改!

投票通过后,会议成立了一个小组,由李焕之牵头,对歌词中不合适的地方进行修改。

最终,《义勇军进行曲》的新版歌词结合了时代特征,做了很大的调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改为“前进,各族英雄的人民”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改为“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等等。

文章图片8

重新填词后,国歌的语境彻底发生了变化。

当新版的歌词确定后,代表们又有了不同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新的版本概括了中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版歌词虽然符合时代特征,但是在文学性、音乐性等方面完全不如原来的版本,而且流露出来的气势也不再鼓舞人心了。

但是最终,新版国歌还是发布了,当时的课本也对国歌的内容进行了修改。从1978年开始,到1982年11月,这一版本的国歌存在了将近四年的时间。

由于新修改的歌词没有之前版本那样深入人心,所以人们都要求重新采用原有的版本。

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意见,1982年,宪法修改委员会决定顺应广大群众的强烈意愿,恢复最初版本,课本内容又改了回来。

最终,新修改的国歌只存在了四年,并没有被人们记住。

就这样,最初的《义勇军进行曲》 “存活”了下来,继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被全国人民传唱。

2004年,《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国旗、国徽享有同等地位。

这支曾经鼓舞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战歌,每次响起,总会让人们激动地热泪盈眶,这首国歌也融入了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成为中国的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