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佛家常言,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 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五阴炽盛。 正如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所言, “生活, 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大千世界, 有多少幸福圆满, 就有多少牵绊苦痛。 ![]() 欲海不填,永难长乐, 羁绊缠身,何以解脱? 答曰: 当断,当舍,当离。 那一年,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一本《断舍离》 响彻世间。 但事实上,“断舍离”的观点, 早在千百年前的古诗词中就有体现。 或许,最高级的活法, 正藏于这三字真言。 ![]() ![]() 如烟往事,当断 当年华老去,当青春不再, 意气风发也好,遭人妒恨也罢, 眼下, 只剩垂垂老矣的白发。 如何,才算是真正放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往事种种,似电影般在眼前闪过, 少年心怀大志,纵马人间, 中年屡遭猜疑,痛失发妻。 悲,喜,跌宕,坎坷, 通通化作满腹心事, 借诗人的笔墨倾泻而出。 ![]() 人到暮年,追忆过去, 只因当时,一片茫然。 爱吗,恨吗,遗憾吗? 往事穿肠千万遍, 终究悟到,放下方能安然。 一直很喜欢诗人罗隐《自遣》中的一句: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得到的时候,放声高歌; 失去的时候,也不必忧愁。 若干年后,此间的这般那般, 终会化作一阵风,一抔土, 连同我们, 一起消散于历史的长河。 ![]() 就由它去吧, 管它得失参半,爱恨忧愁。 对待如烟往事,最好的态度, 早已在丰子恺的话中渗透: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回望人生,憾事常有, 伤感并无益处。 昨日之日不可留, 执着便是自设囚牢, 如烟往事,轻轻放下, 如此,才是解开心中郁结的不二法宝。 ![]() 浮世名利,当舍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试问, 谁人心中不曾有过一场田园美梦? 有一处草庐,可以遮风避雨, 有一间庭院,用来种菜赏花。 粗布麻衣,火炉泥碗,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生活平静且从容。 ![]() 世人常常把梦想照在他人诗中, 可也有人, 真正把梦想活成了现实。 几次入仕,就有几次归隐, 不在乎碎银名利,只痴心田园山水, 靖节的一生, 不可复制,却备受向往。 而如今, 繁华喧闹的城市,也是残酷的竞技场, 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 是一颗又一颗疲惫不堪的心。 那存在于千百年前墨香中的桃花源, 已不可重现, 但若心中有桃源, 那便处处皆桃源。 ![]() 人生,缘何倦怠不堪, 答曰,只因追求太多, 为名,为利,为功,为钱。 或许,试着将眼前的功名放下, 细嗅窗外盛开的繁花。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陶渊明, 于是, 越简单的生活,越让人幸福; 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是陶渊明, 所以, 舍掉无用的浮世功名, 跟着心,慢慢行。 ![]() 烦欲执念,当离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空有一身抱负的东坡, 一生三起三落, 无奈和失败纵横, 大喜和大悲交织。 但他,在大雨面前浑然不怕, 反而泰然处之,种菜赏花。 ![]() 佛家有语: 执着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执着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 生活中的烦恼, 来自得不到的事,爱不得的人, 实现不了的夙愿,放不下的羁绊。 白落梅曾言: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 而是心中修篱种菊。 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 只要我们消除执念, 便寂静安然。” ![]() 一念动心起,万般皆执着, 若是琐碎烦欲缠身, 定是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不如,学学东坡, 对待事物,多一份豁达,多一份淡然, 这不是不求上进, 而是顺应天命。 无物一心清,无事一身轻, 我们应该离弃的, 是柜子里无用的物品, 是当下恼人的忧烦, 是心中多余的伤痛, 也是辗转反侧日日夜夜的执念。 ![]()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实际上都是断舍离的过程。 少年青涩,断掉幼稚,逐渐沉稳; 中年忧烦,舍弃浮名,放眼当下; 暮年焦虑,离弃执念,享受清欢。 学会断舍离, 才能让内心变得简单; 学会断舍离, 才能让生活变得轻松。 惟愿你我, 过往不恋,未来不迎, 不负当下,便是圆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