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凌沧 ▏学画忆往

 笑溜达 2022-06-22 发布于辽宁

图片

1927年 刘凌沧先生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的第二年


刘凌沧自述:
1926年我十九岁时,由一个民间画工正式投入了画家的圈子,来北京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这个画会成立于1920年,是由徐世昌出资创办的,会长是周养庵和金北楼,下设评议员很多人。画会创办了《艺林旬刊》(后改为月刊),我在里面当一名助理编辑,担任些文牍,跑印刷局以及校对等工作,画会会址在中南海流水音,古柏环绕,幽静舒适,工作之余便来学画,画会的导师都是当时文化界的知名之士,如贺履之,陈番诰、陈半丁、萧谦中、徐宗浩等诸位先生,不但是画家,并且能文善诗。在他们的指导之下,我知道了许多当画工时没有听到过的美术知识。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得以经常到国立北平图书馆查书。那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书籍更使我赞叹不止,我发现世界艺坛宛如知识的汪洋大海,而自己所知的不过沧海一粟而已,求知的欲望更加迫切。

图片

刘凌沧先生 21岁时在中国画学研究会 

任《艺林旬刊》编辑

图片



1927年 刘凌沧绘《飞鸾轻凤》(扇面)

图片



☝ 1928年 刘凌沧绘《高士纳凉图》
由于会长的引荐,我结识了著名的人物画家管平湖和徐燕荪先生。管先生是清代“如意馆”馆长管劬安的儿子,家学渊源,精于古琴书画,人物画笔姿清秀,着色妍雅。他曾从俞明(涤凡)先生学画。我初次看到管先生临摹故宫收藏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勾线设色,使我十分钦佩。那时管先生住在北新桥,拜访他一次要走十多里,由于学习的激情,我虽是汗流浃背,也并不觉得劳累。管先生在人物造型和构图法上的决窍,对我多有启发。他说:“作画先用炭条起稿,一幅草稿大体完成之际,要钉在画板上,退出几步仔细观看。人物的姿势,哪一部分不够,哪些部分多余,反复修改,不怕麻烦,直到准确了为止。古人所谓'九朽一罢’就是这个意思。”(旧时画工把炭条叫做“朽”)

图片



☝  唐·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图片



☝  宋·宋徽宗 《虢国夫人游春图》

徐先生名操,字燕荪,擅画历史故事画,那时他还不到三十岁,住在东城府学胡同一个大院里,画室中悬挂着他画的《袁盎却座图》,场面宏大,人物生动,也是由故宫传出来的稿本,经徐先生加工绘制出来的,衣纹劲健,色彩绚丽,堪称当时画坛的“白眉”。他所画的写意人物《李白行吟图》,大笔迅扫,风驰电掣,顷刻而就,也博得方家的称赞。                           

图片



☝  徐燕荪《袁盎却座图》
徐先生的工笔人物画,着色注意情调。他说:“一幅画的色调和内容有紧密的关系,要依故事情节决定色彩。或偏重上色(即暖色调),或偏重下色(即冷色调),要所有侧重。一幅画若上下色来个半斤加八两(旧制十六两为一斤),便失去了色彩的韵律。”他的观点,在今天来说仍然是很有道理的。
从我跟管、徐两位先生学画,后来又在北京各美术院校任教,至今已是五十个年头。对于工笔重彩这一画种,我从民间画工到向专业画家请教,又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虽然积累了些经验,但也只能说是略窥门径罢了。对于我们民族绘画的表现形式和美学观点,仍需要下工夫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的。

图片



管平湖 《仕女图》 (馆藏作品)

图片



徐燕荪  《货郎图》(馆藏作品)

图片

刘凌沧作品欣赏
图片

图片



1943年 《樊素与小蛮》 (馆藏作品)

图片



1964年《宴乐图》(馆藏作品)

图片



1981年 《李白清平调》(馆藏作品)

图片



创作年份不详《四条屏》(馆藏作品)

图片



1985年 《文成公主》(馆藏作品)

图片

             刘凌沧

图片刘凌沧 (1908—1989)本名刘恩涵,字凌沧,河北固安人。我国著名画家、理论家、美术教育家。幼年时随民间画学艺,1926年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师从徐燕荪管平湖学习工笔重彩人物画。后为会中评议,兼任《艺林旬(月)刊》编辑及秘书,并开始以鬻画为生。1933年任京华美术学院人物画教授(时年25岁),此后终其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创作以工笔重彩为主,兼工带写,擅绘仕女及历史典故,作品造型生动,笔法劲健,色彩典雅,富有韵味。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