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管理需要“鲶鱼效应”

 云哥7tz6c7y122 2022-06-22 发布于四川

挪威人捕沙丁鱼,都是把沙丁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到岸时,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比死鱼要高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地想让鱼活着到岸。

据说,只有一艘渔船能经常带着活鱼回港口,但该船船长从不公开自己的秘密,更不让人参观他的鱼槽。直到他死后,渔民们打开他的鱼槽,才看到里面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长了两根胡须的鲶鱼而已。为什么放入一条鲶鱼,就使得其他的鱼都能活下来呢?原来,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自然会四处游动,到处挑起摩擦,而大量的沙丁鱼突然发现一个面目全非的“异己分子”,自然而然也就会紧张、警觉起来,本能地加快速度游动,小心翼翼地加以自我保护,避免被鲶鱼掳掠,于是,整个鱼槽就生动起来。这样一来,尽管是长途水运,但一条条的沙丁鱼都能活蹦乱跳地回到港口。

这就是有名的“鲶鱼效应”。

文章图片1

为什么放入一条鲶鱼,就使得其他的鱼都能活下来呢?

“鲶鱼效应”表明,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危机和竞争中蕴含着机遇。学校管理也是如此,如果一所学校没有“流动机制”,没有“淘汰机制”,没有“新鲜血液”的经常加入,失去了外界的刺激,就往往会失去生命力,缺少了生命活力。

国家级管理成果创新奖获得者、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纪年,结合企业实践提出,国有企业内部改革成功与否,关键要看能否在用工制度、内部分配、人才引进等方面远离“三条死亡线”。“三条死亡线”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在经营正常的情况下,员工流动、淘汰率低于2%,这个企业就将走向死亡;在企业内部的分配问题上,职工收入由固定部分(基本工资)与活的部分(奖金)组成,若活的部分低于分配总量的15%,企业也将走向死亡;若企业内部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占全体职工的比例低于10%,企业同样会走向死亡。

“三条死亡线”的理论依据就是“鲶鱼效应”。

正确使用“鲶鱼效应”,借鉴“三条死亡线”,能够激发学校活力,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

文章图片2

正确使用“鲶鱼效应”,借鉴“三条死亡线”,能够激发学校活力,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