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庆林医案(二)

 一个大树 2022-06-22 发布于山东

二、辨证治愈重症呕吐三例

例一补气健脾、温中降逆案。

单某,女,78岁。

初诊∶1990627日。

主诉及病史∶行右乳腺癌根除术后半个月,伤口愈合良好,惟有干哕、呕吐、不欲进食等症状。

诊查∶干哕呕吐,吐物为少量黏沫和清水,无臭气。矢气不爽,腹不痛,小便浅黄,面色枯黄乏泽,精神疲惫。舌净无苔,舌体胖嫩,质淡红,脉沉细弱。

辨证∶高龄术后,气血未复,脾气虚衰,胃逆失降。

治法∶补气健脾,温中降逆。

处方∶高丽参片8g白术6g云茯苓15g炙甘草5g陈皮7g砂仁5g川厚朴5g大白5g木香3g生姜3片,3

二诊∶据家属告之,第一剂药后2小时,泻稀便带有大小不等块状屎,泻后顿感舒适。服第3剂药后,未再腹泻、呕吐,脘痞消失,知饥欲食。继守上方去大白,加炒麦芽10g3剂。

三诊∶精神已振,食量转增,又服药3剂,痊愈出院。

【按语】本例呕吐物为黏沫和清水,无臭气,舌体胖嫩,脉沉细弱,辨为虚寒型重证呕吐∶方选异功散佐砂仁、生姜补中温通,理气降逆∶木香用量之小,取其醒脾健胃∶合川厚朴、大白以和腑气。方药和合,以助脾升胃降之功。

例二扶中助运、并调升降案。

张某,男,13岁。

初诊∶1981923日。

主诉及病史(其父代诉)∶以外伤性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收院治疗。经两次手术,伤口愈合良好,25天来始终不能进食,食则呕吐。

诊查∶精神疲倦,形体消瘦,肌肤枯槁。20多天来,汤水纳而即吐,吐物为黄水黏液,无气臭,大便日二三次,呈黏液状。腐苔花剥,舌质淡红,脉沉细弱。

辨证∶中气衰竭,无力纳运,升降失司。

治法∶扶中助运,并调升降。

处方∶高丽参8g(另煎)焦术6g云茯苓10g半夏6g炙甘草5g砂仁3g陈皮5g木香2g生姜2

2剂,浓煎频服。

二诊∶服药2剂,精神转好,进少量稀汤未吐,上方药继服3剂。

三诊∶精神已振,中气渐复,腐苔已化,能进软流食。效不更方,原方药3剂。

四诊∶食量增进,腐苔已退,能下床活动。拟上方去高丽参换太子参,加炒麦芽10g,调理二十多天,痊愈出院,嘱其饮食调养。

【按语】本例辨证以排泄物为主,参合色脉舌候,辨为中气衰竭、化源将绝。所选方药适宜,其效显著。

例三健脾养阴、润肠通便案。

夏李氏,女,70岁。

初诊∶19901126日。

主诉及病史∶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今已13天,干呕,嘈杂,胃中烧灼感不能进食,应邀会诊。

诊查∶精神不振,面色枯暗。舌红无苔乏津,脉象沉细弱。

辨证∶气阴两伤,腑浊上逆。

治法∶健脾养阴,润肠通便。

处方∶山药30g生地黄10g当归10g大芸10g石斛10g上油桂1g升麻1g沉香5g(后下)生大黄3g芒硝5g(冲)

2剂,浓煎频服。

二诊∶药后大便增多,初干后软∶胃满好转,能进流食,但烧灼感尚存在,精神转振。脉仍沉细而弱,舌质红无津无苔。虽腑实通、浊气降,但气阴未能来复,胃气不和,法拟益气养阴和胃。

处方∶西洋参10g(另煎)黄芪10g麦冬12g山药15g石斛10g知母10g砂仁5g白蔻6g陈皮9g木香2g

3剂,11剂。

三诊∶精神已振,烧灼感缓解大半,能进软流食。舌有津液,脉沉细而缓。上方药再进3剂,11剂。

四诊∶食纳转增,大便正常。舌生薄苔,质淡红,脉沉缓而弱。要求带药出院,嘱其饮食调养。

【按语】本例属气阴两伤、腑实不降、浊气上逆,法用健脾养阴、润肠通便,意在缓急而固本。药后大便初干后软,知其为虚秘而不是实热便秘。二诊根据胃脘烧灼感尚存、舌质红,无津无苔,拟益气养阴和胃法,方药适宜,故取效显著,可见治病求本的重要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