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人最大的内耗,其实是太着急。总的来说,一个人之所以会陷入到一种越来越癫狂,越来越痛苦的内耗里,就在于内心里太着急了。显然,一个人若是老喜欢着急做事,不断内耗,是根本不可能静下心来好好修身养性的。 你可以很努力,但千万别着急。 要知道,人最大的内耗,其实是太着急。 做事,一旦着急了,无异于揠苗助长,自断前程。 好的人生,从来都是既不内耗,也不着急的。 《弟子规》有言: “事勿忙,忙多错” 余生很长,不必着急,你要相信,凡事不求速效,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总能达成愿望。 若是老想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则容易滋生更多的错误和烦恼,无疑是自乱阵脚。 1:拒绝内耗 喜欢内耗的人,要么对自己树立过高的要求,要么对生活有了过高的期待。 要求过高了,期待太大了,当发现自己已经到了预定的时间,却发现事情还远远没到自己所期待的那样,自然心就开始失望,渐而失落。 甚至到了最后,因为不断地自我伤感和内耗,让人生陷入到了更为被动的处境里。 一个人最愚蠢的事,就是不断地跟自己过不去。 你要试着告诉自己,如果是眼下的问题让你痛苦,让你难受,以至于让你陷入了不断地自我内耗当中。 那么,当你内耗了,你就看到了问题有所起色和改变吗? 如果没有,那就说明你一切的自我内耗都毫无意义,甚至只是在不断地加剧问题的日益恶化。 这种自我内耗,说白了就是自我伤害。 王阳明曾说: “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很多人之所以常常处于自我内耗里,就在于老喜欢浪费时间来“内观”自己。 也就是说,当你一门心思只想着琢磨自己,一切精力就想着如何跟自己和解,是一件很愚拙的事情。 因为人性天生是矛盾的,也永远得不到满足的,你若是时时刻刻急着琢磨清楚自己,甚至想要彻底了解自己。 那么,在这样的局面下,你只会因为一直在纵容自己而害了自己。 所以,王阳明才会说,在白天修炼功夫的时候,倘若觉得急躁,就立马让自己去静坐。 而如果内心老是抗拒着多读书,那就应该立马去读书,这便是对症下药。 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也不要突然给自己树立过高的要求。 学会克己自律,自然种种目标都可以水到渠成,而不会因为自己不断地自我内耗而浪费了诸多机会和虚掷时间。 一个人,既要懂得不要自我内耗的道理,也不要跟别人消耗的哲理。 一日,有人问子贡:“一年有几个季节?” 子贡非常有礼貌地回答:“一年有四个季节呢。” 那人又说:“不可能,一年明明只有三个季节。” 两人争执了很久,可谁也不信谁,于是便相约去找孔子说说理。 孔子打量了对方一下,发现对方是个绿衣人,便说:“一年只有三季。” 于是,绿衣人非常高兴地离开了,待在原地的子贡则大为迷惑。 孔子见状,笑着说:“刚才的绿衣人是一只蚂蚱,春生秋逝,一生所活只有春夏秋三季。 假如你一直都在跟他争执,试图让他了解的话,他也永远想象不出你所给他描绘的世界和事实。” 实际上,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的,倘若你老想着改变一个人的认知等级与你不同,格局观也与你相差甚远的话。 那么,当你俩在某些话题,或是某些选择上产生了极大的不同时,你也不应该跟他解释,更不要和他一直消耗下去。 因为,这种消耗,是无底洞,也是无法改变的。 庄子言: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兵,士不可语道。” 对于三观不同,认知不同,乃至能力和见识上也颇为不同的人,若是彼此产生了争执,那就让自己三缄其口。 因为这样,你才不会白白消耗精力,也不会自我内耗。 2:拒绝着急 一个人最大的内耗,其实就是太着急。 反之,当我们懂得凡事都慢下来,并且也做到了凡事都慢下来,自然就会发觉,根本不存在内耗这么一回事。 总的来说,一个人之所以会陷入到一种越来越癫狂,越来越痛苦的内耗里,就在于内心里太着急了。 因为着急地想要在工作上快速成长,实现薪资可以同老员工平起平坐,于是超负荷地加班,不断地强行给自己添加各种任务。 可不知道的是,当你如此着急地想要拿出一年时间来抵挡住他人5年,乃至十年所打磨出来的能力,最终只会让你失去越来越多。 因为一个人在急于求成的心态里,不光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一知半解的,而且也极有可能因为着急而变得急躁、暴躁,甚至是狂躁。 如此心态,这般状态,试问一个人怎么可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呢? 人步入社会,想要成家立业是无可厚非的,想要尽快地融入新环境,早日在工作上崭露头角,这也是值得赞扬的。 但是,若是满脑子只想着如何找到捷径,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因为凡事都有一个过程,急不得,路也是一步步走得踏实,稳重,才能走得远。 正如《道德经·第三十九章》里所言: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以动之徐生?” 即便再浑浊的水,只要耐心地平静下来,自然水就变得干净了。 而路旁的大树,看似时刻都非常的静寂,却依然可以在静默的岁月里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这便是不着急的力量,也是安静的力量。 可是,在社会里,哪怕就在我们身边当中,总有一些人几乎每天都在分秒必争,忙忙碌碌,时时刻刻穷着急,特紧张,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在拼命、在玩命。 可这种所谓忙碌的人生,到头来也没有给到他们所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反而因此变得更为着急,焦虑,甚至是自我不断地内耗和自我不停地悔恨和懊恼。 3:修炼一颗安静的心 诸葛亮曾在《诫子书》里写道: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在关键时刻总会暴露得纤屑不遗,暴躁和安静,高贵或低贱,卑鄙或者高尚,乃至无私和自私。 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总能够在日常生活里反思自我,审视自我,并且愿意静静地打磨自我。 以此来让内心安静,让精力集中,让能力强大。 显然,一个人若是老喜欢着急做事,不断内耗,是根本不可能静下心来好好修身养性的。 正如狄更斯说的那样: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冷静,沉重。” 是的,让自己及时地冷静下来,理性下来,克制下来,默默地强化自我,拒绝内耗,拒绝着急。 如此,方能从容不迫,着眼于当下,珍惜于现下,成就于未来。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