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位于杭州与绍兴交界处的杨汛桥镇上,有一座古老的山庄,当地人惯称仁里王,聚居着书圣王羲之的后裔。山庄依山傍溪,山名“栖兵”,溪称“天鹅”。相传越王勾践曾栖兵于此,故名“栖兵山”。 千百年来,这座古老的山庄里,留下了诸多历史文化遗迹。栖兵山上的越女阁,便是这串珍珠般史迹中,熠熠闪光的一颗。站在当地人为纪念越地巾帼而设的越女阁内,眼前,“越中十女”图赫然在目。“贤女勾践夫人、剑女於越氏、美女西施”,我轻念着其中这三个美丽的名字,思绪,如开闸的急流,喷涌而出。手握纺针的越夫人雅鱼,身佩剑器的越女,浣纱而归的西施,此刻,这三个与越大夫范蠡同处于春秋战国年代的美丽女子,正从硝烟弥漫处,向我款款走来。她们的身后,是范蠡那一双深邃的眼睛……“君为王,我为后,结发相从期白首。君为奴,我为婢,人间反覆何容易。为婢不离家,为奴去适吴。死生未可测,离别在斯须。君谓妾莫悲,忍耻乃良图。自怜儿女情,能不啼乌乌。仰盾庭前树,一岁一荣枯。与君若有重荣日,匆匆未可弃褕翟。”是谁,拖着受尽凌辱之体,于吴宫的奴仆下屋里,咬碎了银牙?是你,勾践夫人,对着漆黑的夜空,血泪成滴。你只为,遵越大夫范蠡那“留取青山,从长计议”之策,入吴为奴为婢,死生相随夫君。你只盼,恶梦后的朗朗晴日,越国旗鼓重振,夫君霸业终成。越女,春秋越国最富盛名的女剑术家,你可曾料想过,凭借无师自通的天成剑法,自己有朝一日,会在越王勾践的春秋争霸鸿图上,留下浓墨一笔? 史书《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勾践谋划伐吴,问计与相国范蠡兵弩之事。范蠡根据多方考察掌握的信息,向大王推荐了剑术高超的越女。范蠡曰:“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愿王请之,立可见。”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于是,越女叩见,与越王勾践坐而论剑。当下,动静之术,虚实之法,无不精通。越王大悦,赐其号为“越女”,并令军中队长及武学天赋者跟越女习剑术,然后教于士兵。年余,陆续教习者三千有余。后人誉之为春秋第一剑客。“舞剑器动四方”、“天地为之低昂”。今日,古越剑术师越女,于剑光交织中,翩若惊鸿的英姿,则定格在越女阁的“越中十女图”中,与岁月长存,受后人称颂。“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轻波闲。皓齿信难开,沈吟碧云间。勾践徵绝艳,扬娥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一首凄美的李太白《西施》诗,道尽了一个古远故事的凄美。春秋战国,吴越争霸。范蠡为使勾践复国雪耻,谋划美人计,且被委以寻美之要。苧萝山下,浣纱溪边,范蠡与浣纱女西施相遇,一见钟情,两心相悦。然为家国重振大业,一双情侣无奈拆分……至于西施结局,历来众说纷纭。有沉海说、隐居说、落水说、被杀说等等。世人大多寄愿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之美谈,如《越绝书》所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然,我则愿,美丽的西施,洗尽铅华,在没有战争,也没有情仇的故事里,浣着东西村的衣纱,采尽苧萝山的野花。即便,从没有吴宫的馆娃,也没有春秋的厮杀……越女阁中,我列数着“越中十女图”上美丽的名字,继而感叹着。过往历史,终将在岁月中灰飞烟灭,而以德以功自树其碑之越中巾帼,则万代流芳。如勾践夫人,如越女,如西施。越女阁外,栖兵山的秀竹,在仲夏的风里,摇曳着安宁的时光。山脚下,天鹅溪的碧水,一如既往地清洌着。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