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非牡蛎瓜(非洲杨桃南瓜)

 一帆csp 2022-06-23 发布于广东

夏至一过,太阳直射点就开始南移,也意味着炎热天气的正式开启。

随之而至的,还有岭南佳果开始飘香,芒果,荔枝,龙眼,西瓜……总有一款俘虏你。
它们都轮番出现在我的果盘里,也曾轮番出现在我的推文里。这些水果毕竟太熟,推文估计也被不少盆友嫌弃。没关系,我今天就来个不一样的水果,它叫杨桃瓜,保证你喜欢。

那它究竟是杨桃还是瓜呢?它身份证名字有点拗口,叫西非牡蛎瓜(Telfairia occidentalis,也叫非洲杨桃南瓜。反正就是瓜一个,带你吃瓜去。

西非牡蛎瓜,葫芦科、牡蛎瓜属藤本植物。
它也叫非洲杨桃南瓜,或简称杨桃瓜。
它的英文名是Fluted pumpkin,fluted是“凹槽的”,pumpkin是“南瓜”,因此,也有文献把它直译为凹槽南瓜。
西非牡蛎瓜的拉丁名是Telfairia occidentalis Hook. f., 1871,其属名Telfairia 纪念爱尔兰植物学家Irish naturalist Charles Telfair (1778–1833),种加词occidentalis是“西方的”,这里当然指非洲的西部。看得出来,其中文名西非牡蛎瓜正是属名+种加词而来.
对了,插一句,据北京花友@启迪花妖妖说,这个东西最早是有人问起,当时并没有中文名,她查到了拉丁,是她经过与拟名群的大佬们商议,最后刘冰老师拍板确定的,这也是目前CFH认可的官方中文正名。

它原产非洲的尼日利亚,我国海南引进栽培。

元旦假期跟几个小伙伴去了一趟海南,由于黄青良老师的贴心安排,节目丰富,全程下来,收获颇大。其中,他安排的一个点,位于琼海的盛大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更是让我们大呼过瘾。
这个水果基地从台湾、东盟、南美等地区引进了燕窝果、冰激凌果、手指柠檬、香檬、人心果、芭乐、黄金山竹、黄金果等100多种热带水果新品种,大部分我们仅仅看挂牌去认,可惜商家也不卖,看着琳琅满目的各种挂在树上的珍奇异果,口水流了一地。
我也算是岭南人,我天真地想,不就是热带水果嘛,也应该都吃过了吧?可是,刚刚进入世界热带水果之窗一会,一个巨大无比的瓜就给我一个下马威,那是一种标识为非洲杨桃南瓜的瓜,此时正是成熟季节,它叫杨桃却不是杨桃,它叫南瓜又不是南瓜,它就是南瓜与杨桃的合体,这个“南瓜”起码也有30多斤重,一人抱起就被挡住了半个身子。
这个从尼日利亚远道而来的瓜果,有和杨桃非常相似的绿色棱状外观,打开之后,果实又和南瓜类似,因此它们形象地称之非洲杨桃南瓜,简称杨桃瓜。

这瓜有多大?果真像杨桃么?给大家看看水果猎人杨晓洋老师发来的照片就知道了。

(图片由水果猎人@不乖书生提供)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个瓜能吃么?怎么吃?
它的英文名叫Fluted pumpkin,可以称作凹槽南瓜,确实它也跟南瓜很像,南瓜大家都认识,我们把南瓜切开后,会把里面的馕去掉,吃它的种皮,偶尔也会吃名曰南瓜籽的种子。而这个非洲杨桃南瓜,供大家吃的恰恰是它的种子,或者称作果仁。
它的果仁比南瓜籽大多了,大小与乒乓球一般大小,把它们取出来后,可以煎炒或者水煮食用。据说在非洲某些气候适宜的地区,它可以一年四季挂果,杨桃南瓜的种子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超过1/4,有着极高的油脂含量,是不少非洲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
▼ 这是西非牡蛎瓜横切开的样子,你看它外围的凹槽,像极了杨桃,而里面的结构,跟南瓜就很像了,所以叫非洲杨桃南瓜特别的贴切。

(图片由水果猎人@不乖书生提供)
▼这就是它的果仁了,我们吃的精华部分。据说就是因为它的种子像牡蛎,而得名牡蛎瓜。

(图片由水果猎人@不乖书生提供)
▼至于怎么打开,怎么吃,@水果猎人亲自尝过,这是前几天发布的视频,这里面说得很清楚了。
在当地,大家吃的主要是它的种子,未成熟的种子被煮熟或烘烤。种子也可以发酵几天,然后作为浆料食用。带有年轻种子的果肉有时会被制成橘子酱。
注意了,成熟的种子不会被直接食用,因为它们含有大量的抗营养素,但它们的脂肪和油可以被提取出来。籽饼适用于强化食品,籽油用作食用油和人造黄油。这种油也可以用作油漆和清漆的干燥油。生面粉表现出比油更好的吸水性和吸脂性,因此在烘焙产品和绞肉产品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而且,它的嫩芽、多汁的叶子也被烹调后作为蔬菜食用。叶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食材混合使用。
除此之外,它的果实的果皮和果肉被用作牲畜的饲料。孕妇和贫血患者使用叶汁来增强血液。

茎被浸泡以产生用作海绵的纤维。

查阅外文资料发现,西非牡蛎瓜最早出现在西非和中非的林区,最常见的是贝宁、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如今它成了一种在尼日利亚很受欢迎的蔬菜。而它在乌干达很少见,在东非其他地区也没有。
有人认为它起源于尼日利亚东南部,有当地人发现,伊博人自古以来就种植这种作物。然而,同样有可能的是,在目前的范围内,西非牡蛎瓜原本是野生的,但野生植物已经被当地的野生植物灭绝,现在被栽培的形式所取代。

西非牡蛎瓜在贝宁、尼日利亚和喀麦隆的低地地区的市场上很常见。在尼日利亚旱季期间,河岸沿线地区发展密集的贸易,出售给主要粮食作物市场发达的城市地区。在尼日利亚,它的叶子也通过公路从南部长途运输到北部的大城市,西非牡蛎瓜的种植正在城市周围发展,以降低高昂的运输成本。

西非牡蛎瓜属于雌雄异株植物,通常它的雄株在播种后3个月左右开花,比雌株早1个月。开花从花序的底部开始。雄花在中午左右有一种明显的气味,当授粉的昆虫,主要特里戈纳蜜蜂访问这些花时,雌花的柱头在下午就可以授粉了。栽培的西非牡蛎瓜大都采用人工授粉,因为与自由授粉的结果率15%相比,人工授粉的结果后率为35%,授粉后3天内,子房开始快速生长,即结果。
我们有幸看到它们的花,它的花非常的清新小巧,毕竟它是葫芦科的,跟我们熟悉的南瓜花也有点类似,只是它的花不大,钟型,花的基部是紫色,带着流苏边,像一条条漂亮的小裙子。
按推测,我们拍到的应该是雌花,只是当时没注意雌雄异株这个梗,没留意它的雄株在哪,自然也就没有拍到雄花了。

西非牡蛎瓜属于多年生藤本植物,通常分枝的卷须攀援到超过20米的高度;根系统在土壤的顶面分枝;茎具角,无毛,老时变得纤维状。

它的叶螺旋状排列,有3-5个小叶;托叶无;中央的小叶最大,侧生的小叶不对称,上部三分之二通常具牙齿,下部有时粗糙,近基部具3脉。

雄花序一腋生总状花序,花序梗基部有一朵长花梗,比其他花早开花
雌花单生在叶腋处。花5瓣,米色,花托钟状,萼片三角形,花瓣离生,长圆形,具流苏。
雄花具3雄蕊,2个4室和1个2室,具大的带红色药隔;雌花类似雄花,但下位,圆柱形,3室子房和3个大的心形柱头。

看看裙底,也不过如此。

果下垂,椭圆形浆果40-95厘米×20-50厘米,具10根突出的肋,淡绿色,被白色开花蜡覆盖,果肉黄色,多种子。
种子压扁卵球形,长可达4.5厘米,黑色或棕红色。

以下文字直接软件翻译于外文资料,仅供备查,文字需斟酌后使用。
多年生,雌雄异株草本植物通过盘绕,通常分枝的卷须攀援到超过20米的高度;根系统在土壤的顶面分枝;茎具角,无毛,老时变得纤维状。
叶螺旋状排列,有3-5个小叶;托叶无;叶柄(2-)4-11(-15)厘米长;小叶柄长0.5-3.5厘米,中央的小叶最大,可达15(-19)厘米×10(-12)厘米,侧生的小叶不对称,上部三分之二通常具牙齿,下部有时粗糙,近基部具3脉。
雄花序一腋生总状花序,长可达3(-5.5)厘米,花序梗长达25厘米,花序梗基部有一朵长花梗,比其他花早开花;雌花单生在叶腋处。花5瓣,米色,花梗长达4厘米,花托钟状,萼片三角形,长可达5毫米,花瓣离生,长圆形,具流苏;雄花具3雄蕊,2个4室和1个2室,具大的带红色药隔;雌花类似雄花,但下位,圆柱形,3室子房和3个大的心形柱头。
果下垂,椭圆形浆果40-95厘米×20-50厘米,重可达6公斤,具10根突出的肋,淡绿色,被白色开花蜡覆盖,果肉黄色,多种子。种子压扁卵球形,长可达4.5厘米,黑色或棕红色。幼苗具地下萌发,先发育主根,再发育成多数腋根;上胚轴5-12厘米长;子叶平凸,肉质。

中文正名             西非牡蛎瓜

拉丁学名            Telfairia occidentalis Hook. f., 1871

别名                   非洲杨桃南瓜,凹槽南瓜,杨桃瓜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葫芦目

科                      葫芦科

属                      牡蛎瓜属

种                      西非牡蛎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