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国顶尖公立学校之一的俄亥俄州立大学,有两名女大学生为了准备期末考试,吃了含有致命成分(芬太尼)的劣质“聪明药”后去世了。▼ ![]() 有一种“聪明药”在欧美高校风靡,一些学生为了高效学习或应对考试,会服用一些帮助学习的药物。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聪明药”其中含有一种成分——安非他命,能让人在短时间里感到精神百倍,反应能力增强,思维活跃度大大提升。 ![]() 但是这种成分非常容易上瘾,对人体的损伤也很大,服用这种药物就等于变相的“吸毒”!并且正规的“聪明药”很难购买,于是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含有致命成分的劣质“聪明药”,上述两名去世的女大学生也正因买到劣质“聪明药”丧命。 事情虽然发生在欧美,但“聪明药”和毒品离我们的孩子一点也不远!一些“新型毒品”来袭,甚至伪装成了生活常见物品,家长千万注意! 1多吃等于吸毒的“聪明药”每年中高考之际,在我国市面上也会出现各种“考前神药”“聪明药”“提分神器”等等,号称吃了能让孩子变“学霸”。 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吃了所谓的“聪明药”后,确实注意力有所提高,人也更有活力。 有媒体报道,一名高三学生李明(化名)的母亲在微信群看到“聪明药”的广告后,立即购买给儿子服用。原本一学习就犯困的儿子,在服用了“聪明药”之后,突然变得很精神。 但很快发现儿子似乎对“聪明药”上瘾了,每天1粒的药量也已经不管用了。同时,孩子的情绪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没有及时服药,就会变得非常暴躁。 带儿子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儿子竟然染上了“毒瘾”,直接源头就是这些“聪明药”。 ![]() 近些年,打着“聪明药”幌子敛财的非法商家层出不穷,即使被曝光,也还会改换了包装与成分,再次卷土重来。 “聪明药”属于精神药物,主要由哌甲酯、右苯丙胺和莫达非尼构成,均属于国家严格管控的第一类精神药物。 这些药物应用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嗜睡症的治疗,患有对应精神疾病的人群也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盲目服用并不会真正提升成绩,而是让大脑的中枢神经处于一种短暂的兴奋状态,营造出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提高的假象,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副作用,如成瘾、失眠、头晕、心动过速等。即使只服用了很短的时间,在突然停药后,仍然会出现很严重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抑制或损坏了孩子大脑神经的正常发育。 2这些孩子喜爱的“零食奶茶”是伪装后的毒品除了“聪明药”,还有一系列新型毒品如今都有了“高级伪装”,奶茶、巧克力豆、可乐……看似熟悉的“零食”和“饮料”,竟可能是毒品? 盘锦市公安局禁毒大队的一个科普视频里,公布了许多出现在市面上的新型毒品,它们被伪装成各种零食,悄悄毒害着不知情的孩子们。▼ 下图这个奶茶跟日常生活里我们接触到的奶茶,看上去一模一样。但它不是真正的奶茶,它是由新型的毒品奶茶粉冲泡而成,主要成分有氯胺酮和摇头丸。▼ ![]() 这种看似像巧克力豆的毒品是冲食的,跟饮料混合后,饮料的口味都不会发生变化,喝完以后,大脑会持续地亢奋两到三天都不会有疲惫的感觉,对人体伤害极大。▼ ![]() 这一种叫“神仙水”的毒品,能够刺激神经,使心血管迅速扩张,引起头晕、视力模糊、贫血等症状。▼ ![]() 名为“可乐”的新型毒品,和平时喝的可乐毫无关系,主要成分是由氯胺酮、k粉还有冰毒混在一起,吸食微量就会致人产生幻觉。▼ ![]() 阿拉伯茶产于东非和阿拉伯半岛的植物,其茎叶含有天然的安非他命,咀嚼的时候其中含有令人兴奋的成分,对人体的中枢神经会产生刺激的作用,极易使人上瘾,属于一种软性的毒品。▼ ![]() 这个气球里面存在一氧化二氮,俗称笑气,吸食笑气会让人产生哈哈大笑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笑,是对人体中枢神经产生了损伤才造成的,长期吸食笑气可能会让人半身不遂,甚至死亡的情况。▼ ![]() 3这些能救命的安全知识一定要教给孩子中国警方在线提醒大家,不要吃任何来路不明的食品、饮料、药片、药丸,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同学”“朋友”。 上周,上外男生向女生投放异物的新闻,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6月12日,尹某某(男,21岁)在学校图书馆向一女生咖啡杯中投放异物(牛磺酸泡腾片)。幸好该女生喝了一口后,及时察觉咖啡异样,将剩余咖啡倒掉,并向学校保卫部门报告。后续经医院检查,未发现身体异常。 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通报称,尹某某向女生咖啡中投放的系半片牛磺酸泡腾片。目前,因尹某某行为情节严重,影响恶劣,校方于6月14日按程序给予尹某某开除学籍处分。同时,根据党规党纪,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男生已被警方带走,相关调查工作进一步开展中。 这件事不仅仅引发了很多女性的后怕,也让无数家长们揪了心。实在太让人细思极恐了!如果被投放的是毒品或者其他危及生命的药物,如果女孩也没有及时发现,再如果事情发生在一个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身上……后果想都不敢想。 都说,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机灵多了,然而在很多真人秀节目的测试中,孩子们对陌生人明显都不设防! 在一项针对6组6~8岁的小朋友的“敲门测试”中,记者分别假扮了“查水表的”“送快递的”“妈妈朋友”这三种身份。孩子的开门率竟是100%! ![]() 骗10个,有9个能得手,有时手段简单到一个糖果,一个玩具就能搞定。 孩子的安全无小事,很多时候,意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因此,有些能救命的安全知识,一定要教给孩子! 如果遇到陌生人求助,建议TA求助其他成年人,如果对方只是问路,可以指路但不要引路。在遇到比你强大的人寻求你帮助时,要果断拒绝,即便对方不是坏人,也要将自己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要知道,如果对方真的需要帮助,是绝对不会求助于一个小孩子的! 如果遇到陌生人示好,例如声称自己是你爸爸或妈妈的同事、朋友,来接你放学,记住“两要两不要”:要及时联系爸爸妈妈确认,要向老师求助或留在幼儿园/学校;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上陌生人的车。 如果在家遇到陌生人敲门,告诉孩子无论如何都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管对方的身份是什么、需求是什么,任何事情都可以等到大人回来后再解决。 我们总担心孩子太小,一旦接触了世界阴暗的一面,就会学坏。针对这种看法,著名的安全教育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教授王大伟曾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
所以,家长对孩子最好的保护不是替他们挡掉所有的阴暗,而是在保有美好的前提下,也要尽可能地教会他们如何明辨阴暗,并学会自我保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