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富豪陈东升:手握27000亿资产,年赚2038亿,现居全球富豪132位

 陈正兴 2022-06-23 发布于湖北
文章图片1

2022年,陈东升主持公司报表显示,光是2021年全年,陈东升名下公司共掌握27000亿资产,累积理赔超过1000亿

不仅如此,陈东升公司更是连续几年营收破千亿,最高的时候一年入账2038亿,光是纳税就高达750亿。

真正意义上的日进斗金。

然而就是这样手握上万亿资产的陈东升,在30年前的时候还是个一心想要改善经济环境、满腹才能无处施展的经济学者

从经济学者到如今手握27000亿资产的金融大亨,陈东升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文章图片2

1、

1957年,陈东升出生在拥有“状元之乡”名号的湖北天门。

天门自古文教昌盛,非常注重年轻一辈的学业

光是明清两代,天门就出现了468位进士举人,素来有“汉江才子出天门”的美号。

而出生在这里的陈东升,也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自幼便喜欢读书,从思想哲学书到报刊杂志,就没有陈东升不喜欢看的。

只不过,陈东升的运气一直不算太好。

文章图片3

陈东升毕业的时候,没有办法参加高考,只能一边打工一边读书。

直到1977年的时候,已经20岁的陈东升第一次参加高考。

这一年,录取分数线160分,陈东升考了209分,足足超过分数线49分

春风得意的陈东升收拾好东西,都已经开始向往大学生活了,然而一些意外的原因,导致压根没有学校愿意收他。

落选之后的陈东升心有不甘,憋着一肚子火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

但是这一年的高考竞争非常激烈,610万人报考,结果只录取29.3万人,尽管后来又补录了11万人,录取率也不过才6.5%而已。

已经一年没有复习的陈东升,毫无意外地再次落选。

这件事情对于心高气傲的陈东升来说,无疑是不小的打击

文章图片4

陈东升痛定思痛,决心一定要考上理想的大学。

在这一年中,他重新将原来的课本翻出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攻读。

终于在第三次参加高考的时候,顺利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

这已经是全国“双一流”名校,在湖北更是数一数二。

考入武汉大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算是无憾了,但陈东升并没有因此满足。

或者说从小受到“状元之乡”教育的他,目标从来都是爬得更高

于是在武汉大学被批准授予博士学位的时候,陈东升第一时间便选择考博,继续专攻政治经济学。

文章图片5

直到毕业后,拥有经济学博士头衔的陈东升,已经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经济学专家。

甚至在1988年的时候,还被邀请担任国内经济学术杂志《管理世界》的副主编。

别看这本杂志名声不显,但是这本期刊向来只邀请国内最一流的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即便到现在,其中的文章也是多次被学生引用,作为毕业论文的有效论据。

按照道理来说,此时的陈东升经济学博士加身,又有国内知名杂志副编辑的身份,也算得上是名利双收

但陈东升并不开心,他只觉得自己的满腹才华无处施展。

文章图片6

2、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内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大环境更是一天一个样儿。

这对于陈东升这样的经济学博士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尤其是陈东升曾经还在国际贸易研究室工作过,对于国际经济模式有很高的见解。

但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差距还是巨大的,陈东升的才华根本无处施展。

而这种痛苦,也是陈东升自己所无力改变的。

或许是因为实在憋得慌,也或许是因为实在闲得无聊,陈东升便于好友们私下成立了一个“蟾蜍社”,取自“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之意

可以看出,此时的陈东升确实有些消沉,对自己的未来也不抱希望。

每次也只是在与好友团聚的时候,陈东升才可以畅谈国际经济局势,幻想自己在商海驰骋的样子。

不过很快,属于陈东升的机会就来了。

文章图片7

1992年,国内经济环境发生改变,号召高知识分子下海经商,开办实业。

无数的知识分子纷纷主动“下海”创业,其中包括俞敏洪、冯仑、郭凡生、朱新礼等后来赫赫有名的企业家。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便是“92派”。

而陈东升作为国内知名经济学家,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第一时间便辞职下海创业。

值得一提的是,陈东升还是“92派”的发明者与领军人物

文章图片8

不过,这一切都与此时的陈东升无关。

利用这些年积攒的财富,已经自己专业的知识,陈东升在1993年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国际公司“嘉德国际”。

“嘉德国际”是一家主营中国传统艺术品的综合性拍卖公司,每年在春、秋两季定期举办拍卖会,拍卖品包括书画、古籍、陶瓷

而陈东升开办这个公司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将我国流失在国外的珍宝,通过拍卖的方式,送回国内。

文章图片9

比如晚清九大藏书之一的“翁氏藏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珍宝,但是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被作者翁心存的六代孙翁万戈送往国外秘藏。

一直到2000年的时候,“嘉德国际”终于和翁万戈老先生取得联系。

经过多次商谈,最终由“嘉德国际”牵线,上海图书馆出资450万美元,将这套“翁氏藏书”带回国内。

除此之外,由“嘉德国际”拍卖会上还曾出现,齐白石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作为国内近代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这幅《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足足被拍卖到4.255亿才得以成交。

“嘉德国际”的实力,可见一斑。

文章图片10

陈东升创立的“嘉德国际”有责任心、有实力,想不发家都难。

但光是如此还不够,想要提高“嘉德国际”的影响力,就必须要拥有业内德高望重的专家坐镇。

为此,陈东升先后请来了徐邦达、刘九庵、杨伯达、靳尚谊、常沙娜等艺术大家,共同组成顾问团队

徐邦达出身于书画收藏大家,曾受委托重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可谓是书画行业的名宿。

刘九庵从事书画鉴定70余年,曾挽回许多珍贵名画,在国内外享受盛誉。

文章图片11

杨伯达乃是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专门从事玉器方面的研究,曾多次担任古物鉴定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而靳尚谊、常沙娜这些新派艺术家的代表,在各自领域也算是佼佼者的存在。

至此,陈东升的顾问团队即拥有传统收藏大家,能够俘获传统收藏家的信任。

又有书画鉴定专家,确保“嘉德国际”在鉴定方面的口碑

更有新派艺术家,确保“嘉德国际”在新一代艺术家心目中的地位。

“嘉德国际”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每次拍卖会光是抽成,就足够陈东升赚得盆满钵满。

文章图片12

但这一切,并不是陈东升想要的。

他可是政治经济学博士、正儿八经的国内经济学专家。

陈东升想要的,一直都是在经济领域有所成就。

很快,陈东升的理想就有机会实现了。

文章图片13

3、

1994年,陈东升送弟弟陈平赴大阪留学。

陈平知道陈东升的心事,便主动提出来说要到街上走走。

大阪说起来,也算是国际上有名的经济都市,无论是产业结构上,还是经济环境上,都属于国内一线水平

不过这个时候的大阪,却显得没有那么风光。

文章图片14

早在1986年到1991年期间,大阪就出现极为严重的泡沫经济。

只不过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大阪依旧沉迷于表面的辉煌中,根本没有察觉到潜伏的危机。

然而从1991年开始,大阪经济水平开始急速下滑,一度引发经济大萧条

即便这么多年过去,大阪的经济水平依旧没有恢复。

所以此时陈东升走到大阪街头,并没有感受到大阪的经济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文章图片15

眼见的没什么可逛的,陈东升便准备回去。

可就在这个时候,竟然有人通过快递公司给陈平送来一件物品。

这个时候的民营快递可是一个新鲜玩意,国内民营快递的鼻祖“申通”,此时也才刚刚起家,连浙江本地都还没有走出来。

陈东升突然意识到,发展物流将是国内最重要的一条出路,将在未来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抱着这样的想法,陈东升与弟弟陈平一起创立“宅急送”快递公司。

不过由于陈东升的主业依旧是“嘉德国际”,所以“宅急送”这边的业务基本上都是交给弟弟陈平来管理。

文章图片16

不得不说,陈东升确实有远见,快递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到下载乃至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有时候,远见并不能当饭吃,重要的是执行人是否有卓越的魄力、才能。

正在读书的陈平,显然并不具备这些特质。

“宅急送”在陈平的主持下,虽然趁着国内快递行业的空白,抢占了一部分市场。

但是随着“申通”日益壮大,桐庐系“四通一达”的格局渐渐形成,以及南边“顺丰”的渐渐崛起,这些都在不断挤压着“宅急送”的市场。

文章图片17

尤其是之后陈平与哥哥陈显宝理念不合,导致“宅急送”的经营权旁落到外人手里,更是让“宅急送”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会。

不过这一切,陈东升都并不在意。

对于他来说,“宅急送”的存在更像是一个送给兄弟们练手的家业,至于如何发展,陈东升从来没有过问过。

而真正让陈东升崛起的事情,还是在1996年。

文章图片18

4、

由于“宅急送”的存在,陈东升会跑到大阪考察。

结果在一次考察的过程中,陈东升突然发现,大阪对于保险行业非常重视。

其实想想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银行、保险、证券,一直以来就是金融行业的三大支柱。

文章图片19

银行自是不必多说,这是金融行业最重要的保障,也是金融行业信誉最高的机构,基本上大部分的金融公司,都离不开银行的帮助。

而证券则是各种经济权益凭证,也是投资者最喜欢的渠道,但由于市场的变化莫测,也导致证券是三大支柱中最不稳定的存在。

最后保险行业,则是金融行业最可靠、安全的保障,是为一切金融行为兜底的存在。

基本上金融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三大行业是必然会存在的

国内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相较于银行、证券,国内的保险行业发展一直很曲折。

文章图片20

其实早在1949年的时候,国内保险行业便已经开始起步。

只不过中间因为意外曾中断了20年,直到1979年才重新恢复。

但即便是这个时候,保险行业在国内发展依旧是不温不火,担架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章程。

直到1995年《保险法》的出现,才让国内保险行业有了明确的行为规范

而1996年一系列相关规定,更是在细节上将保险行业带入正轨。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陈东升察觉到机会来了。

文章图片21

1996年,陈东升几乎拿出来自己全部身价,在北京成立日后大名鼎鼎的“泰康人寿”。

这不过这个时候的“泰康人寿”,发展却并没有那么顺利

保险的模式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里边的门道却要多的去了,即便是陈东升身为国内知名经济学专家,却依旧难以在短时间内搞明白。

有太多的问题搞不懂怎么办?

陈东升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学。

文章图片22

自从“泰康人寿”成立之后,陈东升几乎没有在公司待过,经常探访了许多国际知名保险公司,学习人家的运行模式与业务流程。

甚至就连人家公司的员工队伍配置都没有放过。

但是身为经济学专家的陈东升也明白,一味的照搬别人的模式,最终只会落得“画虎不成反类狗”的下场。

金融行业,就必须要结合国内经济环境与国内大多数人的接受程度。

文章图片23

为此,陈东升不惜借住自己的人脉,与国内其他经济学者交流商讨,参考国内其他保险公司的业务构成与经营模式。

成功总结出来执行、审计、薪酬三大委员会并存的管理模式

三大委员会相互彼此联系,又相互制约,最大限度保障了企业内部的资金安全。

毕竟保险行业所掌握的资金,动辄就是上千亿、上万亿,没有有效的监管手段,日后后患无穷。

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之后,此时的陈东升已经算是“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不过很快,这个“东风”就来了。

文章图片24

2000年之后,国内营商环境再次发生改变,开始大力扶持私营企业。

陈东升借起机会大刀阔斧推动“泰康人寿”的发展,凭借扶持迅速积累资金,在国内开分公司抢占市场。

趁此机会,陈东升在“泰康人寿”的基础上,再次成立了“泰康在线”

“泰康在线”是主打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甚至依托于互联网,推出在线投保、在线查询等一系列线上服务。

也正是“泰康在线”,将“泰康集团”从线下带到线上。

文章图片25

到了2006年,陈东升有成立“泰康资产”。

这是主打投资、资金管理、境外投资的保险公司。

同时,“泰康资产”也是市面上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资产规模高达13000亿人民币

在一定程度上,为“泰康集团”提供了资金保障。

文章图片26

而在2007年成立的“泰康养老”,则是直接对接与养老行业,是国内医疗养老的三大支柱之一。

虽然监管的资金不多,但是参保人数巨大,为“泰康集团”进一步抢占了市场份额。

“泰康人寿”、“泰康养老”、“泰康在线”、“泰康资产”,再加上同样在2007年成立的“泰康健投”

这五大分公司彼此成就,共同支撑着“泰康集团”在投资行业的地位。

文章图片27

也正是因此,“泰康集团”发展迅猛。

2007年,“泰康集团”掌握总资产共1400亿。

2020年,“泰康集团”全年总营收就已经高达2038亿元。

2021年底,“泰康集团”已经是坐拥27000亿管理资产,其中光是养老就高达6000亿,累积理赔就高达1000亿,纳税超过750亿

文章图片28

从当年专心搞研究的经济学博士,到后来手握27000亿资产的富豪,陈东升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努力。

如果不是因为自身经济学知识丰富,陈东升就不会捕捉到国内营商环境变化趋势。

如果不是因为担任《管理世界》副主编的经历,那么陈东升也不会结识到那么多经济管理专家,扩展自己的人脉。

如今的他,凭借优秀的才能,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现位居全球富豪132位。

他的成功不可复制,他的经历不可比拟。

时代造就英雄。

文章图片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