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陈东升主持公司报表显示,光是2021年全年,陈东升名下公司共掌握27000亿资产,累积理赔超过1000亿。 不仅如此,陈东升公司更是连续几年营收破千亿,最高的时候一年入账2038亿,光是纳税就高达750亿。 真正意义上的日进斗金。 然而就是这样手握上万亿资产的陈东升,在30年前的时候还是个一心想要改善经济环境、满腹才能无处施展的经济学者。 从经济学者到如今手握27000亿资产的金融大亨,陈东升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 1、 1957年,陈东升出生在拥有“状元之乡”名号的湖北天门。 天门自古文教昌盛,非常注重年轻一辈的学业。 光是明清两代,天门就出现了468位进士举人,素来有“汉江才子出天门”的美号。 而出生在这里的陈东升,也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自幼便喜欢读书,从思想哲学书到报刊杂志,就没有陈东升不喜欢看的。 只不过,陈东升的运气一直不算太好。 ![]() 陈东升毕业的时候,没有办法参加高考,只能一边打工一边读书。 直到1977年的时候,已经20岁的陈东升第一次参加高考。 这一年,录取分数线160分,陈东升考了209分,足足超过分数线49分。 春风得意的陈东升收拾好东西,都已经开始向往大学生活了,然而一些意外的原因,导致压根没有学校愿意收他。 落选之后的陈东升心有不甘,憋着一肚子火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 但是这一年的高考竞争非常激烈,610万人报考,结果只录取29.3万人,尽管后来又补录了11万人,录取率也不过才6.5%而已。 已经一年没有复习的陈东升,毫无意外地再次落选。 这件事情对于心高气傲的陈东升来说,无疑是不小的打击。 ![]() 陈东升痛定思痛,决心一定要考上理想的大学。 在这一年中,他重新将原来的课本翻出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攻读。 终于在第三次参加高考的时候,顺利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 这已经是全国“双一流”名校,在湖北更是数一数二。 考入武汉大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算是无憾了,但陈东升并没有因此满足。 或者说从小受到“状元之乡”教育的他,目标从来都是爬得更高。 于是在武汉大学被批准授予博士学位的时候,陈东升第一时间便选择考博,继续专攻政治经济学。 ![]() 直到毕业后,拥有经济学博士头衔的陈东升,已经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经济学专家。 甚至在1988年的时候,还被邀请担任国内经济学术杂志《管理世界》的副主编。 别看这本杂志名声不显,但是这本期刊向来只邀请国内最一流的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即便到现在,其中的文章也是多次被学生引用,作为毕业论文的有效论据。 按照道理来说,此时的陈东升经济学博士加身,又有国内知名杂志副编辑的身份,也算得上是名利双收。 但陈东升并不开心,他只觉得自己的满腹才华无处施展。 ![]() 2、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内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大环境更是一天一个样儿。 这对于陈东升这样的经济学博士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尤其是陈东升曾经还在国际贸易研究室工作过,对于国际经济模式有很高的见解。 但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差距还是巨大的,陈东升的才华根本无处施展。 而这种痛苦,也是陈东升自己所无力改变的。 或许是因为实在憋得慌,也或许是因为实在闲得无聊,陈东升便于好友们私下成立了一个“蟾蜍社”,取自“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之意。 可以看出,此时的陈东升确实有些消沉,对自己的未来也不抱希望。 每次也只是在与好友团聚的时候,陈东升才可以畅谈国际经济局势,幻想自己在商海驰骋的样子。 不过很快,属于陈东升的机会就来了。 ![]() 1992年,国内经济环境发生改变,号召高知识分子下海经商,开办实业。 无数的知识分子纷纷主动“下海”创业,其中包括俞敏洪、冯仑、郭凡生、朱新礼等后来赫赫有名的企业家。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便是“92派”。 而陈东升作为国内知名经济学家,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第一时间便辞职下海创业。 值得一提的是,陈东升还是“92派”的发明者与领军人物。 ![]() 不过,这一切都与此时的陈东升无关。 利用这些年积攒的财富,已经自己专业的知识,陈东升在1993年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国际公司“嘉德国际”。 “嘉德国际”是一家主营中国传统艺术品的综合性拍卖公司,每年在春、秋两季定期举办拍卖会,拍卖品包括书画、古籍、陶瓷。 而陈东升开办这个公司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将我国流失在国外的珍宝,通过拍卖的方式,送回国内。 ![]() 比如晚清九大藏书之一的“翁氏藏书”,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珍宝,但是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被作者翁心存的六代孙翁万戈送往国外秘藏。 一直到2000年的时候,“嘉德国际”终于和翁万戈老先生取得联系。 经过多次商谈,最终由“嘉德国际”牵线,上海图书馆出资450万美元,将这套“翁氏藏书”带回国内。 除此之外,由“嘉德国际”拍卖会上还曾出现,齐白石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作为国内近代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之一,这幅《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足足被拍卖到4.255亿才得以成交。 “嘉德国际”的实力,可见一斑。 ![]() 陈东升创立的“嘉德国际”有责任心、有实力,想不发家都难。 但光是如此还不够,想要提高“嘉德国际”的影响力,就必须要拥有业内德高望重的专家坐镇。 为此,陈东升先后请来了徐邦达、刘九庵、杨伯达、靳尚谊、常沙娜等艺术大家,共同组成顾问团队。 徐邦达出身于书画收藏大家,曾受委托重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可谓是书画行业的名宿。 刘九庵从事书画鉴定70余年,曾挽回许多珍贵名画,在国内外享受盛誉。 ![]() 杨伯达乃是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专门从事玉器方面的研究,曾多次担任古物鉴定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而靳尚谊、常沙娜这些新派艺术家的代表,在各自领域也算是佼佼者的存在。 至此,陈东升的顾问团队即拥有传统收藏大家,能够俘获传统收藏家的信任。 又有书画鉴定专家,确保“嘉德国际”在鉴定方面的口碑。 更有新派艺术家,确保“嘉德国际”在新一代艺术家心目中的地位。 “嘉德国际”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每次拍卖会光是抽成,就足够陈东升赚得盆满钵满。 ![]() 但这一切,并不是陈东升想要的。 他可是政治经济学博士、正儿八经的国内经济学专家。 陈东升想要的,一直都是在经济领域有所成就。 很快,陈东升的理想就有机会实现了。 ![]() 3、 1994年,陈东升送弟弟陈平赴大阪留学。 陈平知道陈东升的心事,便主动提出来说要到街上走走。 大阪说起来,也算是国际上有名的经济都市,无论是产业结构上,还是经济环境上,都属于国内一线水平。 不过这个时候的大阪,却显得没有那么风光。 ![]() 早在1986年到1991年期间,大阪就出现极为严重的泡沫经济。 只不过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大阪依旧沉迷于表面的辉煌中,根本没有察觉到潜伏的危机。 然而从1991年开始,大阪经济水平开始急速下滑,一度引发经济大萧条。 即便这么多年过去,大阪的经济水平依旧没有恢复。 所以此时陈东升走到大阪街头,并没有感受到大阪的经济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 眼见的没什么可逛的,陈东升便准备回去。 可就在这个时候,竟然有人通过快递公司给陈平送来一件物品。 这个时候的民营快递可是一个新鲜玩意,国内民营快递的鼻祖“申通”,此时也才刚刚起家,连浙江本地都还没有走出来。 陈东升突然意识到,发展物流将是国内最重要的一条出路,将在未来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抱着这样的想法,陈东升与弟弟陈平一起创立“宅急送”快递公司。 不过由于陈东升的主业依旧是“嘉德国际”,所以“宅急送”这边的业务基本上都是交给弟弟陈平来管理。 ![]() 不得不说,陈东升确实有远见,快递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到下载乃至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有时候,远见并不能当饭吃,重要的是执行人是否有卓越的魄力、才能。 正在读书的陈平,显然并不具备这些特质。 “宅急送”在陈平的主持下,虽然趁着国内快递行业的空白,抢占了一部分市场。 但是随着“申通”日益壮大,桐庐系“四通一达”的格局渐渐形成,以及南边“顺丰”的渐渐崛起,这些都在不断挤压着“宅急送”的市场。 ![]() 尤其是之后陈平与哥哥陈显宝理念不合,导致“宅急送”的经营权旁落到外人手里,更是让“宅急送”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会。 不过这一切,陈东升都并不在意。 对于他来说,“宅急送”的存在更像是一个送给兄弟们练手的家业,至于如何发展,陈东升从来没有过问过。 而真正让陈东升崛起的事情,还是在1996年。 ![]() 4、 由于“宅急送”的存在,陈东升会跑到大阪考察。 结果在一次考察的过程中,陈东升突然发现,大阪对于保险行业非常重视。 其实想想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银行、保险、证券,一直以来就是金融行业的三大支柱。 ![]() 银行自是不必多说,这是金融行业最重要的保障,也是金融行业信誉最高的机构,基本上大部分的金融公司,都离不开银行的帮助。 而证券则是各种经济权益凭证,也是投资者最喜欢的渠道,但由于市场的变化莫测,也导致证券是三大支柱中最不稳定的存在。 最后保险行业,则是金融行业最可靠、安全的保障,是为一切金融行为兜底的存在。 基本上金融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三大行业是必然会存在的。 国内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相较于银行、证券,国内的保险行业发展一直很曲折。 ![]() 其实早在1949年的时候,国内保险行业便已经开始起步。 只不过中间因为意外曾中断了20年,直到1979年才重新恢复。 但即便是这个时候,保险行业在国内发展依旧是不温不火,担架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章程。 直到1995年《保险法》的出现,才让国内保险行业有了明确的行为规范。 而1996年一系列相关规定,更是在细节上将保险行业带入正轨。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陈东升察觉到机会来了。 ![]() 1996年,陈东升几乎拿出来自己全部身价,在北京成立日后大名鼎鼎的“泰康人寿”。 这不过这个时候的“泰康人寿”,发展却并没有那么顺利。 保险的模式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里边的门道却要多的去了,即便是陈东升身为国内知名经济学专家,却依旧难以在短时间内搞明白。 有太多的问题搞不懂怎么办? 陈东升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学。 ![]() 自从“泰康人寿”成立之后,陈东升几乎没有在公司待过,经常探访了许多国际知名保险公司,学习人家的运行模式与业务流程。 甚至就连人家公司的员工队伍配置都没有放过。 但是身为经济学专家的陈东升也明白,一味的照搬别人的模式,最终只会落得“画虎不成反类狗”的下场。 金融行业,就必须要结合国内经济环境与国内大多数人的接受程度。 ![]() 为此,陈东升不惜借住自己的人脉,与国内其他经济学者交流商讨,参考国内其他保险公司的业务构成与经营模式。 成功总结出来执行、审计、薪酬三大委员会并存的管理模式。 三大委员会相互彼此联系,又相互制约,最大限度保障了企业内部的资金安全。 毕竟保险行业所掌握的资金,动辄就是上千亿、上万亿,没有有效的监管手段,日后后患无穷。 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之后,此时的陈东升已经算是“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不过很快,这个“东风”就来了。 ![]() 2000年之后,国内营商环境再次发生改变,开始大力扶持私营企业。 陈东升借起机会大刀阔斧推动“泰康人寿”的发展,凭借扶持迅速积累资金,在国内开分公司抢占市场。 趁此机会,陈东升在“泰康人寿”的基础上,再次成立了“泰康在线”。 “泰康在线”是主打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甚至依托于互联网,推出在线投保、在线查询等一系列线上服务。 也正是“泰康在线”,将“泰康集团”从线下带到线上。 ![]() 到了2006年,陈东升有成立“泰康资产”。 这是主打投资、资金管理、境外投资的保险公司。 同时,“泰康资产”也是市面上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资产规模高达13000亿人民币。 在一定程度上,为“泰康集团”提供了资金保障。 ![]() 而在2007年成立的“泰康养老”,则是直接对接与养老行业,是国内医疗养老的三大支柱之一。 虽然监管的资金不多,但是参保人数巨大,为“泰康集团”进一步抢占了市场份额。 “泰康人寿”、“泰康养老”、“泰康在线”、“泰康资产”,再加上同样在2007年成立的“泰康健投”。 这五大分公司彼此成就,共同支撑着“泰康集团”在投资行业的地位。 ![]() 也正是因此,“泰康集团”发展迅猛。 2007年,“泰康集团”掌握总资产共1400亿。 2020年,“泰康集团”全年总营收就已经高达2038亿元。 2021年底,“泰康集团”已经是坐拥27000亿管理资产,其中光是养老就高达6000亿,累积理赔就高达1000亿,纳税超过750亿。 ![]() 从当年专心搞研究的经济学博士,到后来手握27000亿资产的富豪,陈东升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努力。 如果不是因为自身经济学知识丰富,陈东升就不会捕捉到国内营商环境变化趋势。 如果不是因为担任《管理世界》副主编的经历,那么陈东升也不会结识到那么多经济管理专家,扩展自己的人脉。 如今的他,凭借优秀的才能,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现位居全球富豪132位。 他的成功不可复制,他的经历不可比拟。 时代造就英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