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通胀率9.1%,首相鼓励民众“少吃饭”!

 安喜的空间 2022-06-23 发布于上海
英国6月22日公布了5月通胀率为9.1%,仍然持续上涨。
英国当前高通胀,主要是受俄乌冲突的影响,英国也是经济上直面俄乌冲击比较大的国家。
比较讽刺的是,英国是美国之外,拱火俄乌危机最积极的国家。
英国为了拉欧洲下水,不惜把自己给搭上了,精神可嘉。
此外,英国上个月通胀率是出现大幅度飙升,直接从7%通胀率,飙到了9%通胀率。
图片
这个主要是因为,英国的能源价格上限是每半年调整一次,分别是4月和10月生效。
4月上调了一次,导致通胀率大幅度飙升。
此外,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也导致食品包装变贵,加上肉蛋奶价格上涨,英国食品价格在4月同比增长了6.7%,为2011年6月以来的最快增幅。
英国约翰逊在6月13日,还曾经以“减肥的名义”,来建议民众“少吃点”
图片
虽然约翰逊是在倡导健康饮食的时候说,“最好的减肥方法就是少吃。”但因为这句话是英国新国家食品战略发布之前,也有在讨论通胀飙涨的问题。
所以也被认为是约翰逊在暗示民众要少吃饭来抗通胀。
图片
不过按照英国媒体报道,大约27%的英国人已经为应对生活成本危机而实际上开始少吃饭。
也就是说,随着通胀飙升,一部分不富裕的英国民众已经不得不开始少吃饭,而不需要为了抗通胀去少吃饭。
英国民调机构Ipsos在5月11日,做的民调显示,超过80%英国人担心生活成本上涨,难以负担食品和能源等基本开销。
所以通胀问题,是当前对英国经济影响最大的问题。
(2)英国金融问题
为了抗击通胀,英国央行去年底就早早开始加息了。
图片
英国央行过去半年,已经把利率从0利率附近,上调到1.25%。
但这个力度的加息,并不能解决通胀问题。
然而面对通胀,英国央行也只能被动加息,因为如果不加息,通胀就会更严重,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此外,英镑汇率也并没有随着英国加息而走强,显然因为美联储的激进加息力度更大。
英国脱欧之前,汇率最高达到过1英镑换1.76美元,但现在只能换1.22美元,过去7年累计贬值幅度达到30%。
图片
这个其实可以侧面说明日元当前贬值幅度有多大,英国是7年贬值30%,日元是一年半就贬值了23%。
以近期数据来说,英镑是从一年前的1.42,贬值到了1.22,贬值幅度达到了14%,跟韩元贬值幅度差不多。
图片
再看看英国债市。
随着英国央行的持续加息,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出现大幅度飙升,已经从0利率附近涨到了2.64%。
图片
债券收益率和债券价格是反向关系。
这意味着英国债券市场过去这一年也是出现大幅下跌。
所以总体来说,英国的“股债汇”这三个金融市场过去这一年的表现都不咋样。
开始有一些岌岌可危的迹象,但还没有日本被收割表现得这么明显。
相对来说,英国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会比日韩要强一些。
从盟友的地位来说,日韩只能算美国小弟,英国则属于美国跟班,地位要高一些。
其次,英国毕竟也属于世界金融中心之一,英国的金融业也是十分发达的,所以还是有一些抵御危机的能力,还不至于一下子就被美国割了。
我认为今年这个收割顺序里,英国可能还会属于比较后面才会倒下的国家。
英国作为世界上“离岸金融交易中心”,虽然在脱欧之后,不少业务流失了,但当前伦敦仍然是全球大宗商品的交易中心,并且是离岸美元、欧元最大的交易中心,也是离岸人民币第二大交易中心,全球有40%的外汇交易是在伦敦金融市场完成,日均外汇成交金额超过2万亿美元。
说白了,英国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是属于开“场子”性质的,相对来说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更强一些。
不过随着英镑贬值不休,再加上美联储激进加息,英国还是存在被金融收割的可能性。
这个主要看英镑汇率。
对英国来说,英镑币值不能低于美元,是英国砸锅卖铁也要保住的底线。
因为,一旦英镑币值跌破1,很容易引发英国资本大规模外流,形成恐慌性踩踏,进而引发英国金融危机。
说白了,英国是开场子,提供一个平台,供世界各国来进行离岸交易,这里英镑就相当于这个场子的筹码,如果这个筹码越来越不值钱,那么这个平台的吸引力自然会大不如前。
二战后,英国制造业大不如前,开始全力转向金融强国。
英国的GDP在2008年之前还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英国的GDP一下子就像是撞了一堵墙,马上停滞下来。
图片
从2008年至今,英国GDP整体并没有增长,处于停滞状态。
而英国脱欧的事情,对英国经济来说,也是雪上加霜。
所以,相比英国发达的金融业来说,当前英国经济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其实要更严重一些。
虽然英国央行是去年底就开始加息,而欧洲央行大概率要到7月份才首次加息。
但当前英国的通胀率比欧洲大陆的国家还要严重。
图片
欧盟27国的4月通胀率为8.1%,同样严重依赖进口能源的德国4月通胀率则为7.4%,都没有英国的9%来得高。
这个主要还是英国脱欧后遗症的影响,英国有智库研究称,脱欧之后的贸易壁垒,推升了英国食品价格。
除此之外,劳动力短缺,也是推升英国通胀的其中一个原因。
其实这不单单是英国的问题,是普遍发生在欧美这些躺平国家的问题。
欧美当前出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并不是说欧美就业有多好,而是因为疫情的影响。
(3)疫情影响
英国《金融时报》在今年4月曾经报道称,“英国由于长期健康状况不佳而不工作的人数猛增了20万,而四分之一的英国公司表示,新冠后遗症是主要原因,多数因感染新冠而住院治疗的患者在5个月后仍没有工作。”
其实,因为感染新冠病毒,所导致的后遗症,一直在持续影响着欧美经济。
这个可以看英国公布的统计数据。
英国国家统计署每个月都要搞一次“新冠持续症状”抽样调查,是现在比较权威公开的新冠后遗症统计数据。
图片
我这里把英国统计署6月最新公布的报告,跟大家机翻一下。
按照这份报告,英国截止5月1日已经有200万人出现新冠后遗症“long COVID”。
图片
这里的新冠后遗症定义是,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持续超过4周。
当前英国有200万新冠后遗症患者,占英国总人口的3.1%。
英国在4月份的时候,这个新冠后遗症患者还是172万人。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英国已经新增28万新冠后遗症患者。
该报告数据显示,这200万新冠后遗症患者里,30%是感染原始毒株,12%是阿尔法流行期间感染,21%是德尔塔流行期间感染,有31%是在奥密克戎流行期间感染。
图片
当前,英国这200万人里,有61.9万人是在奥密克戎流行期间出现新冠后遗症。
并且过去两个月,英国是新增了28万的新冠后遗症患者。
这是英国公布的数据。
其中这200万新冠后遗症患者里,有22%是12周内首次感染,另外有72%的人是在12周之前感染,并且其中有42%的人是在一年前感染,有19%的人是两年前感染。
图片
也就是说,有42%的人这个新冠后遗症是持续了长达至少一年的时间。
同时报告还显示,这200万新冠后遗症患者里,71%的人认为对自己日常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有20%约39.8万的人,认为他们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已经被限制了很多。
图片
这39.8万人可能就会因为新冠后遗症影响工作状态,甚至可能连工作都完成不了,不得不长期请假。
这就可以解释当前欧美为何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而劳动力短缺,会加速“工资-通胀”螺旋的发生,进一步助推通胀。
其实,欧美躺平之后,并不是说就不受疫情影响了,很多员工得了新冠后,都会请假,一个公司的员工,持续不断的出现感染,就会出现持续不断有人请假,所以企业要恢复到以前满员到岗的情况,是比较困难的。
而且随着奥密克戎的持续反复“重复感染”,当前英国的奥密克戎后遗症数量是在持续增加,这个英国的报告里,也给出了直观的图表显示。
图片
所以很显而易见的是,躺平的国家,不代表疫情就对其经济没影响了,躺平之后这些国家仍然要受到疫情的反复肆虐,虽然死亡率是大幅度下降了,但对经济的影响是处于长期放血的状态。
而且奥密克戎最近BA.5的新变异毒株,开始又对欧美国家进行新一轮感染。
英国《金融时报》6月17日报道,在免疫水平下降和疫情限制措施解除之际,传染性极强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亚型导致欧洲国家新冠住院人数激增,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疫情。包括法国和英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住院人数正在增加。在德国,新冠住院人数已持续上升一周多的时间,由BA.5导致的感染比例在上月底翻番。
当前高通胀问题、叠加疫情持续肆虐、供应链紊乱、美联储激进加息,再加上俄乌冲突的危机,推升了全球能源价格、粮食价格。
这诸多因素共同叠加下,其实不单单英国不好受,其实世界所有国家都不好受。
所以,美联储这轮激进的加息,并不是说美国准备如何收割,而是美国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做出的自救行为,至于最后能不能真的救得了美元霸权,我个人是比较怀疑的。
本轮世界经济危机,可能跟1971年一样,会以美元霸权的终结,作为最标志性事件,这个可能还得2-3年的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