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衔A !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各省市最强高校是谁?

 顺其自然h 2022-06-23 发布于北京

专业建设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根基所在,专业的质量和结构,更是直接关系着高等教育支撑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近年来,在“双一流”建设的浪潮中,我国各大高校持续推动专业“迭代升级”,以专业竞争力的提升为地方产业发展赋能。

6月18日,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正式发布。除了整体排名结果之外,各省市高校的专业尤其高水平专业的排名情况,也备受关注。本地哪所高校获评A 专业数量最多;哪些高校获评A 专业数量名列地方三甲,成为区域翘楚?本文提取排名榜单中A 专业数量位居前列的各省市高校,一睹他们的专业建设风采。同时,这些高校与地方共建共荣、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作用,也可从中窥见一二。


图片
  

全省第一,满载荣誉

专业建设是一所大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办学特色最显性的体现。获评A 的高校,无疑是该专业建设水平的塔尖,是本省市乃至全国高校高水平专业建设的典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海南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南昌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青海大学、中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获评A 的专业数量位居所在省市第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获评A 专业的数量,远超本省其它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26个专业获评A ,其中,材料化学、信息安全、管理科学等9个专业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如创办少年班、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等,是我国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形成了以前沿科学和高新科学为主、医学和特色文科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哈尔滨工业大学50个专业获评A ,智能车辆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位列全国高校第一,涵盖了机械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等6个专业类。学校始终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优势特色,参与了探月工程等14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累计10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数百项成果助力中国航天66载……科研成果数不胜数,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图片
  

高教强省,出类拔萃

从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来看,北京的A 专业数占据绝对优势,上海和江苏的高校专业获评A 数量在全国脱颖而出。顶尖专业数量优势明显,堪称王牌专业豪门。

北京盛纳了我国最多的高校,48所北京高校的544个专业获评A ,高校专业建设可谓质量并进。北京大学(102个A )、清华大学(66个A )、中国人民大学(43个A )成为北京A 专业数前三的高校。北京大学有67个专业排名全国第一,涵盖哲学类、物理学类、社会学类、医学技术类等29个专业类,另有18个专业排名全国第二,专业建设实力首屈一指。清华大学有35个专业排名全国第一,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等16个专业获5项全A 评级,成为王牌专业中的王牌;中国人民大学拥有13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全、实力硬,助力学校形成“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我国高教强省之一的上海,高校数量众多,更不乏世界名校。上海共有22所高校的222个专业获评A ,A 专业数前三的高校分别为复旦大学(44个A )、上海交通大学(38个A )、同济大学(29个A )。以复旦大学为例,学校对标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专业建设,打造专业领域的高原高峰。在近日公布的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复旦大学申报的20个专业顺利入选,获批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共计61个,占全校专业数(不含2018年后新设专业)的87%,这是学校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成果体现。

江苏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大省,曾有“全国教育看江苏”的说法。江苏共有24所高校164个专业获评A 。南京大学(39个A )、东南大学(22个A )、南京农业大学(12个A ),共同扛起了江苏高校A 专业大旗。在近日公布的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南京大学新增1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截至目前,南京大学91个本科专业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量达64个,占比70%;东南大学1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3个,占招生专业数的71%,覆盖哲学、法学、理学、医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南京农业大学1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截至目前,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4个,实现二级学院全覆盖。“双万计划”的公布既是对三所高校专业建设成效的肯定,也为高校不断强化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内涵描绘出蓝图。


图片
  

融于地方,强势崛起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专业建设实力强劲的高校,是为地方提供科技成果与人才的宝库,是拉动地方发展的强力引擎。

东部:雄姿英发,实力依旧

东部地区名校云集,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为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除北京、江苏、上海高校专业建设实力依旧外,广东省、浙江省高校在专业建设方面也表现不俗,备注关注。

广东省共有19所高校的88个专业获评A 。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建、被誉为“华南第一学府”的中山大学A 专业数量24个,在广东高校中位列第一。作为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山大学专业建设百花齐放,其获评A 的专业涵盖社会学类、生物科学类、土木类、中国语言文学类等14个专业类。据了解,在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中山大学再添27个国家级及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至此,中山大学共有7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在办专业100%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占八成。

此外,同样位列广东省前三甲的华南理工大学(13个A )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1个A )专业发展特色突出。华南理工大学在专业发展中长期以工科见长、理工结合,轻化工程、物流管理、智能车辆工程等专业居全国前三。学校始终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专业建设,目前建有2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17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成为提升专业竞争力的重要引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语言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其马来语专业得分位居全国第一,其它多个语言类专业居全国前列,冲击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高精尖”的实力强劲。它们,是当之无愧的领域翘楚。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高校专业建设成果也十分出彩。“领头羊”浙江大学有50个专业获评A 。在扎实稳健的专业建设之下,学校涌现出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4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位“八一勋章”获得者、5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6位“最美奋斗者”和210余位两院院士等杰出典型,教学实力强劲;作为研究教学型大学的中国美术学院有8个专业获评A ,集中于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学校始终致力打造视觉艺术东方学体系,建设了具有东方文脉与方法特质的专业群;浙江师范大学有5个专业获评A ,以教育学为特色,兼顾理工类专业,获评数量比肩多所“双一流”师范类大学。截至目前,在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中,学校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占招生专业的81%,一流专业招生计划数占总招生计划数的92.6%,专业优质率居浙江省属高校前列。

中西部:乘势腾飞,大有可为

东部省市高校专业建设斩获佳绩,中西部省市的高校同样成绩斐然。近年来,在国家政策与资金双向支持下,中西部高等教育正逐步破局。中部六省中,湖北省高校专业建设亮点颇多;西部高校中,陕西省高校成为区域专业建设排头兵。

湖北历来就是著名的教育大省,省会武汉市坐拥7所“双一流”高校,可观的院校数量和上乘的院校质量,保证了湖北教育大省和强省的地位。在此次榜单中,湖北省共有10所大学95个专业获评A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别有34个、25个、10个专业获评A ,尽显“双一流”高校专业实力。

武汉大学堪称中部地区教学质量“领跑者”,学校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涵盖文、理、农、医等学科门类,专业建设成绩亮眼;华中科技大学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让“学在华中大”品牌更加响亮,此次榜单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多个专业位列全国前三甲,依托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等国家重大科研基地,学校专业建设成果稳中有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立足湖北和长江经济带,在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与测绘、材料科学与化学等专业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取得一批重要成果,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项、“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项、“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项.....为解决区域、行业乃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陕西共有11所高校76个专业获评A ,长期以来,省内高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特色,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面对“双碳”目标及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陕西目前新增碳中和、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健康中国等相关专业659个,优化更新的学科专业数占比近40%。

西安交通大学本次有26个专业获评A ,是西部高校专业建设“佼佼者”。在最新评选出的2018 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中,学校共有11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涵盖电气、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计算机等多个专业领域,获奖总数居全国第一,该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代表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最高水平;西北工业大学有18个专业获评A ,学校致力于培养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尖端科技人才,被社会誉为“总师摇篮”,书写了新中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是连续两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重大贡献奖”的唯一高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13个专业获评A ,是我国信息与科学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回复下载

关注软科公众号,回复省市名称,如“安徽”,查看该省市所有上榜高校的排名情况。


图片
  
纵观各地高校在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的表现,东部高校领跑、中西部高校迸发成为当前国内高校专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双一流”建设进程的深入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争创一流的干劲被充分激发。期待各地高校能够立足长远、乘势而起、“以本为本”,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凝练专业建设优势特色,坚实迈向“世界一流”;积极对接国家、地方需求,为民族繁盛提供最深层的精神滋养,为地方发展提供高校智慧。

为帮助高校充分了解自身在排名中的表现,软科推出了《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高校专属分析报告》。如果您是高校管理人员,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可免费申请本校的《高校专属分析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