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虽小隐患大,你可能一直在被监听

 逍遥_书斋 2022-06-23 发布于河南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在使用中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但是对于一些重要部门和人员,在享受这些便利的时候,不能忽视因为手机通讯和手机定位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文章图片1

手机通讯可导致泄密

手机的通讯过程就是使用手机把语言信号传输到移动通讯网络中,再由移动通讯网络将语言信号变成电磁频谱,通过通讯卫星辐射传送到受话人的电信网络中,受话人的通讯设备接收到无线电磁波后,即转换成语言信号。

手机通讯是一个开放的电子通讯系统,只要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能够截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的通话信息。据报道,即使一些具有隐蔽通话功能的手机,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使它在不响铃,也没有任何显示的情况下由待机状态转为通话状态,从而将周围的声音发射出去。

手机在关机状态下也可能泄密。

据报道,持有特殊仪器可以遥控打开手机的话筒进行窃听。一些手机在制造时就在芯片中植入了接收和发送功能装置。有一种“间谍手机”,就是在手机里植入具有监听功能的晶片,一拨电话就可以监听到对方通话内容。

有关专家指出,只要手机装有电池,就存在被窃听的可能。所以在必要时应将手机的电池取出,彻底断绝手机的电源,或者将手机放在远离谈话场所的地方,避免遭到窃听。一些发达国家的情报部门、军方和重要政府部门,都禁止在办公场所使用手机,即使是关闭的手机也不允许带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往来中国的电话都容易被窃听。如果这些电话通过中国自己发射的卫星传送,一些国家可以利用位于日本北部的三泽航空基地进行窃听。美国还利用“猎户座”系列间谍卫星跟踪微波传输,通过这种手段可以窃听到中国的内陆电话。

据外电报道,美国情报部门对我国重点人群的声音频谱进行分析,通过卫星截收信号,有选择地监听重要通话,从而达到窃取重要信息的目的。

文章图片2

信源密信,加密通讯,安全放心。

信源密信端到端加密,极具私密的互联网通信方式。

信源密信是私有化部署,提供的音视频会议功能是在端到端加密的模式下进行的。视频和音频内容都需要经过加密处理,其采用的服务端、通讯链路、客户端三端加密,通信、存储、访问、使用、管理五维防护手段,保证信息从产生、通讯、存储到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信息保密性。

文章图片3

手机定位可导致泄密

中继站蜂窝通讯定位中的安全隐患

手机信号是经一个中继站发送至另一个中继站,或直接发送至通讯卫星,再由卫星发送到远距离中继站完成通讯的。这种方式就像是跑步接力,所以也叫接力中继。由于受到地球表面形状和建筑物的影响,中继站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5公里,所以每隔几公里就要建一座中继站。因此,我们实际处于一座蜂窝状的通讯网中,每跨过一个中继站,这个中继站就会发送一个信号给运营商,以此进行准确定位。鉴于此,美国发射的电子侦察卫星就增加了对蜂窝式移动电话的侦察功能,使移动电话定位功能被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之中。

许多国外进口的手机在出厂时就已经将定位芯片植入手机,这种手机每隔几分钟就向其指定的通讯卫星发送一个信号用以定位,所以即使经常更换手机卡也难以保证绝对安全。

日常生活中,不需要使用定位功能的时候,我们最好把手机的定位功能关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