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彻底解决大漠蛮族威胁: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没做好

 逍遥_书斋 2022-06-23 发布于河南

自有中华文明,就有了大漠蛮族,一阴一阳,一盛一衰,从未断绝。

中华文明,以农耕为本,朝代更替,一代一代,而大漠蛮族,以游牧为生,先有匈奴、鲜卑,后有突厥、柔然、蒙古,直到后金。

中华文明强盛之时,征伐大漠,蛮族多俯首称臣。

中华文明孱弱之时,大漠蛮族南侵,烧杀抢掠,逼迫中华改朝换代、推陈出新,直到再次俯首称臣。

大漠蛮族,就像是中华文明的鞭策者,只要中华文明稍稍平庸,便有灭顶之灾。

如此反反复复,变成了中华五千年文明。

粗略回顾,莫不如此。

而中华大凡有为之君,莫不以征服大漠蛮族为最高功业。

秦始皇如此,汉武帝如此,唐太宗如此,朱元璋如此,朱棣如此,康雍乾三代如此,虽九死一生,却从未遗忘。

但是,因中华的有为之君,大多对内料民有术,而对外治理无方。

耗尽财货,战而胜之,却难有永久之功:降服蛮人,除了内迁、杀戮,再无良法,始终不能彻底化入中华,结果就是虽有战胜之功,却无化解之法。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个蛮族衰落,另一蛮族崛起,再次掀起双方大战,没完没了,看不到头。

这应该是历代有为之君最大的愤慨和无奈。

历数古来中华对蛮族的政策,可见一斑。

秦始皇是第一个对大漠蛮族反击的皇帝,未尽全功。

文章图片1

长城是始皇帝的缓冲之策,可惜,天不假年

他命蒙恬率军三十万北伐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后,连接各国长城,阻挡匈奴入侵。蒙恬的主力,改编为长城军团,专一对付匈奴。(长城军退后为项羽所败,主将王离被杀,长城军团被项羽坑杀,第一支专门守卫中华的职业军团,悉数被灭。)

秦始皇是最有希望彻底降服大漠蛮族的。

经过统一战争,秦始皇威望达到顶峰,在国内一言九鼎,很容易凝聚全中华之力,收服蛮族。

可惜,秦国毕竟是以一国对六国,灭国虽然顺利,但也消耗了大秦几代人积攒的家底,加上始皇帝的南征百越,修筑阿房宫和骊山皇陵,工程巨大,而始皇帝定的工期又太短,致使国力空虚,无力深入大漠,只能筑长城而自守,多少有些憋屈。

可以大胆设想,若是始皇帝再有三十年寿命,必定会跨过长城,横扫大漠,以秦法统一大漠,让中华至少五百年无北方蛮族之祸。

汉武帝打出了汉族的血性,也耗尽了天下财富。

文章图片2

卫青霍去病,就是王炸

始皇帝之后,汉武帝之前,一句话可以概况:刘邦统一中华,剪灭项羽、韩信、英布、彭越之后,自认为天下无敌,结果白登山被匈奴差点团灭。此一战,而刘邦胆寒,汉朝颤抖,再无与匈奴对战之心,即便有樊哙率兵十万横扫大漠的豪言,不过是无脑梦话而已。

汉朝若无汉武帝,几乎很难让人记住。汉武帝用一生的时间,倾尽府库,只为征服大漠,降服蛮族。

除了最后派出的李广利纯粹的草包,依靠卫青和霍去病这对王炸,汉武帝让匈奴人痛不欲生,把匈奴人硬生生驱赶到了漠北荒凉之地,而后又在漠北决战,几乎让匈奴崩溃。

但是汉武帝战争得人,而治理乏术,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大漠的好办法。终武帝一朝,治理匈奴无非几策:临近汉地的,筑城移民以实边;稍远匈奴,内迁为民;再远的匈奴,就只能屠杀、驱逐。虽有大利,却始终没有彻底解决。

也正是汉武帝的长期战争,迅速消耗光了从刘邦就开始积攒的家底,到武帝晚年,几乎全国凋零,若非罪己抚民,调整国策,只怕汉朝要重新走上始皇帝的老路。

汉武帝给了汉朝一个深刻的教训。武帝之后,除了宣帝和东汉几个权臣,几乎再没有大规模的北伐大漠。

武力无法消除蛮族威胁,东汉开始以智谋取胜的探索,却也酿出了最苦涩的酒。

值得一提的是,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刘秀召集大臣商讨如何对付大漠蛮族时,有人提出了一个“群狼弑虎”的策略,颇有新意。

简单地说,就是维持大漠的均势,不让一方独大。发现任何一方蛮族有统一草原的趋势,立即派兵联合弱小蛮族,一同打击、削弱最强大的蛮族。如此,让大漠草原始终无法统一,始终保持多个部族的混战、乱战,以此来降低来自大漠蛮族的威胁。

此策颇为高明,但操作难度极大,一不小心就是灭了一个蛮族,却扶植起了另一个更厉害的蛮族,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对中华威胁反而更大。

不过,“群狼弑虎”提出后,东汉几乎忠实得执行了这条策略,即使到曹操北伐乌丸时,依然遵守此策,并没有深入大漠,彻底剿灭任何一支蛮族。

但是,光武帝最大的失策也是从这时候开始。

东汉初年,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胡人开始向东汉内迁。光武帝一朝,并没有太过重视,任由胡人以部族为单位聚集在内陆,没有打散安置,导致在北方很多地方如山西、河北、陕西等地,胡人都成了多数,而汉人反而成了少数民族,为日后的五胡乱华埋下了导火索。

五胡乱华堪称人类文明 的最黑暗时代,没有之一

这场以黄河以北的汉人几乎灭绝为代价的五胡乱华,给整个中华民族上了一堂血泪交织的课程。其惨烈到何种程度,几乎颠覆了人类的文明标准。

冉闵杀胡,刘裕北伐,只是五胡乱华中,汉人的一点挣扎和反扑,最终都是失败,但也让胡人改善了对汉人政策,为河北汉人保留下了烟火和后裔。

隋唐不分家,到李世民时期,汉人对大漠蛮族的军事优势达到顶峰。

文章图片4

苏定方,被忽略的战神,如李靖、李绩一般的灭国狂人

隋朝文帝年间,可谓将星璀璨,对突厥几乎战无不胜,生生把一个偌大的突厥打成了一东一西两半。

唐朝更是彻底,在太宗李世民手上,整个大漠蛮族被李世民先后剪灭,成功地将整个大漠草原置于李世民账下,而后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达到了中国古代帝王的最高峰,之后武则天也同样到达这个程度,后世再无。(除唐太宗和武则天外,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也曾被称为天可汗,不过相对太宗和武则天可以忽略)

“天可汗”,是被彻底征服、降服的大漠蛮族们给予大唐皇帝至高无上的尊称。大唐的安西、安北、安东、单于、北庭五大都护府,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大漠蛮族,统治着东至北朝鲜,西达中亚咸海,北面则到蒙古高原的几乎全部大漠草原。

五大都护府,驻军少则两三万,多则四五万,成为“天可汗”最有力的马鞭,时刻抽打着稍稍有一点不满的蛮族。

这是汉人对大漠蛮族的最大胜利,也是军事+政治的双重作用。从李世民开始,唐朝对蛮族,灭其国,牧其民,用其才,大胆启用蛮族将领,让蛮族将领统帅蛮族随大唐作战,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蛮族政权灭亡,一个接一个的蛮族将领走到了大唐军旗之下,从北向南,先西后东,让整个大漠草原成了大唐疆土。

之后,蒙古崛起,汉人无可阻挡,元朝成为蛮族入主中华的第一家,再就是满族。不同的是,蒙古入主,并未完全接受中华文化,百年内被朱元璋驱逐,得以保存大多民族文化。满族入主,可谓彻底,到满清灭亡时,满人、汉人,几乎再无分别。

至于康雍乾三代对漠西蒙古的用兵,更像是蛮族的内斗,毕竟蛮族只能有一个最高领袖,挑战领袖,就是灭族之战。

即便康雍乾三代用兵,最终统一的大漠,甚至建立了完整的行政体系,但终究没能留住外蒙古,也算一大遗憾。

从始皇帝到康雍乾,中华政权对大漠蛮族可谓各种手段都用遍了,却依然未能尽其功,原因何在?

盛世大唐告诉我们:纯粹的军事统治不能化蛮为华!

殷勤的康雍乾告诉我们:军事+行政,依然不能完全成功!

到底有什么办法,能让中华文明永久性占据大漠,甚至彻底化蛮族而为华夏?

至少有两策可用。

其一,打败蛮族后,依照蛮族结构,建立以汉人为统治的蛮族统治模式。

如以一汉人为大都护(以唐军为例),下面把大漠分为二三十个行政区域,每个行政区统治蛮人最多三五万人,设立汉人都护一个。从行政区再细分为千夫长、百夫长、伍长、什长,一个汉人千夫长统治一千蛮人,百夫长统治百名蛮人,以此类推。

这套体系一旦建立,可把整个大漠蛮人置于绝对的统治之下,可以让彻底消除来自大漠的威胁,甚至可以让蛮人成为汉人的屏障或者武器。

文章图片5

仿照八旗制度,建立大漠的汉人统治应该不错

不过呢,风险也有。控制不好的话,汉人也可能胡化,反而形成更加厉害的蛮族,威胁更大。

这种策略,可以参考一本书叫《混在三国做军阀》。

其二,打败蛮族后,彻底把蛮人的经济模式融入中华文明,让大漠成为中华经济体系的一个环节,水乳交融,再难分割。

这是最完美的解决办法,也是最文明、最理性的策略。

文章图片6

多民族统一的大市场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这种策略,可以参考《唐砖》来看。

自古帝王,大多不得其法,与大漠蛮族对战千年,最终都未能取得完全胜利,可谓一大憾事!

历史的局限性,有时候就是这样,让你扼腕叹息,让你捶胸顿足,却也只能默默一笑:换我们上去,可能都被蛮族生吃活剥了,哪有资格在这里大放厥词的批评历代君王?!

(创作不易,关注就是最大鼓励,谢谢!)

(话题征集:创作最难的不是写作,而是写什么!各位喜欢什么话题,可以留言!尽量满足,尽量让大多人看得舒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