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琼瑶大姨,中国首位女外交官,书法厚重雄浑,百岁办展,笔力比男人还强! 国风书法

 步步清莲书屋 2022-06-23 发布于辽宁

国风书法 2022-06-21 17:00 发表于北京

提到女子写书法,我们总是会联想起一种细腻典雅的气质,然而,有些女书家的书法很是雄浑大气,不让须眉,甚至更有张力,袁晓园便是尤为突出的一个。

袁晓园(1901-2003)

她的一生堪称传奇,不仅是著名的书画家,也是了不起的语言文字学家,更是我国第一个女外交官、女税务官。

袁晓园生于1901年,是名门世家的长女,外祖父和伯父均是清末民国时期的名流,《新儿女英雄传》的作者袁静是她四妹,著名作家琼瑶则是她三妹的女儿。


受家庭教育风气的影响,袁晓园三岁就接触诗词书画,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基础。不过家里重男轻女,长大后只给她的两个弟弟请了私塾先生。

袁晓园性格爽朗,酷爱读书且才气逼人,偏偏不喜欢独守闺房与“女红”为伴,偷跑进书房旁听,学得反比弟弟们认真且优秀,练就了扎实的文字功底,更写出一手隽秀的好字。

袁晓园书法

辛亥革命爆发后,通过家中客人的述说,袁晓园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正进行着一场影响许多热血青年的“五四运动”,思想进步的她毅然投身革命,南下上海,投奔到刘海粟的艺术学校,不久又转到南京,做了农矿厅厅长何玉书的中文秘书。

这期间,袁晓园不但工作出色,而且还继续习字练画,参加各种书画艺术的展览,且博得书画界许多著名人士的赞许。

袁晓园百岁时画作

1930年,袁晓园克服许多困难赴法国留学,攻读国际关系学,回国后于1936年出任厦门税务局副局长,成为我国第一位女税务官。

当时国民党内部十分腐败,袁晓园因性格刚烈,眼里不揉沙子,得罪了许多人,一年后便黯然离职,再赴法国留学。再回国后,她被派往印度,任驻加尔各答副领事,又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

后来,因不满国民政府的腐败,袁晓园疾呼国共合作,被国民党罗织罪名,不得已流寓美国。

在美国期间,袁晓园一边在大学执教,一边潜心研究汉字改革。在袁晓园写给启功的一封信中,所提及的成立“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就是由其主导的活动,旨在提升国际研究、学习汉字的兴趣。

袁晓园给启功的书信

改革开放后,袁晓园毅然注销美国国籍,回到祖国的怀抱。此后,先后在北京成立北京汉字研究会、《汉字文化》杂志、北京国际书画研究所等,直到2003年去世。

袁晓园书法作品

晚年的袁晓园 ,除了参加一些必要的会议或社会公益活动外,几乎全部时间都放在了书画创作上。

在她百岁时,有关部门为她举办了诗书画展,百幅展品寓意着圆满。
袁晓园画作

袁晓园书法作品

袁晓园的书法,有着民国学人的风度——不以技巧为胜场,拼的是学养与阅历。袁晓园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长大后又接触西方教育,一生辗转多国,无论是学养还是阅历,都是常人难以比拟的。

她的书法,修长的字势中有着挺拔的姿态,厚重的笔墨中又有灵巧与润泽,很难让人找到出处,但却又全在法度之内。


袁晓园书法作品

有人曾专门问过她书法学习何碑何帖,她的回答是“我是随便写的”。

这个随便,不是随意,而是比较随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与碑帖,再化合成自我的笔墨。

袁晓园书法作品
当代书法越来越偏向于精巧,细腻、精到、流丽的风尚让书法的匠气多了起来,大有沦为“工艺品”的危险。而袁晓园仍坚守着书法的“功力”“气质”“内涵”,是令人可敬的。

袁晓园书法不以秀美为追求,而是出之以大气、苍茫、雄浑。她擅长擘窠大字,在其百年书画展上,有一幅“叶落归根”大字榜书,单字字径将近一米,气势撼人,纵是男性手笔也未必能及。


古人讲“书如其人”,袁晓园书法中的磅礴之气来自何处呢?

她自小有反叛精神,又有着非同一般的人生经历,这些都是造就其书法的关键元素。这也恰恰证明了,书法比拼的不单单是书写技巧,更是阅历、见识、修养。

经历过清末民国的朝代更替,在东西方几种不同社会里生活过的袁晓园,终得百年长寿,这里面有没有其潜心书法的缘故?或许有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