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二战彻底落下帷幕,作为战败国,日本由战胜国之一的美国接手,并且派麦克阿瑟负责占领日本以及负责对日本的重建工作。 ![]() 战败后的日本街头 在美国原本的计划里,日本社会必须拆分,其工业水平只能满足日本社会的衣食住行,想要死死地困住日本的发展,顺利的话,今天的日本应该只是一个普通的国家。 但是二战后开启的冷战让美国不得不暂缓实施这一计划,美苏虽然争霸,但美国离苏联太远,只有亚洲的日本才可以作为钉子安插在苏联旁边,于是还没实施太多的拆分计划便放松了起来。 ![]() 1946年11月,美国大兵逛街边地摊市场 另外美国人发现蒋凯申实在烂泥扶不上墙,几年的功夫便灰溜溜地退守到了台湾省,这让美国发现必须得压制一下了,于是选来选去,只有还有工业能力的日本了,于是美国放弃了原先的拆分计划,开始扶持日本成为自己在东亚的爪牙。 保留工业能力——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和德国拆得四分五裂相比,日本不仅没有为战争付出太多的代价,相反,日本的绝大部分工业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为了更好的控制日本,美国清理了军部以及旧贵族,顺便还进行了土改,将贵族土地分给了贫困的农民,最终日本残余的封建势力得到驱散,剩下的就是美国所需要的工商业势力。 ![]() 东芝在二战后继续留存 朝鲜战争——日本经济腾飞的第一桶金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李承晚一溃千里,美国自然不会放任不管,准备派兵,但是美国本土离朝鲜太远了,后勤供应不上,于是美国想到了日本,让日本生产后勤物资,这让日本喜出望外。 ![]() 日本工厂加班加点 在随后的三年里,美国为日本提供了大量的订单,包括各种卡车、钢材、毛毯等物资,让原本濒临倒闭的日本工业重新运转起来,这些接到订单的工厂日夜生产,赚的是盆满钵满,并且扩大了自己的生产能力。 ![]() 50年代中期经济复苏后的日本街头 同时战后日本的失业人口在此期间重新找到了工作,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有闲钱去消费,间接地促进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日本经济彻底的复苏了。 签订条约——从战败国到主权国由于日本在朝鲜战争中格外的卖力,美国发现这小老弟挺靠谱,于是真的开始扶持日本了,首先在1951年与48个国家签订合约,以放弃战争年代占领领土的条件下获得48个国家承认其为主权国家,结束盟军占领的状态。 有了其他国家的承认,美国顺势与日本单独签订《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规定,日本是美国的从属国,美国有权在日本驻军和建立军事基地,并且美国负责日本的安全。 ![]() 《日美安全条约》签订现场 至此,日本以牺牲部分主权的代价,完成了从战败国到主权国的地位的转变,顺便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有了这个身份,日本可以打开这些国家的市场。 组建政党——稳定日本国内局势外面的问题解决了,美国开始考虑日本本土的局势了,由于战败,日本国内革命苗头开始凸显,其中呼声最高的就是日本社会党和日本共产党,这让日本工商业势力很头疼。 ![]() 日本共产党妇女委员会主席Yuko Maki站在总部外 机智的美国先是联合日本的保守派,随后将自由党和民主党联合起来,将他们整合成一个超级巨无霸——自民党,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执政,一直持续到1993年,在此期间,日本国内局势特别稳定。 商工省、大藏省——战后恢复经济的保证虽然美国铲除了日本旧势力,但是一些有用的东西还是保留了下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军需省,这是在战争时期负责筹集军用物资的机构,后来改名为商工省,另外保留了就是负责日本财政的大藏省。商工省和大藏省可以说是日本经济的核心。 ![]() 1951年尼康相机厂的工人在检查镜头 虽然美国占领后清算了日本20多万人,但是商工省和大藏省却独善其身,商工省在战后的存在意义就是对民间的企业发号施令,就是强制生产命令,规定企业生产什么,类似于计划经济。 ![]() 经济复苏时期的日本工厂 因此在朝鲜战争期间,商工省将资源集中起来,投入到重工业,扶持煤炭和钢铁企业,有了煤炭和钢铁,日本重工业得以恢复,同时鼓励民间企业发展,日本还设立“复兴金融金库”,给企业提供设备和所需要的资金,这相当于全方位的扶持日本工业,因此没几年,日本经济就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技术支持——日本工业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人手中的钱多了起来,开始考虑优质的生活,尤其是洗衣机、冰箱、电视等产品,可以说日本人家庭必备的产品,有了需求自然有市场,因此日本工厂开始不断生产和发展这些产品,进一步的带动了日本钢铁、电力等产业的发展。 ![]() 1960年在车里欣赏索尼生产的电视机 同时为了运输这些产品,配套的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也纷纷建设起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日本就这么建立了起来。 日本产品为何可以快速地发展?靠的就是花钱买技术,作为美国的小弟,其他国家也乐于面子上提供技术,只要花钱即可,其中美国就提供了一半的技术,日本通过这些引进的技术,完成了国内工业技术的更新换代,令日本的家电、钢铁、电力、石化、电子等企业快速的发展。 ![]() 各种电子产品 有了技术,有成熟的工业体系,日本在国内办厂生产各种商品,然后再卖给日本本土和欧美,轻轻松松地赚钱。 ![]() 象征日本经济腾飞的太阳神塔 有技术、有市场、有消费,日本的经济持续增长,在30年里,日本的年经济增长率平均都在10%以上,甚至在1968年的时候一举超越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 日本经济增长率 汽车工业的崛起——日本经济最后的疯狂1973年,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阿拉伯国家宣布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开始石油禁运,并且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短短两个月,石油从每桶3.02美元涨到11.65美元,这让以油耗颇高的美国人坐不住了。 而日本的石油也是完全依赖于进口,因此石油涨价让日本也坐立难安,为了缓解能源危机,日本开始鼓励科研人员改进汽车技术,目的就是用最少的汽油跑最多的路。 ![]() 卖给美国的汽车 这让很多人听起来是天方夜谭的时期没想到日本人还真搞出来了,他们研制出的新型发动机不仅让石油燃烧状态发挥到最佳,同时还能减少毒气的排放,一下子就占领了市场,就连习惯于大排量的美国人也购买日本省油车。 ![]() 70年代日本横滨港等待装船出口的汽车 很快,日本车就成功占据了美国市场,在美国大街小巷,处处都能看到日本车。 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国。 并且顺着日本汽车的东风,日本的半导体、机电等产业也超越美国, 海量的外汇从国外流向日本,繁荣了日本的经济,让日本人扬眉吐气,受够了战败国身份的日本人一下子觉得自己牛逼起来,甚至连爸爸美国都看不起了。 ![]() 80年代东京街头 美梦开始崩塌有了钱,日本自然不甘心成为美国的小弟,开始谋求世界大国的地位。 1982年,日本新首相中曾根康弘表示日本要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 1990年,日本提出要建立欧美日的三极体制,共同领导世界,甚至还想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美国平起平坐。 当惯了老大的美国自然不甘心,自己一手培养的小弟居然敢翻天,这还得了,为了让日本认清自己小弟的地位,美国一步一步的开始教日本做人。 首先就是给日本产品挑毛病,不是说这里标准不行,就是那边技术有问题,实在挑不出毛病,就说这个会威胁美国安全,几十年了,美国的套路还是一样,到了今天还是这个样子。 ![]() 当时的口号“要想在美国销售,就在美国生产” 由于美国的挑刺,日本引以为傲的家电、汽车、半导体等产品几乎都被美国整了个遍,有的罚款,有的退市,让日本哭都没法哭去。 ![]() 惨遭蹂躏 当然这只是开始,美国后面还有一系列动作彻底把日本压下去了。 以上只是日本经济如何在战后腾飞起来了,当然有了经济基础的日本觉得自己牛逼哄哄,这让美国觉得在自己身边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因此整垮日本经济在所难免,下一篇我会讲述日本经济是如何被美国打压下去的。 ![]() 美国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