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性闭经中医研究资料(Water整理)【2】

 西安Water 2022-06-23 发布于陕西

《王修善临证笔记》

调经门

  一室女十七岁,身体素弱,从未行经,而文化尚可。瞒父母偷看言情小说,渐渐积思成劳,肢体疲倦,饮食不思,肌肉消瘦,往来寒热,皮肤甲错。脐下偏右起有积块,推之不移,按之疼痛。医以血枯经闭治,专用一派通经行瘀之药。余曰:“非其治也。”脉寸关弦硬,尺中稍紧,病得之有所欲而不遂,即《素问》谓“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盖隐情曲意难以舒其衷者,致心气不开,脾气不化,不开不化,则水谷日少,血乏来源矣。至于脐下之积块,大抵因气郁血滞,或外因风寒、内伤生冷,凝结而成有形之病。症状虽多,总以解郁健脾为先。治宜加味逍遥散,连服数剂、精神稍振,饮食稍增。继以温经汤、桃仁桂枝汤加减,循坏服之,寒热渐退。戒以再不要看黄色小说,因它意卑词鄙,内容荒唐,青年人爱逐情节,少动脑筋,容易中魔,毒害身心。又嘱家中人日日引她散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营生,锻炼体魄,帮助消化。从此,边劳动边服药,两三月后,腹内之块渐渐软小,皮肤渐渐滑润,面有光泽。后间服归脾汤、双和饮,诸恙悉除,月事以时下。

加味逍遥散

柴胡云茯苓白术焦栀神曲枳壳石斛各4克,白芍丹皮生麦芽各6克,当归山楂各9克,炙甘草薄荷各1.5克,煨姜3片引

温经汤

当归白芍丹皮生麦芽各6克,川芎陈皮神曲槟榔各4克,官桂莪术党参牛膝各3克,炙甘草1.5克,水煎服。

加味归脾汤

党参炙黄芪茯神炒枣仁各4克,白术当归白芍元肉各6克,远志3克,砂仁2克,广木香2克,生姜3片大枣4枚为引,水煎服。

双和饮

熟地当归白芍生黄芪生麦芽各6克,川芎3克,炙甘草肉桂各1.5克,砂仁2克,水煎服。

桃仁桂枝汤

桂枝赤芍生地乌药生麦芽各6克,陈皮4克,桃仁(泥)12克,水煎空腹服。

  治此病之过程中,或服逍遥散,或服温经汤及桃仁桂枝汤等。有时发渴加麦冬,有时发热加酒芩或炙鳖甲。有时块痛加元胡、木香、小茴、乌药之类随宜。总之,或加或减,因病制宜,概不拘泥成方。大抵十妇九郁,妇女之病,解郁为先。郁解而脏腑之气和,脏腑之气和,则经自通。余用逍遥散加减,治妇女血虚烦热,口燥咽干,月事不调,食少倦卧,营卫不和等证,活人甚多。诚解郁之神剂,妇科之要方也。

  一患者二十六岁,自诉四年经水不至,起初并无不舒感觉。近来偶患咳嗽,往来寒热,一身疲倦,晚上更甚,至夜半微似有汗,则不酸楚而平和矣。如此月余不瘳,脉稍浮弦,因近感风寒病疟,予以加味柴平煎一剂,诸病悉除。后几日经行而腹胀微痛,又以四物合平胃散加减乃安。

加味柴平煎

柴胡苍术陈皮半夏川厚朴黄芩云茯苓槟榔青皮威灵仙草果仁(煨)各4克,炙甘草2克,当归6克,生姜3片引

四物合平胃散加减

当归15克,川芎白芍各6克,炙甘草3克,香附陈皮苍术川厚朴草果仁(煨)各4克,官桂2克,生姜3片引

  一室女十八岁,先天禀薄,情志欠舒,从未行经。近来咳嗽唾痰,饮食乏味,神疲体困,下午气短,晚间喉中有痰声,咳嗽更剧,六脉沉微。以加味桂苓术甘汤主之。

加味桂苓术甘汤

白术杏仁桂枝各6克,云茯芩9克,半夏12克,甘草枳实各5克,生姜5片引,水煎服。

  一妇二十九岁,经后食冷物,致经断绝八九个月。白带盛,小腹痛胀,食不欲进。因食寒凉,致伤脾胃及冲任。予以加减八珍汤,调脾胃,和气血,通冲任,二剂经行带止。

加减八珍汤合平胃散

白术(炒)当归莲子炒芡实各9克,云茯苓白芍山药各6克,炙甘草2克,苍术川芎草果仁(煨)川厚朴各5克,肉桂2克,白果(碎)7枚姜炭2克,水煎服。

  一少妇二十一岁,因湿盛脾衰,胞中虚寒,寒湿相将,不化经而化带。故带下不止,经水不行两月,胃口满闷,腰腹窘迫。宜健脾燥湿,温暖胞胎,俾脾健胞暖,则腰脐之气利,带自止而经自调矣。方用加味艾附暖宫丸改汤剂。

加味艾附暧宫汤

熟地当归白术各9克,川芎炒芡实小茴香(炒)各4克,白芍香附元胡炒杜仲云苓各6克,姜炭桂心各3克,炙甘草2克

  水煎空腹服两剂后,经行,诸病十去八九,惟腹痛不减,又服加味四物汤而安。

加味四物汤

熟地当归桃仁(泥)各9克,川芎5克,白芍香附元胡没药各6克,炒姜桂心各3克,水煎空腹服。

  经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带下瘕聚,即女子之疝也。二旬少妇刘某,经闭二年余。来诊,见其肌肉虽然消瘦,而颜色不甚憔悴,皮肤亦不甲错,气息行动颇自然。据云:“微有寒热,亦不咳嗽,惟觉少腹不快,胃口慢疼,不想进食,兼有白带,一身痿软。”脉关沉尺中小急,知有胃病,又有瘕疝,治宜先理脾胃,后治其瘕,服平胃散数剂胃和,饮食增加,白带亦减少。继投加减少腹逐瘀汤,连服数剂,小腹亦觉爽快,白带大减而饮食倍增,后经水亦按月而至。由此观之,妇人经闭,不可骤以血枯施治,用一派攻破消耗之品,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临证试验录》(闫云科)

闭经

调心汤证

  郭某,女,33岁,区外贸局干部。主诉:人流术后闭经半年。

  患者既往月经正常,足月生产一胎,人工流产四次,末次为1986年10月份,术后一直无月经,迄今业已半年。上月曾在市某院妇科就诊,经B超检查,提示子宫萎缩。自觉神疲乏力,心悸自汗,动则尤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无带下,阴道干涩,性欲淡漠,胃纳好,大便秘,二三日始一行,喜叹息,多烦躁,面色如常。舌淡红润,苔薄白,脉弦细,上鱼际。

  子宫称奇恒之腑,属整体一部分,整体失调可直接引起月经之变化。反之,子宫创伤亦可引起机体之变化,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故子宫损伤,可调节整体而得以修复改善。《素问·评热病论》云:“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故协调整体,强心活血,为本案之治疗法则。拟刘绍武先生调心汤:

柴胡15g、黄芩10g、苏子30g、党参30g、甘草6g、川椒10g、丹参30g、郁金10g、瓜蒌15g、百合30g、乌药10g、牡蛎30g、麦冬15g、五味子10g、红枣10枚

  服至40剂时,心悸、自汗基本消失,腰膝微觉酸软,阴道已不干涩,微有白带。守方更服20余剂,月经始潮。经B超检查: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半年后偕人来诊,知其月月如期潮汛。

《中医临证思考》(杨章楷)

妇科疾病·经闭浮肿

  少女初行经时,因不识保养,误用冷水洗手,血见冷水则凝不出,面色青黄,遍身浮肿,宜用通经丸通血消肿。附通经丸:三棱3克、莪术3克、赤芍3克、川芎3克、紫苑3克、刘寄奴3克、穿山甲1克,水煎服,一剂即可通经消肿。

《张子琳医疗经验选辑》

室女经闭

  杜XX,女,18岁,未婚,太原X校学生。

  1977年11月11日初诊:月经闭息不行已四月余,患者素体尚健,经候正常,无慢性病史,只因四月前,月经将至,外出遇雨,风雨交加,遂觉身凉,亦未在意,淋雨而归。当时并无明显不适,自此月经闭息,脐腹疼痛。食欲尚好,二便如常。曾服西药等治疗未效,由其母领来求治。观舌苔淡白,脉沉,此属寒凝经闭,治宜散寒养血,理气通经,拟温经汤加减治之。

  处方:

当归12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半夏10克、麦冬10克、炙甘草6克、吴茱萸10克、桂枝6克、阿胶10克、丹皮6克、香附6克、乌药6克、党参10克、生姜三片水煎服。

  水煎服二剂后,月经随即来潮,腹痛亦好,体健复元。

  按:室女经闭,无非虚实两端。实证又可分为气滞血瘀和寒湿凝滞两种。本案患者素体健康,发病时间不长,亦无明显的虚损证候,起因为淋雨感寒。乃寒湿之邪客于冲任,血为寒凝,故少腹疼痛,胞脉阻塞,经水不得来潮,遂成闭经之证。舌淡苔白,脉沉,皆为寒湿内阻之征。张老用仲景温经汤散寒扶正,温经祛瘀以通经,投之即效。

《燕医传薪录》(张子维)

闭经

  夫人生之本,惟赖血气;病之为害,亦无不伤及血气也。血者属阴,气者属阳,阴阳消长而有四时,日月交替而分昼夜,朱震亨以“日圆不缺,月盈则亏”而创“阳有余,阴不足”之说。盖阴阳消长,日月盈亏,此乃自然之理。人生天地之间,秉此阴阳二气以生,故亦应其二气而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所谓七损者,以应月盈则亏之象,故女子月事以时下,以其准时而至,故又谓之信水,此乃阴阳消长之常态。设月事当下不下,则为病态。逾3个月而不至,则为闭经。闭经之由,其端非一,或为寒凝而血不行,或为热灼而血枯涩,或为思虑内伤而血虚少,或为房劳过度、冲任受损而血亏耗,或因气逆而血滞塞。治之之法,不外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郁结者疏导之,要在临证详查病情,审因论治,自无不效。

  余在1956年尝诊一王某,女,20岁,因经闭数月而就医。诊其脉沉细而迟,舌苔薄白,知为寒邪凝滞而经闭,因以寒者温之之法。其方药如下。

当归12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乌药10克、木香6克、砂仁6克、肉桂8克、炮姜6克、甘草8克。水煎服。

  越四五日,已至深夜,患女之父急来求诊,述其女今晚服药2小时后,腹痛甚剧,其母惶惑不知所措,怨言不绝于口,谓其服药之误。时值严冬,凛冽异常,爱随其往诊。见患女俯卧呻吟,详审脉证,寒邪无疑,再审前方无误,乃药力不胜其寒,遂令其母急炒黑豆1升,以两布袋分装,交替热敷,约1小时,腹中有声隆隆,疼痛遂止,患女坐起谈笑,颇感寒夜相劳为歉,其母亦自悔前言不恭,深表内疾,几不自容。后隔一二日,经至而愈。

  按:此例以温经通络法,实为正治,经欲行而为寒邪所拒,故疼痛过于平时。以黑豆色黑人血直达于肾,熨热以助阳且辅药力之不胜,故痛止经行而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