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乐无如读书,阅读打卡第七天◁ 白落梅的人物传记, 您觉得哪本最好 文│胡高清 前几天,下课的时候,有个学生问我:“胡老师,白落梅的人物传记,您觉得哪一本最好?这个假期我想读一读白落梅的人物传记,您有什么建议?” 我的回答是:“我可能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据我所知,白落梅的人物传记有很多本——我读过的有《在最深的红尘里相逢<仓央嘉措诗传>》《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纳兰容若词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其实,据我所知,她还写了三毛的传记《你是锦瑟,我为流年》、张爱玲的传记《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以及苏曼殊的传记《恨不相逢未剃时》等——这几本书我还没有读过,所以,我真的还没有把握说她的哪一本人物传记写得最好呢。不过,如果让我从我读过的这三本人物传记中选一个的话,那么,我觉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相对要好一些…… 我说:白落梅人物传记的最大特点,并不是在于这些人物本身的事件,而在于她的清淡又华丽的语言,他的语言,中学生非常容易模仿,因为,高考作文从阅卷的结果上看,还是华丽的语言容易获得高分;她的很多名言也很好用,我过去的学生中经常在作文中引用的一句话,就来自白落梅给林徽因写的传记的序言——“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如果你假期有时间读书,可以读一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本书吧,其实,白落梅的散文集《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也不错,也可以读一读的。 今天,我想在这里再简单地补充几句—— 其实,我读白落梅,觉得她的语言是太过于华丽和柔美,而思想又显得相对苍白和平庸了——她并不是我最喜欢的那种文质兼美的作家。读白落梅的文字,单读那些段落,可以说佳词丽句比比皆是,读来满口留香,但是,从整体上看,你又觉得它虚无缥缈空洞拖沓。试举几例—— “这人间,最风尘、最苍茫、也最无情,明明给了我们栖身的角落,心却无处安放。”可我们还是一厢情愿地在尘世辗转,山一程,水一程,背着行囊要去远方,为了心中的梦想。众生万象,情怀不同,人生际遇不同,神往的地方也不同。有人痴迷江南水岸、冷月梅花的清越,有人贪恋大漠风沙、萧萧易水的苍凉。有人喜欢在老屋的窗檐下做一场潮湿的梦,有人却愿意背井离乡,去探寻古老荒原埋藏的因果故事。”——白落梅《在最深的红尘里相逢》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水迷离。小院里湿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关于莲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曾经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过尘世种种烟火,应该承担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可流年分明安然无恙,而山石草木是这样毫发无伤。只是曾经许过地老天荒的城,在细雨中越发地清瘦单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座有了年岁的城墙,用无数个青翠的日月堆砌而成。日子是一砖一瓦,生命是一梁一柱。城墙里,因为生活,因为情感,而充盈丰满。人生是什么?是在三月的早春,看一群燕子,于古老的庭院衔泥筑巢;是在清凉的夏季,看满池莲荷,寂寞地在水中生长;是在风起的深秋,看一枚落叶,安静地赶赴美丽的死亡;是在落雪的冬夜,看一尾白狐,遁迹在荒寒的山林。”——《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我想,如果退回去四十年,当我还是一个文艺小青年的时候,如果我读到这些文字,我肯定是会喜欢到当场晕倒的!可是,现在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总觉得这些文字里面缺少一些烟火和泥土的气息,这些文字是很少能够让我产生他乡遇故知的那种亲切感的——白落梅的文字很难引起我的共鸣。 也许是年龄的缘故吧,总体来讲,我现在更喜欢那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作家风格,比如汪曾祺,比如孙犁,比如季羡林……我更喜欢那些像水流一样自然流淌的文字,更喜欢那些来源于生活本身的真实而厚重的人生思考,比如周国平,比如王开岭,比如林清玄…… 不过,不管我对白落梅的文字风格怎样隔膜和疏离,我还是希望我的学生们有时间可以读一读白落梅的,因为,不管怎样,白落梅真的也担得起“隐世才女”这个美名,她的语言也真的算是很明媚很唯美的…… 胡老师答学生问系列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