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言:“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诚然,我们国人是忌讳讨论死亡的,我们总是习惯性地逃避死亡。但是,无论我们如何躲藏,死亡终会到来,因为,正如海德格尔认为的那样,我们的生命是向死而生。我们唯有懂得死的意义,方能领悟生的真谛。
是的,不懂得死亡的意义,怎能领悟生命的真谛?人活着需要有生命的紧迫感,没有了紧迫感,人们便往往会虚度光阴,消磨时间;没有了紧迫感,人们便往往不懂得努力,不知道去奋斗;没有了紧迫感,人们便往往不会去珍惜生命,不会将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变得丰富多彩。而直面死亡恰恰能给予这一紧迫感,又或者说只有直面死亡能给予这一紧迫感。
于是,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身患胰腺癌后,脱去华丽的外衣,摘下璀璨的权利王冠,沉浸在他“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的信念里。乔布斯自称“记住你即将死去”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箴言,这句箴言帮他指明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抉择。他认为,几乎所有的荣誉和所有的失败,它们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他看到的是留下来的最重要的东西。乔布斯后来透露他成功的秘密:“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是啊,向死而生,只有面对死亡的鼻尖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生的紧迫,只有迫近死亡才能让我们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当我们放松警惕,开始骄纵懒惰,我们如何能去追寻我们一直所做的梦?当得过且过替代了一丝不苟,我们如何去保持严谨的态度?当手忙脚乱替代了从容不迫,我们如何在死亡来临时保持一颗临危不惧的心?也许,有很多人都曾想过,时间还很长,未来还很远,死亡对我们来说遥不可及,我的理想可以暂时搁置,我的梦可以等我做好准备。但事实恰恰相反,《道德经》里有句四字箴言:“出生入死。”它的意思是指人一出生就奔着死亡去的,死亡对我们来说,其实触手可及。是的,人类是向死而生的,一切有生命的物质都是向死而生的。看不到死亡你就体会不到生的感觉,就不懂得什么是生的意义!
也许,那个非洲民族的按照年龄递减的活法,才是一种生命的大智慧,因为它可以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掂量光阴的长度。愿我们能放下心中对死亡的偏见,直视死亡,因为只有懂得死亡的意义,方可领悟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