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有偿公益

 胡高清 2022-06-23 发布于辽宁

作文材料

某高校实行无偿献血换综合评价2个学分的政策,引起诸多讨论。

大一学生李超感到新奇:“既奉献了爱心,又收获了学分,一举两得,我想参加;不过,万一身体不适宜献血怎么办?”

而大三学生王东则质疑:“无偿献血是一种自发的爱心活动,不应附加条件,如果献血能获得学分,那就不是无偿了。”

校方回应:并非强制要求献血,这项举措是为了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综合评价的2个学分还可以通过参加支教、普法宜传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来获取。

 对此,你怎么看?请你联系生活实际,淡谈自己的看法。

“胡高清作文教室初级班”作文展台

 拒绝有偿公益

开发区一中  刘懿竺

在“献血换学分”政策的驱使下,大学生们纷纷走进爱心献血屋。当一个个血袋逐渐丰满,学生们往往想到的并不是自己的善举是否挽救了一个人,而是为自己将两学分收入囊中而沾沾自喜。我以为,此政策或许旨在动员学生参与公益,奉献爱心,却在无形中为学生灌输了扭曲的公益观。这样的有偿公益,我们不要也罢。

也许有人会说,善有善报的说法自古有之,献血用学分来回报,岂不两全?但公益贵在无偿,用学分来鼓励献血,实则是给公益标上了价码,多么可笑而又可悲!《菜根谭》有云:“施人勿责其报,责其报,则所施之心俱非也。”今日校方的做法无疑是与之背道而驰,只怕当有偿公益的实质被揭开之时,伊始温热纯洁的无偿之心,在获得两个学分的“报酬”之后,早已面目全非。

慧律法师曾道:“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是的,献血无需有偿,如果心心念念只为了那可怜的两个学分,早已脱离了行善之本。试想,当公益活动也慢慢沾染了“铜臭”之气,这一引导与鼓励似乎就自然而然地与物质和利益挂上了钩。这时的学分鼓励无异于一种引诱,不经意之间便会将那些无私的心引上歧途。

      佛曰:“明因识果,戒慎于初。”本来,无偿献血是因,能够帮助到他人是果。而不应误解,为了两学分才去献血。将因果倒置,献血的出发点不同,意义便截然不同。我想,引导公益本是好事,但一种心理,一种风气的形成并非一锤子买卖。我们何不换一种方式,挣脱公益与交易的牵连,正确引导,无声润物,自潜移默化之中使点滴善行汇聚成流,让公益之举蔚然成风?

      拒绝有偿公益,让善的本心在精神的高地上熠熠生辉,而非陷入物质的泥淖,与利益混为一谈。或许,当献血的初衷真正摆脱“学分”的牢笼,吾等就可有幸见到《圣经》中所言“你眼见之处,必有爱意延伸”……

“胡高清作文教室”作文展台

欢迎大家关注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