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农谷·农创中心:地方设计带动农业品牌升级

 koojjgjxsvvwml 2022-06-23 发布于安徽
图片

由湖北农谷实业集团兴办的“中国农谷·农创中心”于2022年5月20日正式亮相,并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来访者开放。作为一个以地方设计带动农业品牌升级的综合性空间,农创中心将在开幕期间呈现全新设计的荆品名门·概念店、“源楚:荆门的物产、农耕和文化”专题展览,以及由食农书店和荆品名宴等组成的商品售卖、文化展示、餐饮服务与食农体验场所。

图片

中国农谷·农创中心鸟瞰图,2022年5月

中国农谷·农创中心位于湖北荆门市园博园花街,总建筑面积为3930平方米。项目团队由安徽大学副教授、策展人左靖带领,由场域建筑typo_d工作室方所集团旗下方庭等创意机构提供支持。围绕着产业、产品、文化、食物等方面展开设计,使得地方文化的肌理,皆可被艺术与设计所填充和串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农创中心一层、二层的各店辅、展览空间、书店以及生活美学空间速览

图片

“五个一”工程

设计助力品牌升级

“荆品名门”是荆门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以“中国农谷·长寿荆门”为内涵,覆盖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荆门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油生产基地。以优质稻米、高油酸油菜、生猪深加工、清水小龙虾、精品花卉苗木为主导的产业生产,如今被提升为“一袋米、一壶油、一头猪、一只虾、一枝花”的“五个一”工程,并成就为出色的地方品牌。

荆品名门·概念店作为以产品和文化消费为主的新空间,以创新的空间营造与视觉传达,力求提高荆门农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水平,成为一次链接城市消费者与农产品生产者的崭新实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荆品名门“五个一”产品包装升级(部分),设计:马仕睿

荆品名门·概念店由场域建筑担任空间设计,由马仕睿进行品牌VI的重新设计以及产品包装的全面升级。楚稻香楚萃香粘米、京和100富硒桥米、荆粮1号等优质稻米,农谷壹号高油酸菜籽油,麻辣虾尾,古法制作的风干腊肉,荆门独有的对节白蜡,以及白掌、红掌、凤梨等花卉苗木,以焕新的面貌在此齐齐亮相。概念店的创立,希望为正由传统农业加速转变为现代农业强市的荆门贡献一份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荆品名门·概念店内部,分为米、油、肉、小龙虾、花卉苗木等“五个一”工程展区、早餐区,以及其他设计文创产品的展示

以郭店楚简文字和屈家岭纹样为基础,全新设计的“荆品名⻔·有馅饼derrr”系列点心,从传统中走出,融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荆品名⻔·有馅饼derrr”外包装,设计:马仕睿

本次在荆品名门概念店还开设了 D&DEPARTMENT 快闪商店,呈现了来自世界各地和中国本土的长效设计商品。这些长效设计的好物与荆门的地方物产一道,展现出友善的设计理念,激发出本土与世界的新交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D&DEPARTMENT 快闪商店陈列区,拥有文具、杯餐具等文创产品,以及展示地方文化的出版物等

图片

从屈家岭到楚文化的溯源

现代农业与地方风味

未来食物的设计

荆门地处江汉平原西北部,素有“荆楚门户”之称。从距今约5300-4600年的屈家岭文化开始溯源,本次展览以“源楚:荆门的农耕、物产和文化”为题,铺陈出这一地区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希冀从地方脉络中收获启迪,展望农业强市的未来。

第一单元“荆楚大地:山川、博物与农耕的文化史”,作为荆楚文化源头的屈家岭文化,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千百年来,江汉平原的大地和水系滋养了这一方百姓。我们的先民们在有着地形与气候优势的江汉平原,充分发挥变“土”为“壤”的农耕智慧与经验,使人与自然互利共生的历史意义得以实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屈家岭文化到垸田的发展,展览的首个单元梳理了荆楚的地理特点与文化历史源流

单元策展:杨希

第二单元“从民生出发:现代农业之路”,着眼当下,描绘与荆门“五个一”工程有关的农事生产、加工,品种的由来和改良等,及其所延伸出的劳动智慧和文化价值。其中,“世界稻米与荆楚大地”特别单元从稻米耕作文化在全球演进的视野,梳理了荆楚稻米的重要历史地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源楚”展览第二单元现场,呈现了荆楚地区的传统耕作场景以及农产品现代化的历史

单元策展:杨希;特别单元策展:林翔

用周身能量产出生命食粮的荆楚大地,还是一座传递着味觉与情感的桥梁。荆门人今日吃食所依循的历史逻辑,及其所映射出的城市气质和社区人情,是第三单元“地方风味:一座城市何以为食”叙述与再现的重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源楚”第三单元以多媒体和视频作品为主,集中展示了荆门本地饮食文化的前世今生

单元策展:张韵雪

第四单元“未来食物:艺术、设计与想象”呈现了社会各界为实现一个更加美好的食物图景付诸的种种努力与实践。参展艺术家以积极的概念和创想,让人们思索如何参与到广义的“农业活动”之中,理解自身在现代食物供应体系中的坐标,创造一个健康安全、善待地球的消费网络,使人人化身成为可持续食物系统的“共同生产者”(co-producer)。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览的最后一章呈现了艺术家与跨领域的实践者为创建更美好的未来食物系统所付出的努力

单元策展:王彦之

特展“荆门寻鹿”呈现了艺术家卢彦鹏、李朝晖所拍摄的鹿的形象。荆楚之地,素有养鹿之习,现代荆门也延续了这一传统。数千年来,人们食鹿、祭鹿、饲鹿、赏鹿,对鹿的歌咏与描绘从未停歇。今日,艺术家再行林间,闻鹿鸣呦呦,作新鹿游图。鹿之意象,有了更当代的诠释和表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特展:荆门寻鹿”展览现场

参展艺术家:卢彦鹏、李朝晖

特别单元策展:王彦之

图片

荆门为世人留下了屈家岭文化与郭店楚简,也留下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绿林好汉”等成语典故。书籍中的人文历史、自然风貌、生活习俗与文艺创作,展现了丰富多元的荆门本地文化。在农创中心诞生的荆门首家食农书店,以生态永续、文化更新的概念作为主题,偏重人文关怀,构建出一处充满物、事、人温情连接的阅读与休憩空间。希望到访此处的宾友,都能在每一次翻阅之中感受到切实又深远的文化内容。

食农书店拥有荆楚风华、寻常寻美、春耕秋实等主题书区,并开设以绘本和知识书为主的儿童阅读专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拥有多种功能空间的“食农书店”由方庭团队联合策划和选品

图片

“民以食为天”,爱吃、会吃的荆门人更是如此。丰富的物产食料、频繁的地域交流,共同孕育出了如今的“荆南风味”和多元的“杂食结构”。荆门人的主食以米面为主,米豆混食、米肉同烹,营养全面,口感丰富。提供本地食物的“荆品名宴”“重新发现荆门味”的价值主张,呈现荆门人的三餐四季与地道风物。

在展览与品牌设计之外,将农业生产的脉络与独特的食农消费体验共置,也是本次中国农谷·农创中心的一道风景。从农业到第三产业,充实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各个产业链条,这不仅符合人们改善饮食质量与生活品质的真切需求,更关乎国计民生的现在与未来。

图片
图片

“荆门名宴”拥有精心设计的堂食与包间专区

图片

荆门人的“过早”传统,由荆品名宴延伸至同样由小乐仙餐饮运营的早餐区,位于荆品名门概念店的一角。这里不仅出售由桂朝米制成的小乐仙米粉,还有面窝、热干面、油墩、猪油饼,应季的春笋包等荆门人熟悉的过早食物,亦设计为可供来访者小憩的区域,沉浸式地体验属于荆门的地道食农文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荆品名门·概念店内设有早餐空间,提供由小乐仙餐饮提供的精美小食

图片


食农书店的限定特调米茶拿铁。米茶是荆门传统风味小吃,汤色淡黄,香气浓郁,是钟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米茶兴起于明代,素有“食之果腹,饮之解渴”的功效,而拿铁也因其温润的口感而常常被作为开胃提神的不二之选。这一融合本土特色的自创咖啡。米茶香气浓郁、微甜而不淡,与柔滑甘美的拿铁相得益彰,带来别样风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位于食农书店内的咖啡休闲区

图片

在农创中心二楼专设的生活美学空间,除食农书店以外,还有更多精选的烘焙产品:荆门当地的传统点心,荆门喜饼、矮子馅饼、太师饼等;“有馅饼derrr”糕点系列,以及榴莲酥、蛋挞、慕斯蛋糕等现烤西式点心,均在此有售。通过饮食生活方式的传承与创新,为当地人和游客都奉上一口惊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烘焙房及成品售卖、展示区

尾声

在荆门这片耕耘了五千多年仍“地力常新壮”的土地,形式更为新颖的“耕作”与“创生”正在发生。立足于荆门的丰厚历史与地方风土,重新认识农业作为社会文明形态的基础地位,探索出一条鲜明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使地有所产,民有所养,文明得以彰显,这是中国农谷在近年来的实践之中所探索到的意义。

图片
图片

作为长江中游农耕文明的发祥地,荆门将和区域内的其他地市并肩,共同组成中部地区的核心,并在全国的经济版图中占据重要一席。从边缘走向中心,发展可持续的绿色经济,扶农助农,振兴地方。中国农谷相信,当代农企的价值创造,在于持续探索现代化、本土化的食农经济发展之路,带动荆门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实现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来提升农渔业,调节城乡之间的生产关系。

从荆门名门概念店琳琅的商品,到“源楚”展览所展示的独属荆门的博物资源,再到食农书店与荆品名宴对新生活方式的探索,农创中心相信,农业生产与艺术生活的发展向来并驾齐驱。溯源楚文明,营造令人愉悦的视觉、味觉和美的体验,中心的价值与使命亦系于此。

图片
图片

摄影:三金、孙君媚、海贝,2022年5月,湖北荆门市

中国农谷·农创中心

湖北荆门

中国农谷·农创中心是农谷实业集团在荆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重点打造的集数字乡村、区域公用品牌实体化运营、区域农产品集中展陈、销售、直播电商基地及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空间,是荆楚科创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中国农谷·农创中心的打造,积极推动城乡融合、产业复合(农业、文化、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谷·农创中心以“一个平台”和“四个创新”为抓手,以中心为载体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农业发展与融合发展模式,着力为荆楚大地的乡村产业振兴作出贡献。

荆品名门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为加快推进品牌强农建设,抢占农业竞争的制高点,“荆品名⻔”是荆⻔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以“中国农谷·⻓寿荆⻔”为内涵,覆盖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力争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发展引擎,发展以“五个一”工程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带动荆⻔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图片

工作团队

中国农谷·农创中心

荆品名门·概念店

展览“源楚:荆门的农耕、物产和文化”

食农书店

荆品名宴

开幕日期:2022年5月20日

地点:湖北荆门市园博园花街  

         中国农谷·农创中心  

主办:湖北农谷实业集团

承办:左靖工作室

执行:振村声(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支持: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

策展人:左靖

策展小组:彭嫣菡 王彦之 林翔 杨希 张韵雪

展览统筹:蒲佳

空间设计:场域建筑

视觉设计:马仕睿 鲁忠泽 吴倩

展陈设计:于时云

木刻:刘庆元

插画:冯芷茵 黄莹 姜丽 韦琴子 榆木

         张啸驰 张宇帆

影像:张鑫 王樾 邵子鉴 徐文雯 王悦馨

         吴郑鸥 刘轶男 向奕 朱晓昕 胡力凡

动画:陈学刚

书店:成都方庭

餐饮:小乐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烘焙:武汉楚都琳琅阁

参展人:

邓绮云 郭国柱 黎超群 李珺 李朝晖 厉致谦

刘铭 柳思缘 卢彦鹏 邵琛 魏壁 熊仟慧 朱琺

参展机构: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 磁场计划 兜着走

农民种子网络 直觉泵

鸣谢:

荆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协会

湖北农谷实业集团全体员工

傅廷栋院士 

梁井宇 叶思宇 徐敏 海贝 周源  张德元

  罗志强 卜小亭 刘可 刘波 章后仪 

朗雪波 孙君媚 许阳波 郑孝华 陈新宇 肖恩 

王匠 刘海瑞 荣科 高全军 朱洪波 马丽

袁学军 孙晓曦 方雅楠 李思恩 刘静 杨辉 

鄢婵娥 李德军 刘丰国 马艳茹 石嫣 朱岩梅 

朱启臻 童亦 李发志 小仓hiraku 山家悠平

刘师傅牛肉拉面馆(城南新区)   

特别鸣谢:

D&DEPARTMENT

展览制作:

成都帕克五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深圳品唐文化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