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粗粝能甘,纷华不染

 胡高清 2022-06-23 发布于辽宁

作文材料

zuo wen cai liao 

cai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粗粝能甘,纷华不染”为题写一篇文章。

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

 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

  ——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注释】粗粝:粗服劣食。纷华:声色荣华。

【译文】粗衣劣食能受之不弃,必然是大有作为的人;声色荣华不着于心,才能称做优秀特殊的人。

“胡高清作文教室初级班”线上学生作文展台

粗粝能甘,纷华不染 

武汉武钢三中新高一 张欣瑶

《围炉夜话》中有一言深得我心:“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诚然,能甘于艰难亦不染纷华,这是古代君子之风范,亦应是我们现代人的风骨。

人生最佳的状态之一便是粗粝能甘且纷华不染。 “粗粝能甘”之人有一种“不戚戚于贫贱”的精神,而“纷华不染”者之士则有一身“不汲汲于富贵”的傲骨。如此,他们既不会被打倒也不能被诱惑。是的,“粗粝能甘”者有一颗能坦然接受困境的心灵,这样的人有什么可以摧毁他?“纷华不染”者有一种淡泊坚守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又有什么可以诱惑他?

当我们徐徐展开中华历史的灿烂长卷,“粗粝能甘”之士和“纷华不染”之人便跃然眼前:刘禹锡曾委身于十几平米的斗室,布衣粗粮他仍受之不弃,且能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乐在其中;苏东坡在身居“届堂之高”的宰相之位时几番上奏,而后远离京师为百姓做实事,京都的荣华富贵和宰相的职权地位,他可以抛之脑后不着于心……他们正如《华严经》上所说,“犹如蓬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这样的人当然是有为之士!

是啊,粗粝能甘,纷华不染,是成为杰出之人的不二法门。“舍半生,给茫茫大漠。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在毕业后,毅然选择了千里之外的西部小镇。无论敦煌的条件多么“粗粝”,樊锦诗都“能甘”于此;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纷华”,樊锦诗都“不染”于外,她在敦煌扎下了根,一待就是五十多年。樊锦诗亦同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的人何尝不是杰出之人?

反观当下,有人在粗粝的强压下最终放弃,有人在纷华药酒的浸泡下变得酥软。幸而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像钟芳容一样不将“钱”途装于心,而是坚守梦想,不懈追求;越来越多像肖思远烈士一样的有志青年将物欲抛之脑后,义无反顾地奔向边疆,将青春与热血洒向边界线上……是的,有为杰出之士之可贵,贵在吃得起苦受得起罪;而更可贵的,是处在世间的浮华中,依然有一颗平常心,不困于心,不乱于情……

稻盛和夫先生坦言:“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心灵的修炼,使他在谢幕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粗粝能甘,我们直面人生困境,提升自我;纷华不染,我们昂首面对世界,纵是未来山高水长,我们亦能踏歌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