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子百家—无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不曾将信念寄托于彼岸

 新用户6189oNbX 2022-06-23 发布于广东
先秦时期,大概真的算得上狄更斯所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的时代”

5百年的战乱,被孔子称为礼崩乐坏的时期。

却诞生了无数灿烂的思想。《汉书》可考名录有189家,4324篇著作。而《四库全书》则称“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虽如今传世的仅有10几家。

但我只要想到那时的百家先贤们,在乱世之时,如同面壁者一样,在逆境中,苦苦冥想着济世安民的方法论。
就有一种又难受又感动的情绪,蔓延开来。

这是我最喜爱中华民族的一个特点。
我们很少把信念放在外在,放在求他人中,更喜欢,把命运握在手里,哪怕再难,哪怕千万人挡在前。
只要心向往之,便去做。

孔子如是,老子如是,庄子惠子鬼谷子孙子无不如是。

庄子想自在超然,于是哪怕被请官,都会辞去。于是他留下了“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随着梦蝶扶摇九天。
此后经年,论浪漫,李白苏轼辛弃疾都赶不上这位大家。

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比起孔子所处的春秋,那都不能说是礼崩乐坏,那段时期压根没有道德可言。
可孟子在这样的时期,却告知天下士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以一股浩然气超越整个年代。

荀子就更不用说,一场辩论,奠定了儒家的正统思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其“性恶论”让韩非子创建了法家。

还有商鞅,提出变法,令行禁止。奖农耕,赏军令,建立了户籍制度。一举让秦国从弱秦成为了民富兵强的强秦。
虽最后车裂而死,死于自己所定的法律之下,也是他早已料到的事实,毕竟变法会损害太多人的利益。但他的法律,却沿用至今。

张仪和屈原,可以一起说的,屈原的《离骚》被大家记住了。可屈原最终的结局和张仪这人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的张仪全靠一张嘴,许诺楚怀王六百里地,让楚怀王与齐国断交。
而最终只给了楚怀王6里地,楚怀王一怒之下,发兵攻打秦国,两次大败,就这样楚国由盛转衰,楚怀王此后更加疏远屈原。
而张仪,拜相实现了自己一直谋求的利益。

而孔子和老子是我最熟悉的。
老子还是孔子的老师,不是传说中只见了一面而是,孔子当年去学周礼的时候,真的是老子教的。
而老子年轻时候也想恢复礼乐之制。但他逐渐看明白了,尤其是自己上班的国家图书馆被诸侯王抢了之后,便转向了超然出世。路过函谷关给严喜留下了一卷《道德经》便不知所踪。
他劝过孔子,上善若水。不争。
但孔子其实一直未曾放弃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虽一辈子不受搭理。
但他把教育,带向了民间。三千弟子。万世之师。

还有好多好多。
整个诸子百家其实都像一个个主角文。
在多难的境遇里,无论现实如何,心中有多少烦闷,被所有人都不接纳的情况下。
却都上下求索着自己的道路。

无论是想自在超然,想扬名立万,想济世安民,他们都不曾将信念寄托于彼岸。
而是不断实践,总结,完善自己的学说。

我有时在想,怎么会有人说,我们这个民族没有信仰呢?
我们从来信的都是人定胜天呀。
信的是自己的心之所向呀。
要求的也始终是强大自己,做自己认可的自己。

而这些年做咨询,其实会发现,最根本的心理问题的来源,无非是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没有做成自己认可的模样。

但也是咨询的这几年后,我才真正确定,如果想要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那就不要去期待世界和他人帮助。
有人帮那是贵人没人帮,那才正常。
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强大自身帮助他人上。
会没有那么难过,也会慢慢过上想要的生活。

有时候,看看先秦时期的文章,会感慨那时的一家之言,有百家评判场面。
有人喝彩有人踩。但自有人,不断去完善一生的学说和经验且去实践。

我也希望,这一生,我也可以不断去完善自己。把信念寄托在自己身上。
想到还有漫长的一生可以去完善自己,瞬间不慌乱了起来。
我的起点很低才有更多的成长空间,心便更加安稳了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