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度高达2000℃!飞船返回时,为何不惜燃烧的代价高速穿过大气层

 皇家书库319 2022-06-23 发布于湖北

“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对于航天员王亚平的小女儿来说,妈妈就是上天打怪兽的女英雄,是全家的骄傲更是民族的骄傲!!!然而人们并不了解,航天员遨游外太空时固然帅气,回家的过程却极其凶险。

当飞船返回舱坠入地球时,不仅速度极快,还要由于大气层的摩擦,让飞船返回舱外层温度一度飙升到2000℃,直到安全落地宇航员们才真正安全。

那么宇航员为什么不选择安全的方式回家?要不惜以燃烧的代价高速穿越大气层,以乘坐“火炉”的方式回家呢?

乘“火炉”回家?那是因为黑障区

宇航员从外太空进入大气层时,导致返回舱全身冒火并且与地球失联的过程就是黑障区。 

黑障区大约出现在地球上空35公里-80公里的大气层之间,持续时间为4分钟左右。当然这并非是大气层中有小黑屋,或者什么特别磁场让太空返回舱与地面失去联系。

而是因为返回舱返回大气层时,飞行速度极快,可以达到音速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这就让返回舱前端与大气层空气形成了一个很强烈的摩擦,这也叫气动加热。

气动加热让返回舱表面的分子被分解和电离,形成一个等离子层。由于等离子体具有吸收和反射电磁波的能力,因此包裹返回舱的等离子体层,实际是一个等离子电磁波屏蔽层。这就让地面的信号无法及时传达给返回层,形成可怕的断联黑障区。

而黑障区不仅仅具有断联风险,由于大气层空气摩擦,返回舱船体外壳还会燃烧到2000℃高温,此时的返回舱就是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还有可能由于高温使得返回舱框架变形,导致坠毁。

比如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由于外壳材料不过关,在受到星际间物质撞击后,产生了轻微的裂缝,当飞机返回与大气产生剧烈摩擦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无法经受黑障区熊熊烈火的考验的,导致七名宇航员全部葬身蓝天。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由此可见,宇宙飞船从外太空返回地面所经历的黑障区,从始至终都伴随着意想不到的可怕风险。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航天飞船返程时非要以超高速度穿越大气层吗?有没有什么方式避开黑障区呢?

无法慢下来?为何返回时必须经历黑障区?

很遗憾,以目前的科技并没有任何办法避开黑障区。其实人类从第一次飞船升空时就体验到了黑障区的危险,也一直致力于消除它。比如2022年6月5发射成功的神舟14号飞船就安装了消除黑障的装置,效果也非常显著。然而唯独宇宙飞船从外太空返回地球时,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可怕的黑障区。

这是因为宇宙飞船飞回地球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由于地球有强大的引力,所以海洋等万物被牢牢束缚在地面上。如果宇宙飞船想要成功飞越外太空,就要以每秒钟11.2公里的速度逃离地球引力,这也是称作第二宇宙速度。

那么同样的,如果在外太空巡回的宇宙飞船想要成功返回地球,必须也要以第二宇宙的速度在外太空驱动,然后坠入大气层。

(太空飞船返回舱结构)

当宇宙飞船返回舱坠入大气层时就会关闭燃料装置,让返回舱在大气层中做自由落体运动。可宇宙飞船返回舱本身巨大的重量再加上强大的地球引力,让返回舱的降落速度始终无法慢下来。

相信看到这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不用反向点燃装置,让宇宙飞船慢慢降落呢?这是因为地球大气的最外层非常稀薄,引力也不够大,而黑障区又在地球上空的35-80公里之间。

返回舱要想反向点火必须在黑障区之前就启动,如果掌握不好燃料火力,反而会让返回舱重新回到外太空中。而且反向点火装置必定耗费大量的燃料,由于空间有限,宇宙飞船往往提供单程燃料,双程燃料也会让资金消耗变得巨大,怎么算都得不偿失。

既然反向加速这个方案行不通,可不可以在黑障区之前就打开降落伞呢?

这恐怕比反向点火装置更难。一般来说,返回舱在返回地球时会有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大约距离地面13公里的时候,就可以先打开引导伞来帮助后续的伞了。

而其中主伞的面积大约1200平方米,全部展开后相当于三个篮球场那么大,别看神舟飞船的主伞是庞然大物,整体的重量却相当的轻盈,还不到一百公斤,整体收拢后甚至可以装进家用冰箱里。

从这可以看出,返回舱的降落伞非常大又非常轻薄,但是返回舱在黑障区时速度又不是一般的快,如果贸然打开降落伞,那么迎来的只有两个结果:不是主伞被撑破,就是主伞被快速的空气摩擦烧光。

(工作人员整理降落伞伞面)

所以提前开伞这个方案在无形之中也被剔除。既然宇宙飞船返回舱重返地球时必须经历黑障区的熊熊烈火,那么返回舱又是以什么方式保护宇航员不受高温影响呢?

应对2000℃高温?返回舱外壳有黑科技

为了让航天员不受高温炙烤,国家航天科研团队为返回舱外壳运用了最坚固的“防热衣”——蜂窝状防热材料。

当返回舱再入地球大气层时,蜂窝状隔热材料表面会进行高温烧蚀,融化和升华,带走大气层摩擦产生的巨大热量,保证返回舱的舱内温度始终在30度左右,可以让航天员在返回舱内睡得安全与舒适。

我国航天专家又说,由于返回舱对安全性要求极高,所以防热材料不仅要耐高温,还要高强度,重量轻。为了满足这三点要求,研究人员在防热材料上进行了几千次实验,最终发现蜂窝状的防热材料最满足需求。

如此一来,航天员即使在熊熊烈火中,也可以安全回家了。

写在最后:

国家研究院经过反复对比发现,反向装置燃料耗资巨大还容易出现意外;而提前打开降落伞更需要精准预测天气预报,甚至提高伞的质量。

相比之下,自由落体式虽然要经历2000℃高温的烈火,看起来十分不安全,但最危险的方式反而经济实惠,成了最安全的选择。而我们每一位航天员,都是人类当之无愧的英雄。

参考文献:

[1] 袁忠才,时家明.飞行器再入大气层通信黑障的消除方法[J].航天器韩静工程.2012.

[2] 王唯,关仰泽.关于黑障问题的探索[J].863航天技术通讯,1999

作者:小羊 审核:henna 校稿编辑:李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