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友写意】为人有格局 修辞立真诚——李修运印象记 | 周波

 文化佳园 2022-06-23 发布于江苏

图右三为李修运,左四为本文作者周波

    前不久,文友李修运同志连续发来八篇“运河系列”散文,让我提提意见。考虑到邳州有大运河研究会,不少方家对其文作了评点,而鄙人对邳州运河方面知识浅陋,不敢对此妄加评论。在拜读学习修运同志散文过程中,倒是对修运同志为人做文方面有些感慨。不揣冒昧,谈点拙见。

     读了李修运同志的散文,你会明显感觉到,他很注意为人与做文的关系问题。为人与做文的问题,即是怎样处理好为官为人为文的分寸把握。《左传》上有所谓“三不朽”之说,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中国人向来重视立德,儒者尤其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建设,把德放在第一的位置来强调。

     李修运同志的“运河系列”散文,主要是写邳州水文化方面的历史风貌和沿变,其间必然涉笔一些人物。修运同志退居二线前,大部分时间在邳州总工会工作,任职过总工会副主席(有一小段时间也担任过文体局副局长)。开始,他曾负责过单位新闻报道工作,因此,像辛勤的蜜蜂一样忙于采访。进入领导岗位后,角色的转换,为文也会产生变化。从事散文写作,不是他的主业,只是一种业余爱好。当然,新闻写作也是一种写作,与散文写作并非毫无共同之处,修运同志那里,很是起着一种互补的作用。写新闻见多识广,不主一地一事,工作流动性大,盖属于“跑着吃”的职业。这种新闻敏感性,在一定时候能够为散文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材料,激发修运同志的创作灵感,使他“只求新去处”的追求不至落空。如他在写《黄墩湖底片——洼地土著人的印象》篇时,就是为邳州一些“老水利人”立传,而深情倾诉。正如该篇文末记述:“滞洪区已经成为历史,大运河沿岸建成了风光带。我深深体会到:水脉既是命脉更是国脉。”

    人们常说,要做好文,首先要做好人。作家(写作者)、艺术家,是人民的喉舌,社会的良心。当然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有平民意识,不能以精神贵族,动不动以导师、教育者自居,但你的作品毕竟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是写给、谈给、唱给千万民众的,因此,理所当然要比普通人有更多的自律,也更应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格修炼。这样,行文、从艺,就会注意节制,就不会过于放纵自己。

     李修运同志的“运河系列”散文,对于善的美的分寸,都非常注意。他的笔墨分寸感很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底蕴深厚,他阅读面很广,悟性很高,因此,他的理性穿透、解析和控制,把握得很到位。他的作品很注意用情,但这情是在理性控制下的情,是被理性、包括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性过滤了的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李修运同志的创作,是在规矩之内的创作,居然达到了某种看不出、本不太看得出规矩的境界,读者就不能不佩服他的才情和本事了。

    总之,李修运同志为人、从政经历,为他的散文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此写作,则陶冶着、提高着他的人生境界,使他有一块自己的灵魂净土,以此自策自励,也与他人交流。规矩方圆行处有,宦情文采各翩然。这里有自由,也有局限。也许这就是艺术,这就是人生。李修运如此,他人也如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