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3次臭名昭著的“瞎指挥”,每次都损失了一位国之柱石

 茂林之家 2022-06-23 发布于湖南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之中,曾经出现过无数的军事天才,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依旧打赢了人们难以想象的战争。

就距离我们最近的四渡赤水来说,美国西点军校的军事专家们即便开了“上帝视角”也没能打赢这场战争,我们的先辈们却硬生生的创造了奇迹。

这足以证明,国人的战争智慧,即便放在全世界也同样优秀。

中国历史上3次臭名昭著的“瞎指挥”,每次都损失了一位国之柱石

然而在封建王朝时期,除去将领们能够直接掌控战争之外,身处大后方的皇帝大臣们,同样能够干预战争。

尽管有“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说法,可实际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将领却少之又少。

毕竟打完了战争还要回国,那个时候的敌人,或许比战场上只会厮杀的敌人,还要更加可怕。

因此,很多原本有机会打赢的战争,也曾因战场后方的瞎指挥,导致最终输掉了战争。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中国历史上三次臭名昭著的“瞎指挥”,每一次指挥之后,都损失了一位堪称国之柱石的天才将军。

中国历史上3次臭名昭著的“瞎指挥”,每次都损失了一位国之柱石

唐朝哥舒翰

提到哥舒翰此人,很多人可能都比较陌生,但提及安史之乱,相信大家的脑海之中一定都会浮现出那个年代兵荒马乱的情形。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安史之乱的影响,唐朝才以最快速度由盛转衰,而封建王朝时期的国人,也正是因为此次战争逐渐封闭,面对外族越发保守。

而哥舒翰在安史之乱的时候,便主要负责潼关地区的防守。

老成持重的他知道,在己方兵力优于叛军的情况下,只要坚持抵挡,消磨掉敌军乘胜追击的军威军势,自己便可以找机会反击敌军。

中国历史上3次臭名昭著的“瞎指挥”,每次都损失了一位国之柱石

可躲在大后方的唐玄宗却不这样想,当高仙芝、封常清等名将被先后杀害以后,他的脑海之中只想着如何尽快解决叛军。

尤其是看到哥舒翰的兵力更多以后,便立刻要求哥舒翰主动出击,将叛军尽数歼灭。

中国历史上3次臭名昭著的“瞎指挥”,每次都损失了一位国之柱石

事实上,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叛军士气正盛、唐军却处于低迷时刻,些许的兵力优势,不过是一个骗局而已。

也只有成功抵挡对方的进攻,唤起唐军的战斗意识,此长彼消的情况下,获胜的几率才更大。

只不过皇帝已然下令,将军又如何反抗。

连续多次劝阻无果以后,哥舒翰主动出击,最终导致身陷敌军重围、全军覆没。而他本人也被叛军俘虏,最终被残忍杀害。

中国历史上3次臭名昭著的“瞎指挥”,每次都损失了一位国之柱石

北宋种师中

第二位便是北宋末年著名大将种师中,专门负责镇守北宋的西北边境地区。

在他的守卫下,无论是西夏还是金国,都难以对西北地区构成任何威胁。

可同样是因为后方愚蠢的干涉指挥,最终导致一代名将、含恨沙场。

中国历史上3次臭名昭著的“瞎指挥”,每次都损失了一位国之柱石

时间来到1126年,金国对北宋太原发动猛烈进攻。

种师中接到救援指令以后,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并利用地形优势成功打退敌军进攻。

可不打退还好,短暂的胜利瞬间让后方的北宋官员对金兵的实际战斗力有了错误认识。

在这些酒囊饭袋眼中,金兵不过尔尔。

为此,官员们不断对种师中施加压力,严令种师中乘胜追击。

了解北宋历史的人都知道,因为陈桥兵变的影响,北宋文官一直稳压武将一头。

无奈之下,种师中只能硬着头皮前进。

中国历史上3次臭名昭著的“瞎指挥”,每次都损失了一位国之柱石

尽管已经十分小心,但他最终依旧落入金军的圈套。而文官们本该领兵前往救援之时,却又对金军心生恐惧。

最终,一代北宋名将,就这样死在了贪功怕死的小人手中。

明末孙传庭

作为明朝最后一个能打的将军,孙传庭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训练士兵,并且确保士兵们能够在战场上拥有一定的战斗力。

可就在孙传庭还在训练的时候,崇祯皇帝却急于求成的要求孙传庭用最快的速度赶往河南地区镇压叛军。

中国历史上3次臭名昭著的“瞎指挥”,每次都损失了一位国之柱石

在那个时候,兵部尚书多次劝谏崇祯,这可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点家当。

如果能够等到拥有一定战斗力再出征,明王朝还有机会,可如果贸然踏上战场,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此时已经慌乱无比的崇祯,又如何听得进劝告。

中国历史上3次臭名昭著的“瞎指挥”,每次都损失了一位国之柱石

连续多次催促,逼迫孙传庭立即奔赴前线。

最终,粮草不足、武器不足、士兵训练还不够充分的明朝军队就这样冒失地赶往前线。

只是数场短暂的战斗,陷入疯狂的叛军便让这支年轻的军队全军覆没,而孙传庭本人,也战死沙场,大明王朝至此走上穷途末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