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儿芹:别名:鸭脚板、鹅脚。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 40~70 cm,全体有香气。根状茎很短;根细长,密生。茎直立,具叉状分枝。叶互生,三出复叶,叶柄基部稍扩大成膜质窄叶鞘而抱茎,小叶无柄;中间小叶菱状倒卵形,长 3~10 cm,边缘有不整齐重锯齿,基部下延,侧生小叶歪卵形,有时 2~3 浅裂。夏季开白色小花,有时带紫红色,为顶生及腋生的复伞形花序,伞梗 3 至数条,有不等长的圆锥状分枝,小伞梗 2~4 条,使花序呈疏松圆锥状。萼齿 5,退化;花瓣 5,先端长而内弯,雄蕊 5,花药纵裂;雌蕊 1,子房下位,2 室,每室 1 胚珠。双悬果长椭圆形,分果常圆而不扁,有 5 棱,主棱发达,次棱不显,每棱间有油管 3 个,结合面 3~4 个。 【生境与分布】生于低山林边、沟边、田边湿地或沟谷草丛中。我国中部及南部地区皆有野生,偶有栽培。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成分:异亚丙基丙酮、异丙烯基丙酮、甲基异丁基甲酮、α、β-旅烯、β-水芹烯、β-月桂烯、对伞花烃、枞油烯、γ-松油烯、β-石竹烯、(Z)-β-金合欢烯、1-甲基-8-异丙基-5-亚甲基-1,6-环葵二烯、β-芹子烯、β-红没药烯、鸭芹烯、开加烯等;还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果实含脂肪油、岩芹酸。 ① 抑菌作用:鸭儿芹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② 肝保护作用:鸭儿芹总黄酮对由四氯化碳所致的急性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小鼠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③ 抗炎作用:鸭儿芹对大鼠体内肉芽组织的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1) 百日咳: 鸭儿芹 9 𝐠,地胡椒 9 𝐠,卷柏 9 𝐠。水煎,每日 3 次分服。《常用中草药配方》。 (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鸭儿芹 15 𝐠,瓜子金 9 𝐠,金银花藤 60 𝐠,水煎服。《常用中草药配方》。 鸭儿芹干全草 15~30 𝐠。水煎服。《甘肃中草药手册》。 (4) 牙痛: 鲜鸭儿芹适量,洗净嚼碎,咬牙痛处。《甘肃中草药手册》。 鸭儿芹适量,煎水洗。《陕西中草药》。 ![]() ![]() ![]() ![]() ![]() ![]() ![]() ![]()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大辞典》鸭儿芹 ( 附:鸭儿芹果 鸭儿芹根 ) 鸭儿芹:异名:三叶、起莫、当田、三叶芹、 水白芷、大鸭脚板、鸭脚板草、红鸭脚板、牙痛草、鸭脚菜。 生于海拔 200~2 000 m 的山地、山沟及林下较阴湿地区。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东、广西、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成分】全草含挥发油:异亚丙基丙酮,异丙烯基丙酮,甲基异丁基甲酮,α、β-蒎烯,莰烯,β-月桂烯,二戊烯,对聚伞花素以及 γ-松油烯,异松油烯,反式-β-罗勒烯。 1.《别录》:味辛。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敷治臁疮。 5.《陕西中草药》:活血祛瘀,镇痛止痒。治跌打损伤,皮肤瘙痒。 1. 治风寒感冒咳嗽: 鸭儿芹 10 𝐠,紫苏 6 𝐠,铁筷子 6 𝐠,陈皮 6 𝐠。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 2. 治小儿肺炎: 鸭儿芹 15 𝐠,马兰 12 𝐠,叶下红 9 𝐠,野油菜 ( 蔊菜 ) 9 𝐠。水煎服。《常用中草药配方》。 3. 治百日咳: 鸭儿芹 9 𝐠,地胡椒 9 𝐠,卷柏 9 𝐠。水煎,每日 3 次分服。《常用中草药配方》。 4. 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鸭儿芹 15 𝐠,瓜子金 9 𝐠,金银花藤 60 𝐠。水煎服。《常用中草药配方》。 5. 治肿毒皮色不变,漫肿无头: 鸭儿芹 15 𝐠,东风菜 15 𝐠,柴胡 30 𝐠。水煎,每日 3 次分服。并用鸭儿芹、东风菜各等分,研末,好烧酒调敷。《常用中草药配方》。 6. 治带状疱疹: 鸭儿芹 30 𝐠,匍伏堇 30 𝐠,桉叶 30 𝐠,酸浆草 60 𝐠。共为细末,醋调敷。《常用中草药配方》。 ![]() ![]() ![]() 【基原】为伞形科鸭儿芹属植物鸭儿芹 Cryptotαeniα jαponicα Hassk. 的果实。 【采收加工】7~10 月采收成熟的果序,晒干。 【功用主治】《陕西中草药》:消积顺气。治食积。 【选方】 ![]() |
|
来自: 阿圣_ > 《草药大全(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