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全国中草药汇编》南蛇藤

 阿圣_ 2022-06-23 发布于重庆

南蛇藤:别名:南蛇风、黄果藤、金银柳、过山风、大南蛇。

【来源】为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南蛇藤 Celαstrus orbiculαtus Thunb. 的藤茎、根、果实及叶。

【形态特征】藤状灌木,长达 8 m。根粗长,暗褐色。多分枝,小枝灰白色至灰褐色,有多数皮孔。单叶互生:叶柄长达 2 cm;叶片宽椭圆形。倒卵形或近圆形,长 6~10 cm,宽 5~7 cm,先端纯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有细钝锯齿。夏季开黄绿色花: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有 5~7 花,花梗短:花杂性;花萼 5 裂:花瓣 5:雄蕊 5,着生于花盘的边缘;柱头 3 裂。蒴果黄色,球形,3 裂。种子每室 2 粒,有红色肉质假种皮。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沟灌木丛中。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至西南各地。
【药材性状】藤茎圆柱形,直径 2~5 mm,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幼茎黄褐色,有皮孔;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不整齐,类白色,可见明显的髓。叶多卷曲,易破碎,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绿色:叶片展开后近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 5~10 cm,宽 3~6 cm,先端渐尖或短尖,边缘有钝锯齿,基部楔形,上下表面叶脉均突起,下表面叶脉有的具短柔毛;叶柄长 1~2 cm。气微,味微辛。
【道地与产区】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集加工】全年采根、藤,夏季采叶,秋季采果。晒干用或鲜用。
【化学成分】含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类成分;萜类成分:扁蒴藤素、南蛇藤素、雷公藤红素等;黄酮类成分:(一)-表儿茶素、山柰酚 -7-α-L-鼠李糖苷、槲皮素-3,7-α-L-二鼠李糖苷等:有机酸类成分:棕榈酸、香草酸等;还含正三十醇乙酸酯、卫矛醇、β-谷甾醇等。
【药理作用】

① 抗肿瘤及其相关作用:南蛇藤素和扁蒴藤素作用于人类的非小细胞肺癌 ( A549 )、乳腺瘤 ( MCF-7 ),结肠癌 ( HCT-8 )、鼻咽癌及其耐药株 ( KB、KB-VIN )、神经胶质瘤 ( U-87-MG ) 前列腺癌 ( PC-3 )、卵巢癌 ( 1A9、PTX10 ) 等细胞株时,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 ED₅₀ 为 0.076~0.34 μ𝐠/ml )。

② 抗炎、镇痛、抗氧化及相关作用: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南蛇藤甲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的足肿胀,能显著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膜炎中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南蛇藤素可通过直接清除氧自由基而有效抑制线粒体内外的氧化反应,并可通过增加表面负电荷来避免对线粒体内膜造成损伤。

③ 抗生育作用:南蛇藤素可阻断大鼠精子细胞的 Ca² 内流,随着时间的延长,作用逐渐加强,并且这种阻断呈不可逆性。南蛇藤素可显著抑制由黄体酮激发的精子细胞的顶体反应。

④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南蛇藤果实水煎液具有显著镇静作用,并能显著增强异戊巴比妥钠的作用,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进人睡眠状态。南蛇藤醇提物 ( 1 m𝐠/ml ) 对 α₂、阿片受体、DA₁、GABA、GABA 受体均有较强亲和力,α₂ 和 DA₁ 是神经系统作用于血管等的受体,阿片受体与疼痛有关,GABA 受体与惊厥和疼痛有关,表明南蛇藤中含有催眠、镇痛、抗惊厥、解痉的成分。

⑤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南蛇藤根皮提取物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杆菌,其中的南蛇藤鞣质明显抑制流感、副流感病毒。

⑥ 其他作用:南蛇藤中的倍半萜类成分有昆虫拒食及毒杀作用,可作为杀虫剂使用。
【性味归经】藤茎、根:辛,温。

           果:甘、苦,平。

           叶: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藤茎、根:祛风活血,消肿止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腿痛,闭经。果:安神镇静,适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健忘。叶:解毒,散瘀,适用于跌打损伤,多发性疖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藤茎、根:9~15 𝐠

          果:6~15 𝐠

          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用药警戒与禁忌】孕妇忌用。
【附注】同属植物蛇藤Celαstrus hookeri Prain.,攀缘灌木,枝中空微有片状髓,小枝幼时有红色细毛。叶互生,椭圆形或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 7~10 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钝齿,上面平滑,下面沿叶脉有粗糙粗毛。花成短聚伞花序。蒴果橙色。生于山坡灌木丛或疏林中。在福建地区又称穿山龙,以根入药。苦、辛,温。有小毒。功能活血行气,疏风祛湿。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感谢杭州 (方回春堂) 丽姐 医师 提供图片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大辞典》南蛇藤 ( 附:南蛇藤叶、南蛇藤果、南蛇藤根 )

南蛇藤:异名:过山枫、挂廓鞭、香龙草、过山龙、大南蛇,老龙皮、穿山龙、老牛筋、黄果藤。又名:蔓性落霜红、南蛇风。

【基原】为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南蛇藤的茎藤。
【原植物】南蛇藤Celαstrus orbiculαtus Thunb. [ C. αrticulαtus Thunb. ]
       落叶攀缘灌木,高达 3~8 m。小枝圆柱形,灰褐色或暗褐色,有多数皮孔。单叶互生;叶柄长 1~2 cm;叶片近圆形、宽倒卵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 5~10 cm,宽 3~7 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钝锯
齿。腋生短聚伞花序,有花 5~7 朵,花淡黄绿色,雌雄异株;花萼裂片 5,卵形;花瓣 5,卵状长椭圆形,长 4~5 mm;雌花具有 5 雄蕊,雌蕊 1,子房上位,近球形,柱头 3 裂;雄花的雄蕊稍长,雌蕊退化。蒴果球形,直径 7~8 mm。种子卵形至椭圆形,有红色肉质假种皮。花期 4~5 月,果熟期 9~10 月。

       生于丘陵、山沟及山坡灌丛中。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西北及湖北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成分】
 南蛇藤含倍半萜烯成分:1α,2α,8β-三乙酰氧基-9β-桂皮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和 α,2α-二乙酰氧基-9β-桂皮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

       地上部分含黄烷-3-醇苷类:(一)-表儿茶素,(一)-表儿茶素-5-O-β-D-葡萄糖基-3-苯酯,(一)-5,7,4′-三羟基黄烷-3-醇。
【药性】苦、辛,微温。 
1.《湖南药物志》:温平,无毒。一说辛。
2.《全国中草药汇编》:辛,温。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止痛,活血解毒。主治风湿关节痛,四肢麻木,瘫痪,头痛,牙痛,疝气,痛经,闭经,小儿惊风,跌打扭伤,痢疾,痧症,带状疱疹。
1.《湖南药物志》:散血通经,祛风湿,强筋骨,解毒消炎。主治瘫痪,四肢麻木,腰腿痛,头昏痛,痢疾,小儿惊风,呕吐,牙痛,肠风,痔漏,脱肛,肛痒,经闭。
2.《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活血,消肿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 𝐠;或浸酒。

【宜忌】孕妇慎服。
【选方】

1. 治风湿性筋骨痛、腰痛、关节痛:

南蛇藤 120 𝐠,凌霄花 120 𝐠,八角枫根 60 𝐠。白酒 250 𝐠,浸 7 天。每日临睡前服 15 𝐠。(江西《中草药学》)。
2. 治牙痛:

南蛇藤 30 𝐠。煮蛋食。《湖南药物志》。

3. 治小儿惊风:

南蛇藤 9 𝐠,大青根 4.5 𝐠。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 治一切痧症:

南蛇藤 15 𝐠。水煎,兑酒服。《湖南药物志》。

5. 治肠风,痔漏,脱肛,肛痒:

南蛇藤、槐米,煮猪大肠食。《湖南药物志》。
6. 治疝气痛:

南蛇藤 15 𝐠。黄酒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7. 治带状疱疹:

南蛇藤加水磨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 4~5 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附:南蛇藤叶
【基原】为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南蛇藤Celastrus orbic- ulatus Thumb.的叶。
【采收加工】4~6 月采收,晒干。
【成分】南蛇藤含倍半萜类化合物:1α,2α,8β-三乙酰基-9β-桂皮酰基-β-二氢沉香呋喃,1α,2α-二乙酰氧基-6β-苯甲酰氧基-9β-桂皮酰氧基-β-二氢沉香呋喃。

        地上部分含黄烷-3-醇苷类:(一)-表儿茶素-5-O-β-D-葡萄糖基-3-苯甲酯,(一)-儿茶素和(一)-阿夫儿茶素。

【药性】苦、辛,平。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痹痛,疮疡疖肿,疱疹,湿疹,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1.《中国药用植物志》:治毒蛇咬伤,加雄黄、穿山甲研粉末,和大麦面用。

2.《全国中草药汇编》:解毒,散瘀。主治跌打损伤,多发性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 𝐠。外用: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调敷。
【宜忌】孕妇慎服。
【选方】

1. 治毒蛇咬伤:

鲜南蛇藤叶适量,捣烂如泥,酌加雄黄、烧酒共捣匀,敷于伤口周围及肿处。另用鲜南蛇藤茎叶 30 𝐠,水煎服。《战备草药手册》。
2. 治蜂、虫伤:

南蛇藤叶捣烂外敷。《湖南药物志》。

3. 治湿疹,多发性脓肿,跌打损伤:

南蛇藤叶 21~24 𝐠。煎服。《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4. 治疱疹:

南蛇藤叶 15~21 𝐠,水煎服,或用鲜叶捣烂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附:南蛇藤果

南蛇藤果:异名:合欢花、狗葛子、皮猢子、鸦雀食。

【基原】为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南蛇藤Celαstrus Orbic-ulαtus Thunb. 的果实。

【采收加工】9~10 月间,果实成熟后摘下,晒干。

【药材】南蛇藤果 Fructus Celαstri Orbiculαti 产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北等地。
【性状】蒴果黄色,球形,直径约 1 cm,3 裂,干后呈黄棕色。种子每室 2 粒,有红色肉质假种皮。略有异臭,味甘酸而带腥。
【药性】甘、微苦,平。 
1.《山东中药》:味苦。

2.《山东中草药手册》:苦、甘,平。

【功用主治】养心安神,和血止痛。主治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牙痛,筋骨痛,腰腿麻木,跌打伤痛。

1.《山东中草药手册》:养心安神,理气解郁。治失眠多梦。
2.《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补脾安神,和血止痛。治神经衰弱,惊悸不安,心烦,头痛。
3.《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强筋骨,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 𝐠

【宜忌】孕妇慎服。
【选方】

1. 治神经衰弱,失眠头痛:

南蛇藤果 9 𝐠。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2. 治惊悸不安,心烦:

南蛇藤果 9 𝐠,丹参 9 𝐠。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3. 治牙痛:

南蛇藤果实 50 𝐠,煮鸡蛋。每次吃 2 个,每日 1 次。《东北药用植物》。
4. 治腰腿麻木:

南蛇藤果实 25 𝐠。水煎服。《东北药用植物》。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感谢杭州 (方回春堂)丽姐 医师 提供图片

附:南蛇藤根
【基原】为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南蛇藤 Celαstrus Orbic-ulαtus Thunb. 的根。
【采收加工】9~10 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南蛇藤根 Rαdix Celαstri Orbiculαti 产于江西、福建、湖南等地。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细长而弯曲,有少数须根,外表棕褐色,具不规则的纵皱。主根坚韧: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须根较细,亦呈圆柱形,质较脆,有香气。
【成分】根含倍半酷类化合物:orbiculins B、C、D、E、F、G,1β,2β-乙酰氧基-6α,9α-双苯甲酰基二氢-β-沉香呋喃。
【药理】

1. 抗菌作用:从南蛇藤根皮中提出一种红色结晶,体外能抑制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大肠杆菌。
2. 抑瘤作用:根含扁蒴藤素,经体外抗癌试验,对 P₃₈₈ 细胞的 IC₅₀ 为 0.267 μ𝐠/ml,对 LAX 细胞 IC₅₀ 为 0.018 μ𝐠/ml。

3. 抗炎镇痛作用:南蛇藤根水煎液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引起小鼠耳壳的炎症以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并且还能抑制大鼠棉芽肉芽肿和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踝关节肿胀,还能明显地使小鼠热烫发致痛的疼痛时间延长,使醋酸致痛的扭体次数减少,显示了显著的镇痛作用。
4. 抗生育作用:从南蛇藤根中提取出的南蛇藤素对豚鼠精子的向前运动、获能、顶体反应和穿透去透明带仓鼠卵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明显强于乙酸棉酚。
5. 昆虫拒食及毒杀作用:从南蛇藤种子和根皮中得到的此类活性成分对菜青虫、亚洲玉米螟、仓库害虫赤拟谷道、黏虫具有拒食和毒杀作用,此类成分几乎均为 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
【毒性】南蛇藤根皮中提出的红色结晶给小鼠腹腔注射的 LD₅₀ 为 30~60 m𝐠/k𝐠
【药性】辛、苦,平。归肝、脾经。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经,消肿解毒。主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闭经,头痛,腰痛,疝气痛,痢疾,肠风下血,痈疽肿毒,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1.《植物名实图考》:治无名肿毒,行血气。

2.《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活血,消肿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腿痛,闭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 𝐠;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或捣敷。
【宜忌】孕妇禁服。
【选方】

1. 治关节痛:

南蛇藤根 30 𝐠,猪蹄 1 个,酌加酒水各半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2. 治跌打损伤:

南蛇藤根皮 120 𝐠,研未,每次 6 𝐠,开水黄酒送服,并用白酒调末外敷。《青岛中草药手册》。

3. 治肠风便血:

南蛇藤根 60 𝐠,五味子根 60 𝐠。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4. 治经闭,腰痛:

南蛇藤根 15 𝐠,金樱子根 15 𝐠。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5. 治偏头痛:

南蛇藤根 15 𝐠,臭大青叶 15 𝐠。煎服。《安徽中草药》。
6. 治夏季发痧,呕吐腹痛:

南蛇藤根 15 𝐠,青木香 9 𝐠,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7. 治湿疹瘙痒:

南蛇藤根 120 𝐠,猪肉 60 𝐠。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8. 治疔疮痈肿:

南蛇藤干根或鲜根,磨烧酒,频频涂抹患处,以保持湿润为度。另取鲜南蛇藤根 60 𝐠 (干者减半),水煎,早晚分服。气虚者加盐肤木 30 𝐠,黄芪 15 𝐠,同炖服。《常用青草药选编》。
9. 治气性坏疽:

南蛇藤根皮研末,调桐油涂患处。(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

10. 治水火烫伤:

南蛇藤根适量,研末,植物油调涂。《湖北中草药志》。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

感谢杭州 (方回春堂)丽姐 医师 提供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