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子:别名:算盘珠、野南瓜、果盒仔、山金瓜、馒头果、狮子滚球。
【来源】为大戟科算盘子属植物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 (L.) Hutch. 的果实、根、叶。
【形态特征】灌木,高1~3~5 m。 茎直立,多分枝,枝密被锈色或黄褐色短柔毛。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纸质或近革质,长圆形、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长 3~5 (~8) cm,宽 1~2.5 cm,先端尖或钝、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仅脉上被疏短柔毛或几乎无毛,下面粉绿色,密被短柔毛,托叶三角形。夏季开黄绿色花,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无花瓣;雄花位于小枝下部的叶腋内,或有时雌花及雄花生于同一叶腋内;雄花具有细长的花梗,萼片 6,2 轮,条状披针形,雄蕊 3;雌花较小,花梗短,萼片卵形,子房通常 5~10 室,每室 2 胚珠,花柱联合短筒状。蒴果扁球形,形如算盘珠,故名算盘子或算盘珠,常具 8~10 条纵沟,成熟时带红色,密被茸毛,顶端具环状稍伸长的宿存花柱。花期 4~8 月,果期 7~11 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等地。
【药材性状】蒴果扁球形,形如算盘珠,常具 8~10 条纵沟。红色或红棕色,被短茸毛,先端具环状稍伸长的宿存花柱。内有数颗种子,种子近肾形。具纵棱,表面红褐色。气微,味苦、涩。
【道地与产区】主产于陕西、甘肃、江苏等地。
【采集加工】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叶夏秋采集晒干。
【化学成分】全株含 𝐠lochinin A、𝐠lochicoccin D、牡荆素、丁香脂素、三萜皂苷、没食子酸、氨基酸、糖类。根含鞣质。叶含无羁萜、无羁萜烷-3β-醇、羽扇豆醇等。茎含无羁萜、无羁萜烷-3β-醇、羽扇烯酮、算盘子酮醇、算盘子酮、算盘子二醇等。干种子含脂肪油。
【药理作用】中药算盘子可以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 和白细胞介素-6 的水平,具有一定治疗结肠炎的作用。
【性味归经】微苦、涩,凉。归肝经。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泻利湿,祛风活络。适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痢疾,白带,痛经,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果实:6~12 𝐠,根:15~30 𝐠,叶:15~30 𝐠,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用药警戒与禁忌】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
【常用处方】
1. 疝气初起:
算盘子孔 (果实) 15 𝐠。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感谢 浙江丽水 石头老勿大 吴东浩老师提供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药大辞典》算盘子
( 附:算盘子叶、算盘子根 )
算盘子:异名:黎击子、野南瓜、柿子椒、算盘珠、八瓣橘、馒头果、水金瓜、红橘仔,地金瓜、血木瓜、野北瓜子、磨盘树子、山金瓜、山油柑、臭山橘、山橘子、山馒头、狮子滚球、雷打柿、万豆子、寿脾子、牛萘、八楞橘、八楞楂、百梗桔、野蕃蒲、金骨风、野毛楂、百荚橘、百荚结。
【基原】为大戟科算盘子属植物算盘子的果实。【原植物】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 (L.) Hutch. [ A𝐠yneiα puberα L. ] 又名:橘子草、蝉子树、西瓜树、果合草、血泡木。
直立多枝灌木,高 1~3 m。小枝灰褐色,密被锈色或黄褐色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 1~3 mm,被柔毛;托叶三角形至狭三角形;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长 3~9 cm,宽 1.2~3.5 cm,先端钝至急尖,常具小尖头,基部楔形至钝形,上面仅中脉被疏短柔毛或几无毛,下面粉绿色,密被短柔毛。花单性同株或异株,花小,2~5 朵簇生于叶腋;无花瓣;萼片 6,2 轮;雄花花梗细,长 1~8 mm,通常被柔毛,萼片质较厚,长圆形至狭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外被疏短柔毛;雄蕊 3 枚,合生成柱状,无退化子房;雌花花梗长 1~3 mm,密被柔毛,花萼与雄花的近同形,但稍短而厚,两面均被毛;子房密被绒毛,8~10 室,花柱合生成环状,长宽与子房几相等, 先端不扩大,与子房连接处缢缩。蒴果扁球形,直径 8~15 mm,常具 8~10 条明显纵沟,先端具环状稍伸长的宿存花柱,密被短柔毛,成熟时带红色,种子近肾形,具三棱,长约 4 mm,红褐色。花期 6~10 月,果期 8~12 月。生于山坡灌木丛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采收加工】9~12 月采摘,晒干。
【药材】算盘子 Fructus Glochidionis Puberi 主产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蒴果扁球形,形如算盘珠,常具 8~10 条纵沟。红色或红棕色,被短绒毛,先端具环状稍伸长的宿存花柱。内有数颗种子,种子近肾形,具纵棱,表面红褐色。气微,味苦、涩。
【成分】种子含脂肪油 25.30 %。脂肪酸组成:棕榈酸 29.1 %,硬脂酸 0.9 %,油酸 23.2 %,亚油酸 32.7 %,亚麻酸 14.1 %。
【药性】苦,凉。小毒。
1.《分类草药性》:性凉。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性凉,味苦,有小毒。
3.《甘肃中草药手册》:涩、微苦,凉。
4.《四川常用中草药》:性微温,味苦,有小毒。
5.《湖北中草药》:甘、淡,凉。
【功用主治】清热除湿,解毒利咽,行气活血。主治痢疾,泄泻,黄疸,疟疾,淋浊,带下,咽喉肿痛,牙痛,疝痛,产后腹痛。
1.《分类草药性》:清火,消虚气。治牙痛,淋浊,膀胱疝气。
2.《江西民间草药》:(治)疟疾。
3.《安徽中草药》:除湿止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治睾丸炎,痔疮肿痛,赤白带下,产后腹痛。
4.《湖北中草药志》:解毒散结。用于肠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尿道炎,瘰疬,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 𝐠。
【选方】
1. 治黄疸:
算盘子 60 𝐠,大米(炒焦黄)30~60 𝐠,水煎服。《甘肃中草约手册》。
2. 治疟疾:
算盘子(野南瓜) 30 𝐠。酒、水各半煎,在疟疾发作前 2~3 小时 服。(江西《草药手册》)。
3. 治尿道炎,小便不利:
算盘子(野南瓜)果实 15~30 𝐠。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4. 治赤白带下,产后腹痛:
算盘子60 𝐠,红糖 60 𝐠。煎服。《安徽中草药》。
5. 治睾丸炎:
鲜算盘子(野南瓜) 90 𝐠,鸡蛋 2 个。先将药煮成汁,再以药汁煮鸡蛋,每日 2 次,连服 2天。(江西《草药手册》)。
6. 治痔漏:
黎击子(算盘子) 十股,桑白皮一股。煎水蒸洗,不过三四次而愈矣。《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临床报道】治疗痢疾:用算盘子的成熟果实,晒干研成细末,压制成片,每片 0.5 𝐠,每次口服 4 𝐠,每日 3 次,3 天为 1 个疗程。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129 例,治疗结果:痊愈 124 例,占96.1%。治愈病例于停止治疗 2 个月至 2 年,随机抽访 25 例均未复发。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附:算盘子叶
算盘子叶:异名:野南瓜叶。
【基原】为大戟科算盘子属植物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 (L.) Hutch. 的叶。
【采收加工】7~9 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算盘子叶 Folium Glochidionis Puberi 主产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具短柄,叶片长圆形、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长 3~8 cm,宽 1~2.5 cm,先端尖或钝,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仅脉上披疏短柔毛或几无毛;下面粉绿色,密被短柔毛;叶片较厚,纸质或革质。气微,味苦涩。
【成分】叶含三萜类成分:无羁萜,无羁萜烷-3β-醇,羽扇豆醇,羽扇-20(29)-烯-1,3-二酮及β-谷甾醇。茎含无羁萜,无羁萜烷-3β-醇,羽扇-20(29)-烯-1 ,3-二酮,羽扇烯酮,算盘子酮,羽扇-20(29)-烯-1 β-3α-二醇-3-乙酸酯,羽扇豆-20(29)-烯-3α,1 β-二醇-1-乙酸酯,算盘子酮醇,算盘子二醇,羽扇豆-20(29)-烯-1 β,3β-二醇,谷甾醇。
【药理】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算盘子地上部分提取物灌胃,降低乙酸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巨噬细胞中的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水平。
【药性】苦、涩,凉。小毒。归大肠、肝、肺经。
1.《岭南草药志》:味微涩,性凉。
2.《广西中药志》:苦、涩,性凉,有小毒。入大肠经。
3.《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性平,味微苦。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湿热泻痢,黄疸,淋浊,带下,发热,咽喉肿痛,痈疮疖肿,漆疮,湿疹,虫蛇咬伤。
1.《岭南草药志》:清利湿热,舒筋活络,消肿拔毒。
2.《广西中药志》:利湿,破血,解漆毒,蛇毒。治漆疮,赤白痢疾,跌打损伤,蛇咬伤。
3.《广东中药》:(全草) 消滞,化湿,清热,舒筋活络。主治痢疾,感冒,流感,过度体力疲劳及鼠蛇咬伤。
4.《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散瘀活血,涩肠益气。治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疟痢及睾丸偏坠。
5.《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抗菌消炎。主治疖肿,乳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 𝐠,鲜品 30~60 𝐠;或焙干研末;或绞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捣烂敷。
【宜忌】孕妇禁服。
【选方】
1. 治泄泻,痢疾:
鲜算盘子(野南瓜) 叶 90 𝐠。加水约 500 𝐠,煎成 150 𝐠 左右,分 2~3 次服。(江西《草药手册》)。
2. 治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
算盘子叶、桃金娘叶各等量。研粉,每服 1 𝐠,每日 3 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3. 治黄疸:
算盘子叶 60 𝐠,炒大米 30~60 𝐠。水煎,不拘时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4. 治白浊,白带:
算盘子茎叶酌量。内服外洗。《岭南草药志》。
5. 治咽喉肿痛:
鲜算盘子叶每次 30~60 𝐠,煎汤调蜜频咽服。《泉州本草》。
6. 治疖肿,乳腺炎:
算盘子鲜叶捣烂外敷。同时用根 30~60 𝐠,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7. 治漆过敏:
算盘子鲜叶、梧桐叶、桃仁各酌量。水煎熏洗。《福建药物志》。
8. 治皮疹瘙痒:
算盘子叶煎汤洗患处。《泉州本草》。
9. 治蜈蚣咬伤:
算盘子(野南瓜) 鲜叶放口中嚼烂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10. 治毒蛇咬伤:
算盘子(野南瓜) 枝端嫩叶,口中嚼烂敷咬处《江西民间草药》。
【临床报道】治疗肠炎:取算盘子树叶 500 𝐠,加水 1000 ml,煎 2 小时左右,使成 500 ml,冷却过滤加防腐剂备用。每次口服 50~100 ml,每日 3 次。若无并发症一律不加用其他药物。治疗急性肠炎、慢性肠炎、单纯性腹泻共 100 例,结果痊愈 88 例,进步 4 例,无效 1 例,中止治疗 7 例。治愈率为88 %。
附:算盘子根
【基原】为大戟科算盘子属植物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 (L.) Hutch. 的根。
【采收加工】秋冬季采挖,鲜用或晒干。
【成分】根含鞣质。
【药理】抑菌作用:算盘子根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宋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厚片,表面浅棕色,周边灰棕色,粗糙,易剥落。质硬。气微,味苦。
【药性】苦,凉。小毒。归大肠、肝、肺经。
1.《草木便方》:温。
2.《四川中药志》1960 年版:性凉,味苦,有小毒。
3.《岭南草药志》:味微涩,性凉。
4.《湖南药物志》:苦、温,无毒。一说咸、平。
5.《广东中药》:微甘、涩,性凉。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牙痛,湿热泻痢,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腰痛,疝气,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痈肿,瘰疬,蛇虫
咬伤。
1.《植物名实图考》:茎及根治痢证,煎水和白糖服之,亦能利湿破血。
2.《草木便方》:清肺热,利咽喉,消积,解毒,散疡核。治牙痛,腰痛,头风。
3.《四川中药志》1960 年版:治气痛,疝气。
4.《岭南草药志》:清利湿热,舒筋活络,消肿拔毒。
5.《湖南药物志》:行血活血,散寒解毒,破瘀止痛。主治头颈痛,淋症,瘰疬,咳嗽,胸胀。
6.《贵州民间药物》:补虚损和调经。治虚弱无力,酒后下痢 (日久不愈者),月经停闭,久咳不止,痢疾。
7.《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散瘀活血,涩肠益气。治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疟痢及睾丸偏坠。
8.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消滞,止泻。主治感冒发热,咳嗽,食滞腹痛,腹泻,湿热腰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 𝐠。外用:煎水熏洗。
【宜忌】《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选方】
1. 治感冒及色感伤寒:
算盘子根 30 𝐠,生姜 1.5 𝐠,食盐 1.5 𝐠。煎水服。《岭南草药志》。
2. 治久咳不止:
算盘子根 250 𝐠。炖猪蹄吃,早晚各 1 次。《贵州民间药物》。
3. 治牙痛:
算盘子(野南瓜) 鲜根 (去粗皮,取根皮) 250 𝐠,猪肉 250 𝐠。同煮服。(江西《草药手册》)。
4. 治休息痢:
算盘子(山馒头) 树根 120 𝐠。以水 1 大碗,煎取 1 茶杯,空腹服。《岭南草药志》。
5. 治传染性肝炎:
算盘子根 30 𝐠,柘树 30 𝐠,黄花远志根 15 𝐠。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6. 治小便短赤:
算盘子鲜根 90 𝐠,加车前子 9~12 𝐠,水煎,冲烧酒服。《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7. 治疟疾:
算盘子 (野南瓜) 根 60 𝐠,青蒿 30 𝐠。水煎,于发疟前 2 小时服。(江西《草药手册》)。
8. 治四肢关节疼:
鲜算盘子根、茎 24~30 𝐠。洗净切碎,水煎或和猪蹄节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9. 治白带过多:
算盘子根 30~60 𝐠。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0. 治疝气肿痛:
算盘子 (野南瓜) 根 60 𝐠,荔枝 5 枚,精肉 120 𝐠。水炖,取汤及肉,2 次分服,每日 1 剂。(江西《草药手册》)。
11. 治月经停闭:
算盘子根 30 𝐠。蒸烧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12. 治跌打损伤:
算盘子根 30~60 𝐠。加黄酒适量,水煎服。同时用鲜叶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3. 治毒蛇咬伤:
算盘子根 90 𝐠,一枝黄花根24 𝐠,朱砂根24 𝐠,白茅根 15 𝐠,水煎服;另取算盘子鲜叶捣烂外敷。《浙江药用植物志》。
14. 治血崩:
算盘子根 (炒黑) 9~15 𝐠,地稔根 (炒) 15 𝐠。黄酒适量炖服。《浙南本草新编》。

感谢 浙江丽水 石头老勿大 吴东浩老师 提供图片

感谢 浙江丽水 石头老勿大 吴东浩老师 提供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