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抗日名将,曾任35集团军总司令,晚年移居美国却拒改国籍

 冬不拉拉 2022-06-23 发布于安徽

  前言

  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第12师和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先遣队,在北伐战争中,占湖南、克湖北,立下了赫赫战功,第四军也荣获“铁军”的称号。

  而12师师长张发奎和独立团长叶挺更是成为名震全国的战将,当然如此辉煌功绩离不开他们一众手下的奋战,这些人日后有不少在抗战时期大展风采,就比如今天所说的时任第四军12师36团参谋长的李汉魂。

  投身军旅

  1894年,李汉魂生于广东湛江一个商贾之家,父亲李次颜虽以经商为生,却以诗书传家,在父亲的教育理念下,李汉魂自幼学业优良,并热衷接受新思想。

图片

  1911年,在母亲支持下,李汉魂离家来到广州求学。此时父亲早已病逝,家境大不如从前,因为经费问题,他放弃报考广东高等学堂,而是转入广东陆军小学,开始了自己的从军之路。

  数年后李汉魂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同期学生成名者很多,较为熟悉的有张发奎、薛岳、余汉谋等。

  毕业后他从一名见习军官干起,到了北伐时已是第12师的36团参谋长,昔日同窗张发奎此时成为他的老上级——12师师长。

  北伐结束后,张发奎升为“铁军”第四军军长,李汉魂也成为第25师副师长。在北伐讨奉结束后,李汉魂升为25师中将师长。

  抗日名将

  南昌起义中,周士第率领25师大部参加了起义,但李汉魂一直追随张发奎,只是他追随的人立场不定。张发奎由最初的拥蒋改为反蒋,但是看走了眼。

  在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中,老蒋接连取胜,张发奎实力大损,心灰意冷后去了广西远离军界,一直跟着他的李汉魂也去了香港闲居,直到数年后才在陈继棠手下当了个师长。

图片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土沦丧,华夏儿女遭受外敌的欺辱和杀害。这一切都在刺激李汉魂的爱国之心,激发出他的军人热血。

  在他多次请缨赴前线抗日后,被老蒋任命为64军军长,奉命开赴陇海线。当时64军面对的是土肥原师团,两军激战十余天,64军成功夺取罗王寨和兰封,从而打通陇海线,为参加徐州会战的主力,打通了西进的道路。因此功李汉魂荣获国民政府授予的“华胄荣誉奖章”。

  数月之后,李汉魂又奉命参加了武汉保卫战,在德安大捷中,一战就歼灭日军上万人,捷报传来,全军为之振奋。更令人振奋的是,李汉魂部还荣获一面绣有“钢军”的锦旗。

  1938年10月,广州不战而失,令广东百姓对广东当局甚为不满,曾以“余汉无谋,吴铁失城”来讥讽。为了平息民愤,国民政府将余汉谋革职留任、吴铁城被撤职,同时令李汉魂担任广东省政府主席,负责广东地区的各项工作。

图片

  在李汉魂主政广东六年多的时间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建一些水利工程,保证和促进农业生产,尽可能得将受到破坏的工业恢复生产,即保障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稳定民心;也为抗战提供物质基础。

  特别是李汉魂最重视的教育,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竟都有了较好的发展,到了1945年时,其各级教育的状况比战前都要好,即使在全国也是少有。

  抗战胜利后,李汉魂在广东的主政生涯也结束了,被李汉魂任命为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

  不过不愿参与内战的李汉魂,在1947年辞去所有职务,以赴美考察为由出国,从此周游世界各国,在国外待了一年多的时间。

  定居美国,拒绝改国籍

  1949年蒋介石下野后,李宗仁邀请李汉魂担任内政部长。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变,李汉魂很快辞去职务,带着家人转到香港最终到达美国。

  在美国定居后,李汉魂于夫人已经营餐馆维持生计,李汉魂半生一直在军、政两界,对于生意经营可没有什么经验,所以生意一直不是很好。

  其实他要是加入美国国籍,解决各种生计其实是很容易的。但他决不“入乡随俗”,始终要保持自己的中国国籍,后来他还立下遗嘱,如果生前不能返回祖国,在自己死后就把骨灰葬回广东的南华寺内。

图片

  在美国定居时,李汉魂夫妇也把自己的报国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儿女后人身上,他常常督促儿女读中文、授古文,教授他们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几十年中,李汉魂子孙中光是荣获博士学位的就有十余人。

  1982年,李汉魂曾在夫人、儿女陪伴下来到回大陆,来到南华寺礼佛拜祖。五年后,李汉魂病逝于纽约,不久女儿李浈将父亲骨灰送回南华寺的海会塔安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