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联话(135) 岳民立 楹联为我退休生活增添光彩

 文山书院 2022-06-23 发布于湖南

【作者简介】岳民立,中国楹联学会顾问、运城市楹联学会名誉会长。1937年生,盐湖区泓芝驿镇人,中专文化,曾在运城县人武部、晋南军分区、北京军区《华北民兵》编辑部、运城军分区政治部任职,转业后任运城市科委主任、行署秘书长、行署机关党委书记。退休后,任运城市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文化事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等。自2007年荣获中国楹联最高奖——首届“梁章钜奖”之后,岳民立接连获得“影响中国联坛十位新闻人物”“运城市创建中国最佳楹联城市工作领军人”“中国联坛十老”“全国优秀楹联活动家”等荣誉。主要著作:《楹联文化事业发展十四解》 、《我们对新型楹联文化理论的思考与实践》 、《运城市楹联文化十年凸显八大特色》等 。

图片




楹联为我退休生活增添光彩

岳民立

图片

  我是1997年12月从原运城地区行政公署秘书长岗位上退休的。退休后干啥?像我这样的纯行政干部出身,不打麻将不喝酒,不会娱乐不会玩,一时觉着很迷茫。恰巧时任行署机关党委副书记(我为书记)的同事薛起珠也临近退休年龄,他从1984年成立的中国楹联学会得到启示,就于1997年起积极牵头发起筹建原运城地区楹联学会,我也参加了筹建工作。1999年3月学会正式成立时,他聘我担任了名誉会长。(2020年,运城撤地建市,改为市楹联学会)。随着学习和工作的深入,我体会到这是个文化类学会,是学习型组织,觉得很适合咱的实际和个性特点,就越学越有味道,越干越有奔头。以至后来,不能自拔,“越陷越深”。这一下子就走过了25年。

  25年来,运城市的楹联文化事业有了蓬勃发展,在这其中,我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同时,这又让我退休生活很充实,很丰富,某些方面还很精彩。不少人说我“比在职时还忙”“没钱没权图个啥!”还有些人总把我与楹联连在一起,见面先问“还搞楹联吗?”“还去学会吗?”“你就是搞楹联的岳民立”……这些问语,常常出现在街头、出租车上和小区院内。网上、朋友圈、微信,更是全国诸多联友与我交往交流的“心灵家园”。这多年,我一直是乐此不疲。

    楹联给我的退休生活带来了什么呢?

图片

     一、乐在其中

     楹联学会是个民间组织,“三无”(无钱、无权、无行政手段)单位,开展活动,搞工作,困难很多,全凭协调关系,凭求人,凭无私奉献精神。而恰恰就在这苦、累、泪中,也充满着快乐。问题是,你是以什么心态去对待它。反正,这20多年里,我从没感到郁闷、烦躁、后悔。每当看到各种楹联活动出现成果时,看到报刊、电视、网络报道楹联活动时,看到获取楹联荣誉时,尤其被社会、被人民群众认可楹联时,就很满足,就很愉悦。可以说,与楹联为伍,快乐伴随着我走过了这25年。

图片

     二、友在其中

     这25年的联事活动,让我的朋友遍天下。尽管我目前因年迈腿病和视力减弱,不便多看手机,退出了20多个群。但在微信、朋友圈中,还与全国近百名联友有联系,有交往,交谈起来,很亲和,很投缘,市内县、乡、村许多楹联会员,总想让我前去参加他们的活动,见了面像亲人一样。交友的关键是,放下“架子”,你尊重别人,关注别人,别人必然会尊重你,关注你。众联友说我很具“亲和力”,都诚心与我交往,这恐怕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图片

     三、情在其中

     我与“楹联”,确实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有了割舍不断的“瓜葛”。“楹联”几乎占据了我生活的全部内容,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在这里,无需高谈阔论,稷山县诗联学会原会长陈梦晓说过两句话,就很能说明问题,他说“河东楹联就是岳老的心肝宝贝”“看把他高兴的”。我同意他这两句话,我每天脑子里确实没有别的东西,想的更多的是楹联。

图片

     四、学在其中

     楹联文化博大精深,可学习的东西太多。联事活动,渠道、途径,广阔得很,要搞好,学问也很深。在这方面,不断学习是我的一贯追求。一是刚入学会,我把有关楹联知识、报道找来,抄写了近10万字的笔记;二是我的主要注意力是关注信息、动态、新生事物,关注外地联界的先进经验,在转发同时,也是学习。从2010年在河东楹联网发帖,到2018年用微信,共发布文字近40万字,被联界同仁称为“岳民立指尖上联坛风云”。去年5万字,今年在朋友圈发了“新鲜事”近百条。这些帖子,都是有感而发,举一反三,不就事论事,都上升为理性,都有自我见解。三是关注党和国家大事,每天看报看新闻报道,对新的视点和新论,都剪贴学习。由于我不断学习充电,脑子一点不迟钝,越用越活,正能量总是充满头脑和心胸。我发的微信帖,常常被人们誉为高屋建瓴,理念超前,“想像不到是一位85岁耄耋老人发的”。今年有许多微信帖不仅被多人转发,被美篇优选,更被《运城日报》和《运城晚报》刊登。

图片

     五、责在其中

     在推动全市楹联文化事业发展中,我们无形中履行了三个责任。一是普及责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粹楹联,在一个“古中国,新运城”,500万人口、1.4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得到大面积的普及;二是传承责任。楹联作为先进文化,在50多万青少年学生中得到传承;三是时代责任。全市一系列标志性楹联工程和活动的开展,为社会和河东文化宝库,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年出现的“运城楹联文化现象”、“当代楹联河东流派”、中国农民楹联大赛、中国楹联大厦、“中国楹联文化强市和河东联坛一片红”、“保护黄河·千人万副楹联运城行动”、联教宣讲团、“喜满堂”楹联电影故事片、“寺底中国楹联文化村楹联兴村模式”、“众星捧月送中堂”、“联律操”、“中国楹联制作基地”、“普天红楹联传播中心”、“联创屡获全国巨奖”、“中国最佳楹联社区”等,都是有影响的事件。楹联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关注时政与民生,同时,楹联也走出书斋,深入到各行各业,走进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这都是楹联人实现梦想和履行责任的体现。

作为楹联人,我倍感自豪!

2022年6月18日于荟萃晓月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