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拿到面试offer后,还需要继续面试吗?

 Ray先森 2022-06-23 发布于湖北

这是我的第380篇原创

今日主题:求职简历

拿到一份面试offer后,还需要继续面试吗?

有不少职场人会在知乎职场版块留言,提到这个问题。

诚然,这个问题在求职过程中确实也非常常见且经典,特别是有些面试官还喜欢拿这道题来试探你的机变性和受欢迎程度。

今天想在这篇文章里,聊聊拿到面试offer后,还需不需要继续面试?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1 

拿到offer之前

你要明白这份offer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回答本文标题的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换个视角,先来思考下这个问题:

这份offer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几个维度去进行考虑:

  • 紧急程度

  • 定位角度

  • 反馈态度

首先,我们要看你目前找工作的“紧急程度”

比如你现在衣食住行都成问题,急需拿到一份offer来交下个月的房租,那么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不需要再去对比其他公司提供的offer了。

因为你的时间成本根本耗不起,你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再经历面试、谈薪、准备资料等一系列流程,这个时候先拿到这份工资活下来更重要。

但如果你的衣食住行不是主要问题,你对基本的生活也没有什么需求,而是想在职业生涯的阶梯上更上一层楼,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放远眼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了。

此时,你更该考虑的是这份offer将来是否能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高阶的职业头衔、更丰厚的职场资源,而这些隐形条件根本不是一次面试能说清楚的,所以也就不要寄希望一两次的沟通就想聊清楚。

其次,要看你对这份工作的“定位角度”

如果你对自己现今的职场定位是“职场萌新”,那么你可能更多要考虑的是这份工作中能否学到基础的职场知识、能否塑造自己的职场性、能否快速成长让自己更加职业化等等方向。

这个时候,你可以以这个标准去衡量手上的这份offer是否符合你的“定位角度”,再去考虑要不要继续面试拿其他的offer。

但如果你是一个职场老鸟,更在乎后期的发展和职场价值的积累,甚至拿到更多现在手上没有的资源和权限,这个时候一时半会根本难以找到好机会,也就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可以多维度去对比和选择。

最后,我们可以看看外界对你的“反馈态度”

如果你手上拿到了一份offer,不妨会议下你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方对你的态度如何?

比如进入公司时,对方是否对你礼貌招待还是让你站着干等?

比如面试过程中,对方是否对你的过往大加赞赏还是不断否定?

比如结束面试时,对方是否对你礼貌回复还是让你回去等消息?

其实这些细节,就决定了一个公司对员工的基本态度。

如果一家公司前台对求职者的到来爱理不理,面试官在面试过程中对求职者不断打压,HR对求职者的各种问题也非常不耐烦。

这样的公司如果真的给到了offer,也请你三思后行,考虑有没有必要进去给自己找不痛快。

所以,你要考虑的是拿到offer之前,先搞清楚这份offer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你是打算单纯混碗饭吃,还是作为职场跳板?

你是以萌新身份学知识,还是职场老鸟看机会?

你是被肯定且礼貌对待,还是被不断否定和打压?

不同的维度和情况之下,意味着对应的结果都不尽相同。

毕竟,有时候让子弹飞一会,并不是坏事。


 2

为什么说

offer的多少并不能代表你的价值?

相信不少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都会遇到面试官的这个问题:

你除了拿到我们公司的offer,还拿了别的公司的offer了吗?

又或者是:

你现在手上拿了几份offer?

很多人由此往往走入了一个误区,总觉得拿到手上的offer越多越好,诚然,有备无患多一个选择总是不错的,但千万不要以为:

拿的offer越多就代表你越有价值。

首先,很多初创型公司为了快速扩张,往往会给一些符合基本要求的求职者发offer,这个时候并不是因为你多优秀,而是对方要赶紧完成招人并入职的部门考核KPI。

其次,一些非核心岗位或是一些职能性部门,对入职人员要求也没有太高,只要能符合60~80%的职位要求也是能发offer,因为这个岗位本身的门槛就不高,所以在筛选人才的时候并不会太过严苛。

最后,还有一些三无公司或者是皮包公司,因为行业和工作的非法性或者本身就存在一定危险性,比如违法催收/违法放贷/黑中介等等,这种来自基因里无法改变的黑暗属性,就决定了它们根本不敢光明正大的招人和宣传,能有人愿意入职那还不赶紧发offer?

所以,拿到offer的时候千万别高兴太早,有可能或许就是另一个职场大坑在等着你。

一份好的offer绝不是比对家多给几千块钱而已,而是包含了各类有形和无形的条件和资源,在这里我们不妨可以通过“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对这份offer进行判断:

比如你现在的岗位是采购专员或供应链管理专员,而你的目标职位是供应链管理总监和副总,通过调查和分析得出,需要在以下4个方面进行调整:

知识、经验、能力、动力。

而者4点落到实际操作可以表现为:

1. 五年以上行业经验,其实就是对该行业的认知深度;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历,提炼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框架,概念清晰和逻辑能力;

2. 管理理念,工作风格,领导艺术,能应对突发状况,不仅有思路还有具体工作方法;

3. 学历和学识,比如该职位匹配的学历,以及基础知识理论的掌握;

4. 岗位动力匹配度,对该行业和职业的热爱,工作的激情。

最后,你可以对应这4条具体操作看看自己现有的手上,有哪些offer是可以完全覆盖并有机会进行训练和提升的,这才是这份offer和你投缘的地方。

工作的价值,取决于做这份工作的人。

所以,与其纠结手上拿了多少offer,倒不如认真思考下眼前手上这份工作,

能否让你的个人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3

需不需要继续面试

只取决于这一点

关于手上多拿几份offer,或者说拿了一份offer然后继续面试的这个现象,其实在职场中非常常见。

对于职场人来说,能不能利用手上多个offer进行对比,让自己的事业上一步台阶,既取决于就业市场的机会,也取决于每个个体跟雇主谈判的能力。

很多人会拿着手上几个offer和下家说:

我手上有好几个offer,你给的条件太低,或者我要的条件你给不了等等,以此来要求对方给到更多薪酬及福利。

但实际上在职场面试中,比争取薪酬更有价值的,是争取你的职业势能。

当然,薪酬当然值得谈判,谁工作不是为了吃饭生活呢?

但是谈未来、谈发展机会,能让一个人的薪酬在更长远的周期,获得更快的增长。

《邵衡头条》前主编邵衡曾经分享过一个自身案例:

大学一毕业她就进入了内容相关的行业,先后做过记者、PR、演讲撰稿人、课程主编等等,虽然业务性质不一样,但本质上都是在生产内容。

其实,相比起一些其他行业的机会,比如投资、科技、医疗等等,做内容并不是最赚钱的行业。很长一段时间,她很为钱发愁,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考虑换个行业发展。

可她又非常热爱内容创作,也喜欢当时的工作。

到底该不该为了更多的钱,离开自己喜欢的职位甚至行业,这个问题搞得她很痛苦。

再后来,她向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朋友寻求职业建议,对方给了两个建议:

第一,对方鼓励她去主动寻求其他机会,可以到外面去面试一圈,拿几个offer,这样做有一个作用,给自己定价,知道自己在市场上值多少钱。可能比她当时拿的工资要高,也可能更低,但是不试不知道。

第二,拿到其他公司的offer后,如果比她当时的薪资要高,先别着急跳槽;也别急着拿这个薪资,去找当时的上司谈判。

相反,这位企业家朋友建议她,给那个更高的薪资打一个折扣,比如打个7折或者8折。

为什么?

因为他认为邵衡对内容行业是真的热爱,而且这条路也适合她,能让她发挥出自己的天赋能力。

这件事本身就是有溢价的,找到这样的发展路线非常宝贵,可不是谁、随随便便都能遇到的。

从长期来看,干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成功的可能性也更高。

所以他的建议是,如果邵衡发现打过折之后,从其他行业拿到的offer和当时差不了多少,那不如留下。

其实这个案例,完全可以被更多职场人借鉴到自己的身上,因为我们一样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比如是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选择一份钱多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提炼出“金钱”这种物质满足和“喜欢”这种情绪满足之外,你或许更应该考虑的是这份工作能否满足你的职业势能。

就比如,即便你现有的这份工作可能一时争取不到更高的薪资,但是争取到了未来更好的发展前景,给自己的行业转型铺好了路,这就是“以终为始”的典型表现:

以职业目标为出发点,倒推出自己现在值得争取的是哪些资源。

多年以后你回头再看自己当初的选择,你会发现有些工作虽然多给了几百上千块钱,但对你的职业发展、资源积累、人生规划等各个方面毫无帮助,甚至还有所拖累,你就会懂得:

你将来要获得什么,你就能明白当下你该选择什么。

而这样的选择,一样会告诉你,你还需不需要继续再去面试,需不需要为了多几百块钱的offer去换工作,需不需要放弃之前的职场积累转头吞下别人画下的大饼。

写在最后:

史蒂芬·科维在《第3选择》这本书中有过这样一个观点:

第3选择是在我们面临两种选择的时候,通过不同方式或者思维一起创造出来的全新的第三选择,达到新的共识。

在我们看待问题的时候会有各自不同立场,从而产生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导致整个事件没有任何进展,而这个时候就需要产生一种新的思路。

选择工作,不一定非要卡在“事少钱多离家近”这个单一的衡量标准上。

能不能让自己得到成长?

能不能发展自己的职场势能?

能不能提高自己的职场能见度?

在职场,比起拥有多样的选择,有时候知道自己现在和将来要什么,可能更重要。

Ray先森(Rayzhang1993):《预期思维:让自己的未来更值钱》作者,36氪、领英、BOSS直聘、猎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平台签约作者,专注和你分享职场工作及感悟,主要内容涉及:职场认知、个人成长、职业技能等方面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