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说马屁坏, 阿谀奉承谁都爱; 骨酥筋麻心里美, 胜似琼浆上瑶台。 ——村夫题记 拍马屁,是用于讽刺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龌龊行为。 其典故来源于元朝文化。蒙古族的一般百姓人家都会拥有几匹马,以解决行路、运输等问题,牧民们常以养得骏马为荣。有时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 一开始,人们还是实事求是的,可延续很久以后,有的人就不管别人的马好坏、强弱,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后人把这种现象,戏称为“拍马屁”。
说的是,一个气数已尽的秀才,死了以后去见阎王爷。恰逢阎王放了一个臭屁,两班官员皆能听其响而闻其臭。正当阎王感到尴尬不已、无地自容之际,才思敏捷的酸秀才赶忙趋前躬身施礼,马上做了一篇歌颂阎王爷放臭屁的短赋。读来意味深长: 高竦金臀, 弘宣宝气。 依稀乎丝竹之音, 仿佛乎麝兰之味。 臣立下风, 不胜馨香之至。 意思是说,这是多么尊贵的臀部啊,竟然放出了如此弘大响亮的宝贵之气!依稀听到了美妙的丝竹之音,又仿佛闻到了馨香四溢的麝兰之味。真的是太幸运了,臣子我正好站在下风,这股美味全让我享受了。美哉!美哉! 这本是酸秀才阿谀奉承、拍马溜须之能事,但却也解脱了场面的尴尬,又显示了自己的文才,得到了阎王爷的赏识。因此,阎王爷又给了他10年的阳寿。后来,对这种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诗作,我们称之为拍马屁的诗,即马屁诗。 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为了一己的私利,在权贵面前写就的诗和词,或求高官厚禄,光宗耀祖;或在皇帝面前低三下四,谄媚垂涎,捧秃鹫为凤,赞蛇鼠为龙;或数典忘祖,妒贤嫉能,进而保全自己的名望。 大诗人李白,一生傲视权贵,奔放不羁。高士力脱靴,扬国忠磨墨,可谓天下稀奇;“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是名扬天下。就是这样一个旷世奇才,拍马之功也甚是了得。他在长安为翰林时,就给杨贵妃撰写过《清平调》马屁诗三首。其一曰: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的这首马屁诗,赞颂杨玉环美若天仙,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瞧瞧这马屁拍得,令贵妃芳容大悦。 苏东坡居士,可是中国文坛上首屈一指的人物。他不仅诗文书画俱佳,而且为人豁达,他的粉丝可以说绵延千年而不减。但他也逃脱不了“学而优则仕”规则,想当官就要违心的委曲求全,拍马屁吹捧当权者。他的《上元侍宴》便是这等经典马屁之作。诗曰: 淡月疏星绕建章, 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 一朵红云捧玉皇。 诗中说,淡淡的月光,稀疏的星星围绕在建章宫,皇宫的气象犹如仙境一般,香烟缭绕。文武百官毕恭毕敬地站在通明殿前,等候皇帝驾到,就像一朵朵红云捧着玉皇大帝一般。那位北宋掌权最短命的皇帝宋哲宗赵煦,听到如此拍马屁的诗也是心花怒放。 清乾隆皇帝五十大寿,百官朝贺,可是乾隆都活了50年了,身为皇帝,天底下有什么奇珍异宝他没见过?什么恭维奉承他没听过?因此,如何给皇上献一个出彩的寿礼就成了大难题,只见纪晓岚呈上两个画轴,卷开一看,是一副对联。乾隆大喜,百官齐赞。联曰: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前兹往,还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上联暗指,清朝西起葱岭,东濒大海,北到外兴安岭,南至南海,纵横四万里,历史上从没有一个朝代版图如此之大。下联说,乾隆五十大寿再加九千九百五十年,刚好一万岁。上联“无疆”,下联“万岁”,恰好是“万寿无疆”。这一副对联虽然极尽赞扬,毫无掩饰,但拍马屁的水平可谓是炉火纯青,堪称一流。 真正有才华之人马屁也能拍的新颖脱俗!
南唐中主李璟喜好钓鱼,一次带了伶人李家明与一帮侍从在池塘边垂钓。李家明运气好,不一会就钓到好几条鱼,可皇上李璟的钓竿却是纹丝不动。李璟心中老大不高兴,却又不便发作。李家明见中主面有愠色,便很机智地禀报中主,请求就其钓鱼献上一首诗。得到恩准后,他吟诵道: 玉甃垂钩兴正浓, 碧池春暖水溶溶。 凡鳞不敢吞香饵, 知是君王合钓龙。 意思是说,帝王君临天下,钓鱼自然不同于常人,一般的鱼儿连上钩的资格都没有,只有那神异的蛟龙才配上御钩。这马屁一拍果然奏效,李璟的脸色立即由阴转晴,趁机也就结束了那令人扫兴的垂钓。 屠夫皇帝梁王朱温,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儿,左右之人稍忤其意,立即处死。唐末诗人杜荀鹤,为图一官半职,在洛阳冒死求见朱温。当时天正下雨,却又艳阳高照,不见云朵。朱温命人拿来笔墨要杜荀鹤当场作一首有关太阳雨的诗。杜荀鹤提心吊胆,绞尽脑汁,吟诗一首: 同是乾坤事不同, 雨丝飞洒日轮中。 若教阴晴都相似, 争表梁王造化工。 下太阳雨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而马屁诗却说成是梁王朱温的造化。马屁拍得震山响,朱温十分欢喜,不由得飘飘然。朱温篡唐登基后,立即授以杜荀鹤翰林学士之职。 元末明初的文人王冕在《儒林外史》中被树为隐士的楷模,其实,他也有庸俗、人格低下的一面。他才高八斗,胸怀大志,但身处乱世却怀才不遇。后来见了“真命天子”朱元璋十分振奋,于是作《应教题梅》诗以吹捧: 猎猎西风吹倒人, 乾坤无处不生尘。 胡儿冻死长城下, 始信江南别有春。 诗的末句吹捧朱元璋辖下的江南如春天般温暖、光明,与前三句描述的险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朱元璋自然是龙颜大悦,立即授王冕以谘议参军的官职。 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是患难夫妻,感情深厚。马皇后不幸先太祖而去,朱元璋悲痛之际又遇下葬日风雨大作,雷电交加。朱元璋心中郁闷至极,招来僧人宗泐询问缘由。朱元璋可是个杀人如麻的皇帝宗泐自然要全力应对。见了朱元璋便赋诗一首作答: 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 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 此诗将马皇后尊奉为佛祖如来,连上天也用雷雨为她举哀,菩萨也来送行。这样的天气正是上天赐福,吉祥得很。朱元璋的满腔不快因此而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宗泐因此而逃过了一劫。 还是这位朱元璋皇帝,在未登基皇位时,曾带兵路过安徽某地的不若庵。寺僧不知是谁,问其大名,朱元璋大怒。因他年轻时在皇觉寺也做过和尚,不好发作,就在墙壁上题诗一首: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光腥。 野僧不识英雄主, 只顾喋喋问姓名。 该诗写的非常嚣张、傲慢,随即策马带兵扬长而去。过了几年,朱元璋做皇帝后故地重游,壁上得诗早已没了踪影。他不禁勃然大怒,意欲杀尽寺里的众和尚。眼看大祸将临,方丈为推脱责任而赋诗道: 圣上题诗不敢留, 诗题壁上鬼神愁。 谨将法水轻轻洗, 犹有龙光射斗牛。 方丈这几句不靠谱的马屁鬼话,吹捧得也实在是莫名其妙。然而朱元璋偏偏听得心花怒放,得意万分,一场行将降临的灾祸也就随之而烟消云散了,一首马屁诗而赦免了一大群和尚的罪。 拍别人的马屁而提升了自己或保全了自己,这可是无本万利的买卖。也有人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本欲借拍马屁以讨好媚上,不曾想却惹火烧身,甚至招来杀身之祸。明朝初年,僧人来复自江西应召进京建法会。一次朱元璋赐宴,来复赋诗一首以表感激之情: 金盘苏合来殊域, 玉碗醍醐出上方。 稠迭滥承上天赐, 自惭无德颂陶唐。 意思是说,宴会上点的是来自异域的苏合香,喝的是只有天上才有的醍醐,各种佳肴罗列桌上,自己领受如此美味实在惭愧。本来这是一首谄媚讨好的马屁诗,可疑心特重的朱元璋偏能嗅出异样的味道来。第一句中的“殊域”本是异国的意思,朱元璋却认为“殊”字拆开是“歹”和“朱”,无异于是指着自己这朱姓皇帝的鼻尖谩骂。朱元璋于是勃然怒起,可怜的来复因而落了个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这实在是他始料不及的。 拍马屁或写马屁诗,一般都是吹捧别人,但也有拍自己的,南朝末代皇帝陈叔宝就是其中一位。公元589年,陈朝灭亡,标志着长达近40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结束。后主陈叔宝沦为阶下之囚,整日酗酒,优游度日。一次隋文帝东巡邙山,陈后主奉召前往,宴会上,这位昔日皇帝居然不知羞耻地献上了一首马屁诗: 日月光天德,山川壮帝居。 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位往日的皇帝早已没有了尊严,一副十足的奴才嘴脸。这首马屁诗对隋文帝肆意献媚,歌功颂德,将并请求文帝封神禅。故被隋文帝称之为“全无心肝”的亡国之君。 马屁诗,有皇宫大臣们对皇帝的拍马屁,也有恬不知耻地拍自己马屁的,还有讽刺型的马屁诗。就是在平民百姓中间,也有一个喜欢别人吹捧的现象,此乃人之常情也。 杭州有个老员外,有三个女儿都嫁出去了。一天,员外买了一匹高头大马,便把女婿们叫来开开眼。老员外骑上马跑了一圈,得意地问他们:“这马跑得快吗?”三个女婿齐声答道:“快!”员外又问:“能有多快,你们写首诗形容形容。” 大女婿说:水面搁金针,丈人骑马到山阴。骑去又骑来,金针还未沉。 二女婿说:火上放鹅毛,丈人骑马到余姚。骑去又骑来,鹅毛还未焦。 老员外听了自然是哈哈大笑,连声称好,接着听三女婿的。老三没文化,作不了诗,急得直拍马屁股,马屁股一阵发痒,忽然放了一个响屁。 三女婿连忙说“有了”,便念道:“马儿放了屁,丈人骑马到会稽。骑去又骑来,粪门还未闭。” 这里的“山阴”“余姚”“会稽”都是距离杭州很远的地名。 这马屁拍的震天响,全家人哄堂大笑,老丈人啼笑皆非。 在我国台湾岛还流传着一个“马屁诗人马屁诗”的故事。台湾作家李敖出了一本书叫《李敖有话说》,其中就把作家余光中批为“马屁诗人”。蒋经国死了以后,诗人余光中写了一首诗,名字叫做《送别》。诗曰: 悲哀的半旗,壮烈的半旗,为你而降。 悲哀的黑纱,沉重的黑纱,为你而戴。 悲哀的菊花,纯洁的菊花,为你而开。 悲哀的灵堂,肃静的灵堂,为你而拜。 悲哀的行列,依依的行列,为你而排。 悲哀的泪水,感激的泪水,为你而流。 悲哀的背影,劳累的背影,不再回头。 悲哀的柩车,告别的柩车,慢慢地走。 亲爱的朋友,辛苦的领袖,慢慢地走。 此诗被李敖批评为“肉麻”,称为“马屁诗人的新诗”。于是乎,李敖先生又风趣地补充了一段: 悲哀的马屁,臭臭的马屁,为你而拍。 悲哀的新诗,无耻的新诗,为你而写。 亲爱的朋友,辛苦的领袖,慢慢地走。 快了我跟不上,因为我是你的狗。 我不敢对余光中老先生的诗作妄加评论,这也许是李敖先生独出心栽的恶作剧而已。 但凡人性皆有两个弱点:贪婪和喜欢听奉承话。每个人都喜欢听人家说好话,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除外。这与当官的不打送礼的,是一个道理。 清代才子袁枚不满30岁就到一个地方当县长,他的老师尹文端刚直不阿,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就问他:“年纪轻轻当县长,准备带点什么去呀?” 袁枚答:“没有带什么,就带了一百顶高帽子。” 何为高帽子?就是说奉承话。 老师听后勃然大怒,骂道:“读书人怎么能做这样的事。你走吧,以后千万莫对人说是我的学生。” 袁枚回答:“恩师请莫生气,学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社会上的人,无论是当官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哪个不爱听奉承话呀,象您这样能听得进逆耳忠言的又有几个呢?” 老师听了很高兴,说:“这倒是。那就去吧,好好干。” 袁枚出了先生的门,朋友关切地问:“怎样啊? 袁枚答:“很好呀。一百顶高帽子送出去一顶了。” 在人间是如此,如果在阎王殿呢? 戏说,有个专会拍马屁的人,上自皇帝、宰相,下至州官县令,都被他拍的神魂颠倒。阎王爷得知后,大骂马屁精是人间败类。便命牛头马面将马屁精捉来,准备割舌下狱。马屁精被捉来之后,一见阎王爷,急忙双膝跪倒,磕头祷告:“请阎王爷息怒,在人世并非我愿意拍马屁,而是世人多爱听奉承之言。如他们都能像你老这样铁面无私、严肃公正,我自然就不会拍了。” 阎王爷听后,心里沾沾自喜,然后怒气全消,又把马屁精送回人间。从此,马屁精益寿延年,长生不老。你瞧,马屁精从有罪到无罪,逃掉“下油锅”之刑,靠什么呢?拍马屁啊!它能使被拍者如饮醇酒、四体通泰,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施拍者的圈套,可见拍马屁之功效十分了得。 这当然是个笑话,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不管是人世间,还是阎王殿;不管是人,还是鬼。爱听奉承话的心理是一样一样的,只要有人拍自己,就会变得昏昏然、飘飘然、不知所以然! 鉴古方能知今。“拍马屁”古来有之,而今有过之而无不及。“拍马屁”、“戴高帽”、“捧臭脚”等,这些名号虽然直观,通俗易懂,但有不足之处,它没有揭示出其本身的危害性。所以,有人将“拍马屁”“戴高帽”之类,叫做“精神贿赂”。这个叫法好,揭示出了“拍马屁”的本质,使人一下子想到行贿受贿,警醒其危害性丝毫不逊于物质贿赂。 精神贿赂异于物质贿赂,更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极不易让人察觉。从法律层面上看,“精神贿赂”构不上犯罪;但从本质上而言,它却是人们思想的大敌,行为的祸根。一些头脑不清醒、意志不坚定的领导,很有可能在“拍马屁”、“戴高帽”、“精神贿赂”中,不知不觉地失守思想道德防线,一步步走向堕落,而搞“精神贿赂”之流又往往中饱私囊,官运亨通。 作家二月河说:“千多万多,马屁不多;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连阴曹地府的领导与工作人员都喜欢接受精神贿赂,可见马屁精无孔不入之威力。有人断言,专制会产生拍马屁和马屁诗,此话颇有几分道理。在封建专制的社会里,出现几个拍马屁或喜好写马屁诗的人,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大家知道,一部《中国皇帝全传》记载的402位皇帝,绝大多数都是在让人拍马屁、听奉承话的陶醉中走完人生之路的。用鲁迅先生《捧杀与骂杀》一文的观点论,奉承话实乃“捧杀”之言也! 当然,拍马屁也是一个技术活。除了嘴甜、脸皮厚的工夫以外,还要讲究技巧,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要以恰当的力度、适当的速度、妥当的温度,拍到受拍者最痒痒、最舒服的地方,最好能让他灵魂出窍,忘乎所以。否则,也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为什么有人高兴听奉承话,喜欢让人拍马屁呢? 又是为什么有些人去违心的逢承别人呢? 其中的奥秘那就请你自己去解读吧! (村夫书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