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福多多 2022-06-23 00:01 发表于北京 收录于合集#古今名家打油诗42个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群星璀璨,作品精彩纷呈。其中“打油诗”却是其中比较“另类”的一种,虽名不见经传,却通俗易懂,饱含诗意。“打油”之“油”,其实是一种浅显的境界,其中有智慧,有妙趣,细读则有浓厚的诗意值得品赏。 01、唐朝白话诗僧,写诗表达潇洒人生态度 王梵志是唐朝著名“白话诗僧”,他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初。 王梵志写诗,多用村言俚语,平易浅显,颇富幽默之趣味,常寓哲理于戏谑,寄感悟于琐事闲谈之中。因此,他的诗在民间流传广泛,在诗坛也有不小的影响。寒山是唐朝著名诗僧,少年时候曾读书练剑,周游四方,到了三十几岁参加科举,考了四五次都失败了。他受够了兄长的责备,妻子的冷眼,就抛弃红尘,做了和尚。他长期隐居在浙江天台山,与山鸟为友,虔诚悟道。寒山是个很奇怪的人,他常常穿得破衣烂衫,头戴桦树皮做的帽子,去国清寺拜访朋友。别人都视其为“狂人”,寒山却不以为意。一路吟诗,在石壁上,村墙上,题写诗句。03、北宋名相吕蒙正,写诗自我调侃,饱含无奈吕蒙正是北宋初年人,平生三次入相,威望素著,直言敢谏,并且他知人善任,奖掖后进,提拔的富弼和吕夷简,后来都成为一代名相。特别值得一提的诗,吕蒙正还是宋朝的状元,能诗擅文,名重一时。但是,吕蒙正在未做官时,生活却非常清贫,家徒四壁,食不果腹。有一年,腊月二十三写了《祭灶诗》:大家都知道腊月二十三,小年,是家家祭送灶神的日子,他却无钱购买祭品,唯有用一碗清水,供在灶神前,并写了一首打油诗。这首诗,虽清贫却乐观,饱含着对自己的调侃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04、北宋隐士,写诗拒绝皇帝征召,幽默中有硬骨头北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皇帝,他爱好文学,擅长书法。在他封禅泰山之后,就寻访天下有道隐士,以求网罗天下英才。他听说在杞地有个人叫杨朴擅长作诗,便派人征召他前来。杨朴,是宋朝著名隐士,秉性恬淡孤僻,最不喜做官,终生在农村隐居。宋真宗看到杨朴气度高华,就让他作诗。杨朴推脱说不会。宋真宗不信,就问他:“你临来的时候,有没有人作诗赠送你?念来听听。”杨朴说:“没有,我是山野草民,哪认识会作诗的朋友?只有我妻子随口吟诗一首……”接着,杨朴就念了下面这首诗。 在诗中,杨朴的妻子殷勤规劝他不要在狂饮傲物,这次被抓到皇帝面前,一定会有来无回,将老骨头断送了。这首诗虽然语带调侃,却也写出杨朴落拓猖狂,好酒善诗的性格,并且委婉拒绝了入仕的邀请。05、北宋名相寇准,八岁写诗,尽展霸气寇准是北宋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为人刚直敢谏,宋太宗常将他比作唐朝的魏征。宋真宗时,契丹犯边,朝野震惊,多数大臣都力主南迁,避敌锋芒。唯有寇准力排众议,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稳定了军心,粉碎了契丹吞并北宋的野心,并且与之签订“澶渊之盟”,保证了宋辽百年间再无大规模战事。寇准年轻时即胸怀大志,谈吐不凡。据说,他八岁时,曾登上西岳华山,一览众山小之后,不禁心怀壮阔,写下了下面这首诗。诗曰这首诗气魄宏大,既然写出了华山雄峻无匹,也写出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可谓诗如其人,皆傲然不屈,奋发昂扬。点亮在看 感恩遇见阅读 176 分享收藏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