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桐庐之形势,二、二十六军集中桐庐及其西退,三、孙孟军队蹂躏桐庐之惨状,四、军政时期党部之活动,五、五日四夜之鏖战,六、战后景象,七、离乱中之琐谈,八、书后一一告全县父老兄弟姊妹。 西湖博览会桐庐分会征集出品,独乏革命记念品,适仆倦遊归来,友人纵恿著桐庐战史,仆以不文辞,仅就追忆所及,写桐庐之战即名《桐庐之战》,为期甚迫,未及广搜博访,挂一漏万之议,自知不免,书后深望各界教正俾改,编时得成信史为幸。 本书蒙丁燮卿君楷书,叶浅予君绘封面,徐子和、王和甫、徐仲威、吴谷泉、章济苍、胡敏生、叶澄玄、王芳经诸君贊助,并此誌谢。 以山水清秀,闻于天下之桐庐,炮火漫弥五昼四夜,古朴之野老,为劫后余生,江山胜处,即昔之古战场,今之近事,后人凭吊,偶尔回思,涕泣不禁。忆自桐庐一战,收复两浙,马首北瞻,国都旋以底定,此战之成绩,在北伐史中固占有相当之位置,当时我军之奋进,余勇可贾,激战之剧,事实俱存,非可封壁虚捏者,而桐庐邑小如村,民贫地瘠,民十以还,又频岁荐饥,自经逆虏洗劫,盖藏俱乏,遇仁义之师,有簟食壸浆之迎亦,己竭我力矣。闻枪声一起,更扶剩创痛,摇旗呐喊,助歼敌之威。民固有功于国,然所希望非仅睹鲜明之旗帜已,也期夫出我荼炭之中,登诸袵席之上。今者训政开始,力谋建设,革命成功,民生优裕,为日已不睹,享乐当无际。仆生于尤患之中,饱经离家之苦,恐桐庐民众进于宪政时期,承平日久之忘此战也,为摭拾近事,编次于册,以告来世太平之幸民。 中华民国十八年五月,周乃钟序于桐庐县党部 奚燕儿点校 |
|
来自: 兔子v5aesmlfzd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