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类孩子 在婴儿阶段还比较胖,但随着慢慢长大,反而越来越瘦,迟迟不长肉,反复生病,急坏了家长。 孩子不长肉,全家都着急,于是开始千方百计给孩子增加营养,变着花样给孩子滋补,各种牛奶,鱼虾牛羊肉轮番上。 最后会发现,无论再怎么折腾,还是不长肉,越来越瘦,而且更容易长病。 有病乱投医,最后西药中药吃多,最终孩子肠胃越来越差…… 在孩子喂养方面,两代人的喂养观点开始碰撞,婆媳矛盾开始产生。 如果家庭氛围出了问题,无形中会影响孩子情绪,情绪影响脏腑脾胃。 有这么一个真实案例。 孩子胃口很差,身体很瘦弱,但孩子奶奶厨艺特别好,每天给孩子变着花样做各种美食,但孩子每次坐在餐桌上,没有任何食欲。 全家人围着孩子就像伺候皇太子一样,希望能吃一口,但孩子就不吃。 最后,所有的美味,大部分都是倒掉,第二天重新再做,孩子依然不吃。 家长非常沮丧的问:你说我家孩子一天天不吃饭,但怎么还这么精力旺盛,特别兴奋,哄睡特别难,妈妈为了哄睡孩子经常开车在外兜圈。 哪来的营养?为何兴奋入睡难? 答案只有一个:孩子过度依赖奶粉了,睡前喝,早晨起来喝,三餐之间喝。 为什么喝这么多奶? 家长说:营养专家说的,一天要喝多少奶?如果孩子不吃饭,再不喝奶,那怎么行啊? 这就是目前很多孩子喂养的现状! 过度依赖牛奶,该断奶不断,认为牛奶是好东西,营养丰富;认为鱼虾肉是好东西。 现实是:凡是不长肉的孩子,恰恰喂养食物及其丰盛,吃了这么多高蛋白东西,孩子不长肉,家长依然不反思喂养? 这是为什么? 说明中国目前在孩子营养宣传上存在极大的误导 2022年5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中国学龄儿童平衡膳食指南(2022)》,其中一条竟然这样表述:每天应至少摄入相当于鲜奶300克的奶或奶制品。 联想的最近“毒教材事件”,感觉细思极恐。会不会被敌对势力渗透了,就是要摧毁中国的孩子健康。 难道这些营养专家不去调研吗?中国孩子的脾胃到底适不适合喝牛奶,不去做对比试验吗?只是要搞一个不喝牛奶和和牛奶的对比观察试验。 但实际上中国很多儿童对牛奶及牛奶制品过敏率极高。很多孩子腹痛腹泻胀肚子都是喝牛奶导致的,尤其是婴幼儿过度依赖牛奶,颠覆中国传统的喂养经验,非常可怕。 曾经某奶企在央视天天广告,“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但现实却是中国儿童的体质越来越差。 婴幼儿配方奶粉广告宣传更是天花乱坠,各种新奇卖点去吸引家长停了母乳换奶粉。 可见舆论环境和营养指导对中国家长误导多么厉害。该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只要研究营养的专家都是以西方医学为依据,根本没有考虑中医对体质的划分,都是在害中国孩子。 因为现代医学,西方医学是不认为,食物是具有寒热温凉,四气五味归经属性的,也理解不了。 而中国古人经常几千年经验,发现自然界万物相生相克,一物降一物,维持自然平衡。 比如牛奶性偏寒,所以西方人包括游牧民族更适合喝,因为他们饮食结构偏吃肉,体内燥热,喝牛奶正好可以中和一下。 但脾胃虚寒的孩子不适合喝牛奶,喝了就容易拉肚子,腹痛,胀肚子。可以通过加热就可以减弱其中的寒性。 而且国人的胃肠天生缺乏对牛奶蛋白分解吸收是某种消化酶,所以很多人不耐受。 古人认为五谷最养脾胃,所以脾胃不好的喝粥最养人。但西方医学却攻击说喝粥没有营养,应该全民喝奶。 实际上,在婴儿阶段,母乳是世界上最好的任何奶粉无法替代的食物,而且不容易过敏,即使出现母乳不耐受,吃母乳拉肚子,你会发现并不影响孩子长肉。 但是当孩子断母乳,开始添加辅食,所有的问题就爆发出来了。 笔者通过大量案例观察发现,6个月是孩子脾胃最危险的阶段,你看一个孩子脾胃一直不好,往往都是在添加辅食阶段给伤了,影响深远。 最常见问题如下:
两代人的喂养矛盾不可调和,对家庭环境应用极大,间接影响情绪,影响孩子脾胃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