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葫芦 城低调做人,谦卑处世,才能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你突然觉得自己成长了?” 一个高赞回答说:“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也不是生活的主角。” 当一个人放低姿态,把自己看作陪衬和边缘时,就会发现自己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也渐渐懂得,风云际会的天地之间,我们只是普通人。 不把自己当回事才是本事,不把自己当主角才是能力。 ![]() 任何时候,都不要高估自己 前几年,我和老公去毛里求斯蜜月旅行,提前一个月订好了机票酒店。 临行那几天,老公担任了一个项目组的组长,忙得不可开交,他心里斗争了很久才去和领导请了假。 出发前一天,老公事无巨细地把工作交代给副组长,然后去移动营业厅开通了国际漫游。 上飞机的前一刻还发了朋友圈:未来5天不在国内,有事打电话。 ![]() 在飞机上,老公忧心忡忡地说:“这几天电话肯定会被打爆,我走了那帮人肯定搞不定。” 飞机降落后,老公急忙打开手机,结果静悄悄的,没有任何提示。 旅行第一天,他总感觉手机在震动,按住口袋却发现没动静。后来实在不放心,就干脆拿出手机查看。 好几天过去了,一个单位的电话都没有。可能与自己的预期差距太大,老公的情绪一直很低落。 回程的飞机上,老公自我安慰地说:“是不是他们暂时停掉了项目,等我回去再继续?” 上班当天一大早,老公迫不及待地跑到单位,他心里假设了很多可能,却发现项目正常而有序地进行。 他离开的这几天,副组长把工作安排得妥妥当当。 美国小说家亚当·迈兹纳说过:“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没有你,事情一样可以做得好。” 把自己看得太高,只会被别人看低;把自己看得太重,只会被别人看轻。 就像天上的星星,把自己挂得遥不可及,结果却越来越渺小。 而地上的砖头,从不奢望一探天际,却能踏踏实实,平地起高楼。 不高估自己,才是真正的自信;不低估别人,才能更好地提升。 人最难得的是平视,不为几句夸赞而迷失,不因别人的忽视而焦虑。 看清自己的水平,才能沉淀真正的实力。 ![]() ![]() 总把自己当主角,是场灾难 诗人鲁藜在《泥土》中写道:“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但总有人贪恋珍珠的光芒,不愿做低进尘埃的泥土。 自媒体人@阿秀 在某乎上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Y老师是一个知名财经媒体的记者,因为平台起点高,刚入行就成功采访了很多业界大佬,短短两年就闯出了名气。 后来手里有了小权力,就开始端架子。 有一次,阿秀和Y老师一起去长沙出差,这位年轻老师摆谱的功夫让她“大开眼界”: 所有人都住普通房间,她却非行政房不住; 大家统一乘坐考斯特,她非要专车接送; 采访结束后,她想在长沙逛逛,但非要专人当导游; 游玩时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展品,就没完没了地念叨,暗示别人送给她。 媒体圈子不大,Y老师的“事迹”很快就传开了,甚至还有人在知乎上匿名吐槽她。 有个业内人这样评价她:“能耐没多大,架子端得倒是比谁都大;身段非常硬,总是觉得自己天下第一。” 后来几年,几乎看不到Y老师有什么重要作品了。 她单位的同事说,Y老师现在很不受待见,愿意帮她的人越来越少。 ![]() 韩红说过这样一句话:“当别人都看得起你的时候,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因为你并不知道自己的成绩有没有平台或机遇的加持; 也不知道自己被礼待,是出于他人的修养还是自己的实力。 一个人最大的成功,不是被人捧在中间,而是身处焦点,仍能不把自己当主角, 不在人群中张扬,也不在虚名里膨胀。 而是自敛锋芒,潜心提升,抛开主角光环,炼就主角实力。 ![]() 能放低自己,才能拔高人生 罗素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幸福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消除了对自我的关注。” 真正功成名就的人,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 京剧大师谭元寿是国家一级演员,抽过主席给的吕宋烟,但一点架子都没有。 谭元寿几乎每年都会受邀参加春节联欢晚会,有时候要表演节目,有时候只是单纯的观众。 一进央视大门,他就开始给大家拜年,门卫到内保,再到工作人员,无论职位高低,都会笑着对他们说:“给您拜年!” 见到接待自己的工作人员,也会说:“您辛苦,我们又给您添麻烦了。” 台里的人都说,谭元寿完全没有大艺术家的架子。 在后辈王谦详、李增瑞举办合作55年庆祝演出时,谭元寿特地送来两个花篮,贺信里说: “我和两位不熟,但二位人品忠厚,谦虚低调,有几次我们一起参加活动,我看到二位站得很远,不声张,让我由衷地敬佩。” 谭先生的谦和印证了一句话:稻熟低穗,人熟低声。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和谦逊的人在一起,无论聊天共事,都会觉得很舒服。 而越是谦逊的人,往往越有内涵,越能收获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 正如《道德经》里所说:洼则盈。 身处低处,方能坐拥更大的天地向上生长,不断攀登人生的巅峰; 心处低处,就不会因一时的起伏而患得患失,让自己变得丰盈从容。 人生最美的姿态,就是放低自己。 低调做人,谦卑处世,才能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葱蒜定律”,是说太拿自己当根葱的人,往往特别善于:装蒜。 其实葱也好,蒜也好,虽然用处很大,却从来都不是一道菜的主角。 反观我们的生活,亦是如此。 一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是“非我不可”,而是“有我更好”。 做个低调沉稳的实力派,比外强中干的表面派要强得多。 心怀珠玉,不露锋芒,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 点个在看,今后,愿你我都能认清自己,摆正自己,放低自己,以平和恬淡之心,奔赴属于自己的山和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