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虫类出现的高峰期 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 被毒虫叮咬的急救方法 01 恙虫 恙虫叮咬人后98%都会产生焦痂,主要分布在腋下、乳房下、会阴部、后背等隐秘位置。恙虫病首发症状是高热,除了眼睛红,会有皮肤红肿、四肢麻痹、恶心嗜睡等症状。 措施: 天气潮热时,应铲除居家周边的杂草、灭鼠、消灭恙螨孳生地;外出时,避免在草地坐卧,不要在草地晾晒衣被。在野外作业时,穿上长袖、长裤等,裸露的皮肤要涂抹驱虫水或花露水。回家后尽快沐浴,换洗全部衣物。 02 蚊子 蚊子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叮咬留下伤口红肿、痒、痛,十分难受,还可能传染疾病。 措施: 使用清凉油、风油精等驱蚊用品,或在伤口处涂抹碱性肥皂水、盐水软化红肿缓解痒痛。 03 蜜蜂 被蜂蜇之后,轻者局部肿胀、发痒、灼热、疼痛;重者可能死亡。如果被蜇者觉得口渴,可以喝开水,但绝不能食用含酒精的食物或饮品,否则血液循环一加速,毒性扩散得更快,危险性也会更高,有时还会引起心脏麻痹,引发死亡。 措施: 一旦被蜂蜇了,要用温水、肥皂水或许盐水、糖水清洁创伤,没有水时新鲜的尿也能够。若是创伤处有残留的蜇刺,应立即拔掉。有毒刺入肌肤者,先拔去毒刺。如果出现头疼、头昏、恶心、呕吐、烦躁、发烧等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04 隐翅虫 皮损为条状、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密集丘疹、水疱及小脓包,附近淋巴结常肿大。 措施: 避免接触,如虫落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拍死它,应该弹走它。夏季夜间关好纱窗,以免毒虫进入。如被咬,应服用抗组胺药,外涂解毒药或外用糖皮质激素,有继发感染者用抗感染药。 05 蚂蟥 蚂蟥致伤是以吸盘吸附于人的表皮之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被叮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不痛。 措施: 蚂蟥吸附于皮肤表面时切不可强拉,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内引起感染。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或用食醋、盐水涂于叮咬处,蚂蟥就会放松吸盘脱落。 06 蜈蚣 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膻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措施: 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选用高锰酸钾液、石灰水冲洗伤口。症状较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07 螨虫 现发现螨虫与人的健康关系非常密切,诸如革螨、恙螨、疥螨、蠕螨、粉螨、尘螨和蒲螨等可叮人吸血、侵害皮肤引起“酒糟鼻”或蠕螨症、过敏症、尿路螨症、肺螨症、肠螨症和疥疮,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措施: 保持空气干燥、通风。尽量减少灰尘。及时、定时清理居住环境中多灰尘的死角,比如:空调过滤网、床垫、地毯、养花及养鱼的场所。使用空调时,定时开窗流通空气。起居室内少用地毯。勤晒被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