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战役结束时,中央军仍拥兵百万,为何蒋介石会第三次被逼下野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22-06-24 发布于河南

编辑搜图

蒋介石一生三次下野

19491月21日,执掌全国党政军大权20余年的蒋介石发表文告,宣布再次下野,改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职权。这是蒋介石一生中第3次宣布下野,但与前两次下野面临的形势不同;1927年第一次下野时,其麾下中央军实力有限,不足30万人,绝大部分是刚刚收编的北洋军阀败兵;加上二把手何应钦暗中倒戈,实际上已无多少军队能为其保驾。

编辑搜图

蒋介石父子在奉化故里

第三次下野后直接返回奉化老家

1931年第二次下野则完全是走形式,当时因为“九一八事变”刚刚丢失东北三省等原因,蒋氏遭举国唾骂,遂于12月15日辞去国民政府主席一职,但次年初就被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再次掌控了全国局势。这第三次下野则不同,直接将总统职权交给了老对手李宗仁,自己则回到了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镇,一副要归隐山林的模样。

难道是身边又无军队保驾了吗?毕竟在刚刚结束的辽沈、淮海两大战役中,蒋介石损失上百万军队,最精锐的美械“五大主力”也全部被歼灭,悍将杜聿明、廖耀湘等大批黄埔系将领被俘。不过,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蒋介石从1927年北伐战争开始就不遗余力地吞并收编杂牌,发展壮大其嫡系中央军,积攒的家底何止百万军队。

编辑搜图

北伐时期的中央军

中央军仍有百万之众,实力碾压地方派系

实际上,即便到其第三次下野时,蒋介石直接掌握的中央军嫡系或旁系部队仍有近百万人,而地方实力派中军力最强盛的桂系,能够控制影响的部队也就20余万,剩下得更是不值一提,这些部队总人数加起来也难以望中央军项背。不过,这些地方部队除了傅作义的绥远部队外,基本集中在西南或西北地区,距离解放军部队较远,暂时都还安全。

中央军残余各部则不同,目前实力最强的胡宗南西安绥靖公署部队虽仍有20万人,但已遭到解放军西北野战军沉重打击,已经做好了放弃陕西老巢,全军撤入四川境内的打算;驻北平的李文第4兵团、石觉第9兵团麾下也有十余万精锐,但已经被东北、华北野战军上百万部队合围,覆灭只在须臾之间。

编辑搜图

北平国民党军宣布起义

桂系大军驻扎长江中游,随时可能顺流而下

除了这两大重兵集团外,蒋介石能够依赖的就仅剩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率领的45万大军了,汤恩伯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他甚至亲手将向自己劝降的恩师、浙江省主席陈仪也送入了监狱;但汤麾下的部队却实在靠不住,空有75个师的庞大编制,绝大部分是被歼灭后重建的“二茬货”、“三茬货”,毫无战力可言。

这样的部队还要负责防守江西湖口至上海之间的800余公里长江防线,自顾尚且不暇,又如何能够保证蒋介石在南京城内安坐呢?毕竟长江中游驻扎的桂系部队虽然仅25万人,但全面内战期间一直刻意保存实力,所部大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一旦其顺流而下前来逼宫,就算最后能够将其击退,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也必将拱手送给对岸的解放军。

编辑搜图

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

为此,蒋介石决定干脆主动一些,将总统这一宝座让给桂系首领李宗仁,让他在南京城主持长江防务,顺便出面与中共方面和谈,争取时间;自己则退居幕后、遥控指挥,抓紧在各地组建14个编练司令部,四处强征壮丁,重建中央军各部,将来再与桂系、中共一较长短。

编辑搜图

渡江战役打破蒋介石美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