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按照史料唐朝本是,封建时期武力强盛的皇朝之一,为什么却被吐蕃国两度入侵首都,或者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强大,或者是虚有其表的。 其实,看待历史并不能,用片面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事情都要从整体出发。 唐朝在过了李世民执政的巅峰期后,青藏高原开始兴起。当时,不知为何,气候变得特别适合居住生活,这段时间从公元620年开始,足足持续了二百余年左右。 此时的吐蕃国野心勃勃,一边养精蓄锐觊觎唐朝的富裕,一边多地出兵收服了,中亚地区和印度地区部分国家。兵锋最远时,直达印度恒河流域和喜马拉雅山等地区。 最高峰时期,人口过千万,全国总兵力百余万——并非全是脱产士兵。所以,当时的吐蕃,其疆域比唐朝还要大,应该称它为吐蕃帝国。 而吐蕃帝国的建立者——松赞干布,目标则是称霸整个东亚地区,在夺取了青海后,便与唐朝开始了第一次交锋,当时唐朝还算强盛,结果自然不是对手。 于是松赞干布主动称臣,并且以求亲的名义,引进唐朝先进的科技和制度。其实两者之间的虚与委蛇,大家都心知肚明,不过中原人的通病,不将蛮夷放在眼里,让吐蕃国成长起来。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松赞干布去世,国事由权臣葛尔家族的论钦陵、论东赞等人主导。 在公元670年左右,开始大举出兵攻伐唐朝,两国之间互有胜败,例如唐朝名将薛仁贵,不懂得如何与吐蕃作战,在大非川之战中,十万唐军战败而归,被让论钦陵攻破了,唐朝的附属吐谷浑部。 但唐朝也涌现出一些大将,与吐蕃国作战时能以弱胜强,例如——黑齿常之,五百骑兵就敢夜袭吐蕃军营,且多次战胜过吐蕃军,后被封为燕国公。 事实上,刚开始两国之间的正式交锋,唐朝是赢多输少占尽上风的,但唐军的威势虽让吐蕃胆寒,但野心却把惧怕覆盖了。此后,过了十年八年,吐蕃慢慢地能打个来回,曾短暂夺取过安西四镇。 后来,吐蕃发现与唐军硬来不是办法,便分兵去降服云南的六诏部族,想用两面夹击的办法击败唐军。正好这段时间,武则天执政,且为了排除异己,重用酷吏残害了许多忠臣良将,其中就有吐蕃最惧怕的大将——黑齿常之。 所有敌对国得知此事,无不大肆庆祝,这就是所谓的亲者痛仇者快。而唐朝这段动荡期间,接连丢失西域、青海高原等地区,用了很长时间才攻占回来。 不巧的是,没过几年,突厥汗国又复国成功,此时的唐朝不仅在抵御吐蕃军没了地利,还要时常提防突厥军偷袭,可谓是流年不利。除了这两者,当时唐朝还有不少外敌的,例如契丹、女真、回鹘等等。 后来,唐军败多胜少,吐蕃得势不饶人,差点便把河西攻占下来,但葛尔家族功高震主,现任吐蕃赞普——赤都松赞,把军队召了回来,并请求义和。 此时的唐朝被武则天伤了元气之后,同样不想多线作战,派了使臣——郭元振,前往吐蕃谈判。而郭元振很是机敏,发现吐蕃的君臣不合之后,使出离间之计。 赤都松赞果然中计,召论钦陵回国后便突袭杀掉,并且几乎把整个葛尔家族铲除。因为噶尔家族掌权期间常年用兵、征兵,虽然开始有成绩了,但吐蕃国百姓并不清楚,他们只知道自己生活困苦,早已厌倦。所以,残余的葛尔家族成员,只能投效唐朝。 而赤都松赞掌握大权后,却不明白自己的本事,不能和葛尔家族相提并论的,没过几年再次攻伐唐朝,却连续大败而归,后来在收服云南期间,因六诏叛乱,直接死在乱军中。 吐蕃国再次用“老套路”,主动与唐朝求和求亲。不过这回倒是学精明了,偷偷地贿赂唐朝大臣,暗地里侵占了河湟九曲之地——占据了整个青藏高原。 李隆基在位前中期,也算是中兴之主,他继位后一扫朝廷腐败,提拔贤臣良将,在与吐蕃的战争打响后,屡战屡胜,足足压制吐蕃国数十年时间。 就这样,吐蕃与唐朝已经打了百余年的战争,吐蕃本以为,以后都很难在唐朝身上占便宜,因为这些年来,唐朝涌现出太多名将,他们与吐蕃作战时特别骁勇。 李隆基时期的名将——哥舒翰、崔希逸、王君毚、张孝嵩、孙仁献、高仙芝、封常清等等。 然而世事无常,公元750年——公元756年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不仅有“安史之乱”,还因为云南地方官员,欺辱了阁逻凤的妻子。当时云南六诏部族已经建立政权,而阁逻凤则是云南王的子嗣,引发了极其严重反抗。 而安禄山很得李隆基的信任,手中精锐大约二十万,是唐朝精锐的五分之二,云南与吐蕃里应外合结盟攻伐唐朝,内又有安禄山这种内患,唐朝危危可及。 到了这种地步,李隆基年老昏庸,不仅斩杀了高仙芝等大将,还强制中风的哥舒翰带兵平叛,导致战事一败再败。 在唐朝主力与安禄山叛军,死命纠缠的时候,吐蕃军一路气势如虹,已经攻占了唐朝,约三分之一的地盘。 公元763年,终于平息了安史之乱,却也无力抵御吐蕃大军,让其直接攻入长安劫掠半月,在名将郭子仪的勤王军回援之际,吐蕃军便不战而退了。 第二年,就是唐朝大将仆固怀恩,联合吐蕃和回纥,还有一些部族谋反,总计十余万大军直攻长安。因为事先有了防备,所以长安城倒是没有被攻破。 后来,郭子仪说服了“回纥国”归附,此后两国虽时有联手对抗吐蕃,但回鹘贵族们时常陷入权力斗争中,唐朝得到的助力不大,兼之唐朝已经走在由盛转衰的道路上,在抵御吐蕃的劫掠上,越来越力不从心。 此后,吐蕃乘胜追击,让许多见风使舵的少数民族(部族)纷纷转投吐蕃,用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于公元810年左右,将西疆稳固为吐蕃的疆域,断绝唐朝在西域的统治。 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一断绝就是千年时间。然而吐蕃看似最后赢家,却没想到几渡春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了,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很大,人口逐渐减少。 根据史料,青藏高原的人口,最衰弱的时候仅有一二百万人,也因此吐蕃帝国不攻自破。所以说看待历史,不能太过主观,因为没有任何事物,是长盛不衰的。 并且,唐朝也并非虚有其表,只是有很多历史原因,兼之国家疆域和制度不同。吐蕃打仗主要为了钱财,如果不能长久胜利,就算占领了顶多就劫掠一番,这就是国家制度不同。 但是破坏却比建设容易,吐蕃这种行为对唐朝损害很大,而唐朝就算能占领吐蕃的疆域,也不会去做。因为对唐朝来说,以当时的文明程度,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吐蕃侵扰唐朝二百年,的确把唐朝拖垮了,加上唐朝内部产生的不稳定因素,让其开始走向灭亡。虽然中原人更聪慧,文明更高,但也正因为如此,争权夺利更为严重。其实每一个强盛的皇朝,都是从内部先腐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