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杭州:1911年的湖山春社(竹素园),完全不是现在的模样

 grandy3hz 2022-06-24 发布于浙江

1911年2月,一名叫弗里尔的美国人带着他的朋友来杭州旅行,期间拍摄了许多照片,生动反映了110多年前西湖及周边名胜古迹的原始风貌。

今天所呈现的是当年西湖边上竹素园的原始风貌。竹素园又名湖山春社,是清朝西湖十八景之一,因为后来破坏严重以及迁址重修,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当年的影子。

虽然这些照片最初于海外流传,但实际拍摄者却是中国摄影师周裕泰,弗里尔在中国旅行时,他被雇佣专门从事拍摄工作。

文章图片1

竹素园

1911年2月,美国人弗里尔带领友人从上海出发来杭州旅行。这是他在竹素园内的留影。其旁边的女子叫克莱尔·达勒姆,她的丈夫是一名陆军上尉 。站在他们身后的是摄影师的儿子。

文章图片2

竹素园全景

竹素园建于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原为浙江总督李卫创建的“湖山春社”。从本图看,当时其园内建筑非常紧凑,前景是一座横跨在小溪上的小桥,曲折蜿蜒的小溪两岸堆砌着各种假山石。

文章图片3

流觞亭

曲水流觞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每年农历三月,大家聚在一起,将酒杯放在弯曲的水流上顺水而下,流到面前便取下来喝,寓意免灾驱邪。过去很多地方都建有流觞亭,并在亭子里的地面上刻有流水槽。曲水流觞后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成为文人墨客喜闻乐见的活动。据说竹素园的流觞亭便是仿照绍兴的兰亭而建。亭内有对联可以证明:胜迹流连临曲院,群贤觞咏继兰亭。

文章图片4

御碑亭远望

御碑亭因亭内存有乾隆御题的石碑而得名。从远处看御碑亭,位于一大片空地之上,亭前左右对称排列着假山石,周围树木葱茏繁茂。

文章图片5

御碑亭近景

西湖边上有不少御碑亭,但这座御碑亭造型最为独特,由两个六边形连接而成。御碑位于亭子正中央。流觞亭位于它的一侧。

文章图片6

聚景楼

聚景楼坐落在御碑亭北边,造型古朴,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精美的花格窗。这里明显刚刚修缮过,门前两棵对称的小树, 在树根处可以看到新培上的土。楼一侧有新扎的整齐花架。

文章图片7

观瀑亭

观瀑亭位于聚景楼的东侧,从亭前的花架上可以判断出其具体方位。观瀑亭为四方亭子,与流觞亭合在一起取“天圆地方”之意。

文章图片8

园林一角

一座小石桥通往一排古色古香的建筑群,精美木雕的围栏上方挂有一副对联,字迹有些模糊,推测可能是“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两句。

文章图片9

水月亭

水月亭建在一处石台之上,猜想初建时亭子周围应该有水环绕。亭子前有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的彭玉麟所书的对联:水凭冷暖,溪涧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 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文章图片10

湖山春社

湖山春社的入口处建筑,门前有五级宽大的台阶,参照建筑一旁的人可知殿堂的雄伟。

文章图片11

花神廊

湖山神社的十二花神廊。按照每月一花进行排列,并有相应的人物与之对应, 花神有男有女,皆是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比如三月桃花的花神为唐伯虎;四月牡丹花神为杨玉环;九月菊花花神为陶渊明;十月芙蓉花花神为洛神。

文章图片12

湖山春社

湖山春社大殿,坐落在高高的平台之上,门前有“功在生民”牌匾。据资料记载,当年李卫治理西湖时,修建了这座祠堂供奉花神和西湖之神,有意思的是,他暗戳戳地把自己和妻妾列入其中。据说正神就是按他自己的相貌塑造的,而十二花神的形象则是他家的姬妾。

文章图片13

湖山神庙

湖山神庙与竹素园共同组成了湖山春社。这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建筑,先后被改成了左公祠(纪念左宗棠), 徐公祠(纪念徐锡麟)和浙江先烈祠。

文章图片14

湖山俎豆

湖山神庙的另一面。庙门前挂着写有“湖山俎豆”的巨大匾额。“俎”与“豆”都是古代的礼器,在行祭礼时使用。

文章图片15

两层建筑

竹素园内的两层楼阁,位于一座小院落内,院门有假山垒砌的入口。院墙处还有一个出口通往池塘上的九曲桥。

文章图片16

池边建筑

掩映在花木之中的一座老建筑,从池边古拙的木栏杆可知它位于院落之外,可能需要通过九曲桥方能到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