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高考,实际上就是科举制度。比较来说,现代高考实际上就是科举制的发展与延伸,两者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 现代高考,考很多科目内容,数理化语英等等,反正能算上总分计算的都有好多学科,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N万个知识点,总之到最后高考结束,每科的试题都会成为热点热议。那说起古代科举,很多人感觉,那很简单啊,不就是考四书,五经,策五道,八股文而已嘛。 不了解的,认为只要熟读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就好了,花点时间背就好了。 这么想就错了。 要知道,古代科举之路也是分很多级的,大的就分四级了:县考,府考,省考,京考。每一级取得不同的名头,什么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等等,如果光靠背这几本书都得通过,估计天下读书人只要下点功夫,基本上都能是进士了。 现实是,取得三甲状元的,不过区区五百几人(有记载),更多的人一辈子几十年参加科举试,都仅仅是停留在某一级而已,这种例子很多了,如太平天国的冯云山,够聪明吧,到头不过是个科举秀才;范进够努力吧,老了才中个举人,都激动疯了;古代科举史上,还有一位考到98岁才中举人的谢启祚。 从这看,古代的科举的八股文,还是不简单的,肯定不仅仅是会背书就能行的。 那古代的科举试题都是怎么样的呢? 科举没有那么多的数理化,说白了,就类似于今天的语文高考,只考语文,并且只考作文这一版块。科举的各级考试一般都分几天进行,各级所考的内容大体都在一个范围里面,只是所谓的深浅程度一样。 虽说只是考语文,但整个考试过程分得很细,主要考三个类别,但用现在话来说,细化到十几首选题。如广西明清时期,举人考试在桂林参加省考,就考三场(或是只分为两场)。 第一场考四书; 第二场考五经; 第三场考策五问。
这些题目,说白了,就和现在作文考试一样,给个题头,素材,然后根据这些写一篇自己对这素材的理解。像今年的甲卷,语文作文就是整了个红楼梦的话题,粗看是要写红楼梦的故事,实际上理解到位了,可以跳出《红楼梦》,写一些类似的现实现象之类的。 比如同治六年广西的这份举人试题,第一场的四书题,素材都出自于四书里的,就看考生如何理解了。 还有诗题,也是给个意境,按要求写一首诗。考的是对古代文学的掌握程度,写古诗十分讲究什么压韵,八韵,什么五言七言,文体规律多得很。古代学子虽说整天之乎者也,不会作诗也会吟,但没有掌握一点相关的作诗规范,那一时半会还真不能搞出一首八韵体,作出的也只是诗,好听的,可以称之为“诗”的七言五言打油诗;不好听的,也就是几句不知所谓的话而已。
第二场五经题,《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分门类别,每一经抽出一个素材,简单的一句话,就要写出一点内容来。 这就比较考人了,不光要背得了书,还得用自己话去解释。要是考生没有点阅读能力,没有一点理解能力,没有一上咪阅历,估计也是写不出几个字的。 至于当年科举的时候,每一类别都要写一篇理解文,还是从各类别中选一个自己熟悉的来写文,这不太清楚,反正按记载,科举录取功名的时候,以前都注明谁在哪一方面得到上面得最高分数的。 只是到了清代,就不怎么标注中式考生在哪一方面最出彩了,而直接是给出名次了。
第三场的策五问,则更为复杂了,上到国家大事历史,下到地方人文地理,都可以策问,往高了说,从中可以了解这位考生的眼界,适不适合进入官场,成为朝堂的一份子。这些可不是看几本“知乎者也”就能回答的了。 考生必须要阅读或是了解一些历史典故,而且范围很广,像广西的乡试,五问中一般都有一问是问及到广西地方历史人文的,而考生就可以根据策问的内容,去一一解答,并由此延伸,加些自己理解,自己的想法,甚至自己的理想。 这就和现代高考语文一样,想要考得好成绩,不说要博览群书,那也是要有不少的阅读量才行的。对时事,对历史,对文化,对生活,等等,方方面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考出好的成绩。 就像高考作文冷不丁的遇上四大名著,十二年的教育里,正统课文中没提到几句,更没有几个知识点,要是没有一定的阅读,一定思考,那真是懵了,写名著的内容吧,不知道当中的人物故事;从名著内容反映当下生活吧,也不知道对比,那高考作文也无从下笔了。 成化七年广西乡试,策问,第三问 但是古代科举和现代高考又有所不同,科举中,只要考过了相关的等级,就能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发展方向就是成为官府中人了。 如秀才,有机会的话,可以入地方官府中担任一些低级文书工作;在家可以成为乡里的断文识字的启蒙先生;甚至还可以享受官府的补贴。 成为举人,那得到的社会福利就更多了。有条件的话,可以担任省县官府的高级文职官员,运气再好的,还可以做上知县,知州。 成为进士,那选择性就更大了,高官厚禄都是相对容易的事情。 总之,只要通过了相关等级的科举考试,个人得到的头衔和资料都是终身有效的,致于能不能更进一步,那就看个人的造化了。 而如今的高考结束后,千万考生就有千万条出路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史话八桂!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