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去世四年后,郭沫若说了两句意味深长的话,如今看来真有水平

 采菊东篱630 2022-06-24 发布于河南

鲁迅和郭沫若,都是现代文学史的泰斗。他们之间的“骂战”不是一句“文人相轻”能够概括的。一般而言,如果骂与被骂间,相差悬殊,大抵那个被骂者也就不大还口,最后很快也就平息了。最怕的旗鼓相当,针尖对麦芒,那就“骂无止境”了。

广告终于等到了,值得用一辈子的炒股软件,6月24日今日下载终身免费!
×

其实,论才华,郭沫若确实不一定输给鲁迅。毕竟,论文学,鲁迅的杂文、小说可谓冠绝现代文坛;但郭沫若在现代新诗,戏剧方面,也颇有建树。鲁迅作为文学家,同时还有思想家等称谓,郭沫若的名头则更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不仅如此,他们还同为留日归国的才俊。

鲁迅对郭沫若在感情上的某些行为,十分反感,因此冠以“流氓加才子”之名。此时,若自认理亏,郭沫若大可不必理会,毕竟闹大了还是自己脸上无光。然而郭沫若却无法如此从容大度,竟然对鲁迅恶语相向,什么难听的话都用上了。鲁迅最后只能以大家耳熟能详的“远看是什么,近看谁谁谁”来加以终极杀伤。

对于两个如此才华卓著的文化巨人,或许找人“论战”早已经成为自己文化事业中的重要部分。毕竟,没有比较,就无法凸显自我。如果有一天,发现放眼望去,连个能够接住“批评”的对手都没有,会否“拔剑四顾心茫然”,感到莫名地孤独和遗憾呢?至少,郭沫若在鲁迅先生去世之后,才明白了“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这个道理。

鲁迅先生去世四年后,郭沫若难以抑制内心对于这个老对手的追忆,用两句话,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缅怀。

鲁迅是奔流,是瀑布,是急湍,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海;鲁迅是霜雪,是冰雹,是恒寒,但将来总有鲁迅的春。

这两句话,实则是1940年郭沫若在《写在菜油灯下》文末的一幅楹联。郭沫若在文中, 将鲁迅先生和“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相提并论。郭沫若不无遗憾地表示,未能和鲁迅见面,是自己莫大的遗憾。

广告工资7000不如考个造价工程师,一人养全家,符合2点就能考
×

郭沫若指出鲁迅的文字,代表了民族的呼声。而郭沫若的这幅楹联的深意,便是充分认识到鲁迅先生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从民族大义,为民族境遇鸣不平的高度,概括了鲁迅先生的一生。如今看来,郭沫若确实也很有水平。

上联,用“奔流、瀑布、急湍”排比,比喻鲁迅先生一生的“战斗精神”。然而鲁迅一生的努力,最后要去往何方?郭沫若说,那方向,便是“大海”。“将来总有鲁迅的海”,一语双关,一则是说鲁迅的理想一定会实现,等到了大海,民族就没有那么多险恶,没有那么多苦难。二则是说,鲁迅就像一滴水,而追随的人,终将汇集成大海,继承先生的志向。

广告尿酸的元凶找到了,不是少喝酒、少吃海鲜,而是它!很多人不知道
×

下联,用“霜雪、冰雹、恒寒”排比比喻鲁迅先生一生的“傲岸品格”。鲁迅的傲岸,是因为他洞悉了民族的不平与苦难,他亦步亦趋,如履薄冰,为民族彷徨,为民族呐喊。然而,鲁迅先生心中却并不冰冷,他内心如此炽热,呼唤着“春天”来临。可惜鲁迅先生已逝,民族的春天,他未能看到。甚至在郭沫若写下这文字的时候,民族仍然在血泪和苦难中。但郭沫若相信,春天一定会到来。

 

郭沫若这40个字是对鲁迅一生的概括,可谓十分凝练而准确,对鲁迅的精神的描绘,呼之欲出。真是很难想象,一个被鲁迅怼了半辈子的郭沫若,何以对鲁迅有如此深刻的领悟。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虽然郭沫若在感情生活上,有不为鲁迅理解之处,但是他们都是人民的文学家。他们的笔,都为着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笔疾书。从这一点而言,虽然他们斗了一辈子,但在民族大义上,他们是灵魂可以沟通的同志。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