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163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163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别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本条说的是太阳病因误用下法导致传入少阳病/太阴病范畴,发为胃虚邪凑且表未解的心下(胃)痞证,以桂枝人参汤治疗。
太阳病本应以微微发汗解病太阳病,此时明明太阳表证未解外证未除,医生却糊涂多次误用下法治疗而数下之,导致伤及津液血液,不但表证未解遂协热,还邪气内传,协同误下的药效出现下利不止(若正气尚足,则虽胃虚但仍可属少阳而出现热利;若正气不足,则微陷太阴出现虚寒下利而利,利下不止,出现胃虚邪凑的心下(胃)痞证心下痞硬
此时太阳表证未解,同时还有传入少阳病太阴病范畴的胃虚邪凑的心下(痞)证而下利[注1],表里证均未解表里不解者,建议用桂枝人参汤治疗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组方就是理中丸/人参汤加桂枝四两甘草一两,也可理解为理中丸/人参汤合桂枝甘草汤。以理中丸处理少阳病/太阴病范畴的胃虚,以桂枝甘草汤处理表证,表里双解。方中人参健胃生津[注2],是针对此类心下(胃)痞之胃虚的第一要药,配合干姜炙甘草,加强温胃和中之力;白术健脾利水,重在治因胃虚邪凑而来的胃中水饮,若下利兼有因湿夹热/虚寒而下利者,均可以白术治之;桂枝解肌发表,配合甘草为桂枝甘草汤治太阳表证。
总体而言,桂枝人参汤可针对太阳表证兼有胃虚,但程度不算非常严重者,若胃虚程度严重到直陷太阴而厥逆下利不止,则考虑本方加附子,凑为附子理中丸加桂枝/人参四逆汤加白术、桂枝表里双解。
桂枝人参汤可以跟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试解No.32《伤寒论》试解No.34比较,前者针对太阳少阳并病/太阳太阴并病,后者针对太阳阳明合/并病,虽都有下利为主要表现之一,但前者病机为胃虚(邪凑),后者病机为湿热,注意鉴别。
桂枝人参汤还可以跟小建中汤《伤寒论》试解No.100《伤寒论》试解No.102新加汤《伤寒论》试解No.62对比,三者都是针对津液血液被伤后表里俱虚者,但小建中汤和新加汤虚的程度较桂枝人参汤轻。

PS.桂枝人参汤煎服法也是以理中汤四味药先煎,后期再加入桂枝同煎个人认为,一则考虑防止桂枝治气上冲能力太强,二则考虑表证非主要矛盾,本方补虚力量大于解表力量。

[注1]本条既可以算作太阳少阳并病也可以算作太阳太阴并病,逻辑上都解得通,取决于里(胃)虚的程度,如果正气尚足虽然胃虚但整体各症状都为阳病症状(如大便下利软烂而臭等),就可以视为太阳少阳并病,治疗用桂枝人参汤但如果正气不足,里(胃)虚的更厉害,导致微陷阴证,出现各种阴病范畴的症状(如厥冷、大便清稀无臭如水等),那就可以视为太阳太阴并病,治疗可用桂枝人参汤,但如果陷入阴病的相关症状重的话,甚至要考虑加附子凑齐四逆辈急当救里来治疗。
[注2]如前述,健胃生津首看人参,结合泻心汤类和本条内容,我们都能见到以人参作为健胃生津的核心用药,可以归纳出此类胃虚之心下痞硬均可以人参治之,但需注意的是,一旦疾病完全进入纯阳明病范畴(如陷胸汤类的结胸证、阳明腑实的承气汤证),尽管胃虚也不再可用人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