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151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151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本条说的是少阳病之胃痞证的顺传路线,需要重点厘清“气痞”的概念——气痞即心下(胃)痞证
需要鉴别清楚的是,《伤寒论》试解No.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也。)中提到的“痞”指的是脏结,而不是本条的心下(胃)痞证。
概念清楚以后本条就很简单了,说的是脉浮而紧的太阳(伤寒)病脉浮而紧,本应微微发汗而解,但医生却误用下法下之而复下之,伤津液血液,表实邪气内传反入里,传入少阳(半表半里),则可能发为少阳之胃痞证则作痞,用手按压心下(在剑突下)有濡软状的感觉按之自濡,称之为气痞(即胃痞证)但气痞耳
治疗用泻心汤类

PS.有说法言及“痞”来源于《易经》中的“否”卦,乾为天,在上而不降;坤为地,在下而不升,上下不通,从而出现否卦。这从逻辑上也是符合痞证情况的——胃虚而邪气所凑,治其的半夏泻心汤就是以黄芩黄连半夏以降,干姜人参大枣以升,加甘草调和诸药,共治胃痞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