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喀什笔记:爱它就走遍它(24)晃荡在白哈巴的一日

 卷子路上 2022-06-24 发布于广东

晃荡在白哈巴的一日

2016古尔邦节、中秋节北疆行之四

卷子

这座西北第一村,让我们心心念念了好几天。

《爸爸去哪儿》剧组包场在那里拍片,喀纳斯停开了好几天去白哈巴的班车。接送我们的师傅说,包车进出价格已经炒到了五六百元一个人,才二三十公里而已。

我们选择的第二套方案是坐图瓦人的摩托车过去,先后谈了三个人,80-120元不等,说是包我们进村,不要再买门票。定了一个,说好上门接,结果第二天一场雨,浇灭了我们的出行计划。想到雨后山路湿滑,完全系数下降,忍痛决定放弃。

结果在游客中心意外得知《爸爸去哪儿》撤出,第三天开通了去白哈巴的班车(就一趟)。——上天也疼有心人,执着去求才不会错过吧。

谢天恩, 谢芒果,让我们的白哈巴得以成行。

白哈巴一日,金黄之外,还附赠了蓝天,我们从村头的一群狗开始,走遍了整个村子。

每一座木头房子里都住着外来客,每一条村道上都走着外来客,每一个小面馆里都坐着外来客,……和喀纳斯村一样,这也是一座被游客攻陷的村庄。

这里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有西北第一警务室,西北第一哨等。白哈巴村分蒙古族的支系图瓦人居住区、哈萨克居住区和边防站三部分。走遍它是我们的宗旨,除了面条时间,其他时间我们都处于行走中。

因为没住宿,所以不发呆。

秋天的白哈巴是眼睛的天堂,也是身体的天堂。


在去白哈巴的路上。


首先出场的是一群懒洋洋的狗。黑白黄花,元素齐全,阵营齐整。

这群狗狗守在村口迎接我们,也太周到、太热情了吧。

还一路护送着我们进村。是觉得我们格外像亲人,终于回家?

骑马的儿童。——估计也就五岁吧,在白哈巴,经常见到很小的孩子在骑马,还吆喝着你来骑,并大声说,他(她)能保护你。于是一个小孩保护一个大人的骑马奇景就诞生了。

我们没有骑马,很难想象被一个儿童保护的感觉。

树林里的小木屋。

西北第一警务室。一样的尖顶木屋。

西北第一邮局。

小木屋,草垛子,和美菇凉。

图瓦青年客栈,白哈巴有大量这样的客栈,夏秋季人满为患,冬天白雪锁空屋。

扛着长枪大炮的行者,或许又是来这里拍片的。

这个客栈的名字叫“那里”,好喜欢。

被阳光浸润着的村庄和小河。

每个客栈里都鲜花盛开。

在这里吃上一碗牛肉面,味道一般,价格挺贵。

素简的木屋。

蓄着金茅草的木屋。

金树林里的木屋。

有着蓝黄小门的木屋。

山边的木屋。

阳光穿过树林来到木屋

爱上木屋,那就留颗心吧。和木屋一起融化在蓝天里。

疏疏朗朗的天,俊俊俏俏的树,这是秋天该有的模样。扯一身红装,配这金色时光。

在西北第一哨俯瞰白哈巴村庄。

山谷里的圆形马圈。

方形马圈。

村里闲散的行者,也扛着长枪短炮,想把这里的风景扫荡一番吧。

参天的白桦树,映衬在蓝天下。

木栅栏围着的小木屋,是村庄的常态。院子里长满了花和草,浸泡在阳光里。

一直走到村子的北边。

再往前,便是边境管理区了。

一路都是白桦树、木屋和蓝天。

途经白哈巴蒙古学校,留下一颗心先。

这是一所1932年创办的学校,建校已有八十多年,在那么遥远的年代和这么遥远的边关,教育却没有缺席。

地图上的每一根线条,都有我们划过的痕迹。

那些骑马的孩子们。

村庄后面连绵起伏的山,青黄相间。

金色山峦。

红色山岗。

回程的路。

说喀纳斯是“神的自留地”,那白哈巴也一定是。

我们从神的自留地里收割一番,这个秋天就是丰硕的了。

去白哈巴还有一条路即从哈巴河县北上,约一百多公里,为乡村公路,如果自驾可以选择从布尔津-哈巴河县-白哈巴-喀纳斯-禾木,这样就不走回头路了。

附:从网上下载的两张喀纳斯徒步路线图。感谢图片制作者,让我们分享喀纳斯。

其实徒步才是对这块神的自留地最大的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