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喀什笔记:爱它就走遍它(25)去禾木扫荡落日与晨雾

 卷子路上 2022-06-24 发布于广东

去禾木扫荡落日与晨雾

2016古尔邦节、中秋节北疆行之五

卷子  

去往禾木的山道。

D7:禾木的午后与黄昏

禾木,是本次北疆行的最后一站,也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站。之前被各种攻略洗过脑,对这块土地充满了一种莫名的冲动。

提前到户外店去买了双杖,准备徒步进去的。到了发现,没有伴,没有充足的时间,徒步只是个妄想。其实也就三十多公里,走下来没有丝毫问题,但是新路开通,我网上查来的老路都不知在哪儿了。

再简单的路都有潜伏的危机。我们回来没多久,就有一位来自广东的女驴友出事了。好像是禾木往小黑湖的半道迷路了,又赶上了阿勒泰大雪。外出寻路的一位失足落水,把生命的休止符画在了阿勒泰。

其实,原地等待救援,或沿河流往下游走,都不至于殒命。菜驴可叹!——像我这样的弱驴,但凡有一丁点危险就往后退的人,应该被上天垂爱吧。我不惜时不惜力,但是惜命。

后来在一家客栈的门口看到一位背包客,女的,独自一人。老板告诉我,那女子正准备独自徒步去喀纳斯。我冲着她的背影默默献上我的膝盖。如果有实力,又计划缜密,那就走吧。

而我,放弃徒步了。

我们从喀纳斯出来住在贾登峪,打听去禾木的班车,被告知停开了。然后就遇到了路边揽客的哈萨克青年别肯师傅,然后就包下了他的车第二天去禾木,第三天再去接我们出来。

随便地遇上,就愉快地包下。——怀揣着信赖,不用时刻提防,是活得轻松的要素之一。别肯师傅也没辜负我们的信赖:路上遇到景可以随时叫停,接送绝对准时。

包车只到景区大门,进村要转班车。禾木的游人多得超乎想象,下车时见等班车返回的人已经排了几条街。

这便是进入禾木第一眼的盛况。

禾木位于中国西部最北端,由喀纳斯河与禾木河交汇形成草原,白桦茂密,水草丰美,是游牧民族的天堂。但现在一年有四个月沦陷于游客的牛鸣马嘶的喧闹嘈杂中。

我们预订了禾木派出所旁边的一个宾馆,有点小贵。一下车,便有骑马的、骑摩托的挤过来问要不要住宿。一听有一家比我们订的要便宜一半,便转换码头,去考察虚实了。

这是一家图瓦本地人开的小客栈,木屋新装修的,刚刚启用。有我最需要的洗手间,OK,立马定下。后来去考察那些贵一倍的客栈,发现是一样大小的木屋,一样的洗手间,只是多了窗帘、席梦思而已。

禾木80%以上的客栈都是由外地人来承包的,一年在这里待四五个月,其他时间回老家,或者满世界浪去。在禾木一号见到一位在上海做电商的黄先生,辞工和朋友来这合开一家客栈,半年赚够一年的钱,然后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美得很呢。

我们的客栈在村子东头,远离村中心,还没有挂牌,后面就是上观景台的栈道,很安静,很便利。

上观景台上俯瞰整个村庄,这是来禾木必不可少的仪式。但亮点是黄昏和清晨。

放下行李,先去村子里闲逛,顺便填下肚子,回来再午睡片刻,再上观景台。时间配置很完美!

饮马禾木河,黄叶唱秋歌。

禾木的山明显比喀纳斯和白哈巴要黄,寂静山庄,装得下行者来来往往。

去河边戏耍,听这木叶哗哗。

西头的桥,也有栈道上观景台。这里承载了95%的人流,而我们屋后的栈道与桥几乎是我们专享的。

河边驻足,秋风起舞。傻看这横与竖、动与静、黄与蓝……

别玩坏了河边的石头,别玩坏了这秋水秋天秋树…… 

河边的木屋,木屋边的金色山峦

长天落木,秋水伊人

金色画卷里,回眸且一笑

温顺的小羊羔和它不太温顺的小主人。因为没有人给钱抱他的小羊,他竟然用棍子打人。谁家的孩子,快快领回家哦。

在这一片金黄里流连很久。每年秋天都找地儿去“扫黄”,仿佛只有腻歪在黄色里才算是泡到了秋天。

白桦林里的一辆老式越野车,成了大伙儿的道具。

这条路可以一直通到山边。

越靠近,越金黄。

可以骑马上山。这是和观景台相对的一片山。


鲜花簇拥的木屋客栈。——我们居住的客栈里还没有鲜花,所以价格便宜。

美丽也是需要买单的。

没住进去,站进去也是可以的。

终于找到一个角度,留下金色村庄了。

赶紧闯进去,抢一个金色时光。

午后小憩片刻,再走上屋后的栈道,过桥,上山。要去观景台守候黄昏了。

东头的桥,也是一座援疆桥。

河东头,基本没有玩耍的人啦。

沿着上山栈道,曲折前行,见黄昏的画笔已将山林着色。

黄与黄之前的白色线条,便是村庄。

山在起起伏伏,人在流流连连。

这是观景台背后的山峦,此时也被黄昏的画笔勾勒得凹凸有致,涂抹得绚丽缤纷。

在观景台俯瞰落日下的禾木。这便是禾木最精华的一幕。

看着光在一点点地走,却没人舍得走。

村庄陷落在金黄里。

河水围绕着村庄,金色包裹着村庄。

禾木成了秋天掌心里的珠玉。

这样的背景,不同个框,对不起这秋色无边。

一直到太阳被山遮挡,这些枪炮手还不愿弃械撤退。

下山见到边卖东西边写作业的小女孩。很动人。

下山,便是十六的月亮。

前一天中秋节在贾登峪,有发低烧,所以放弃了外出揽月。我错过的,禾木加倍还给我了。

禾木的月亮。抱歉我不能把你拍得更清晰完美,辜负了你如此圆满的出场。

月在木屋上。

月在街上,引卖东西的都仰头凝望。

D8:禾木的晨雾,精彩刷屏

第二天一早,迎着昨晚的满月,再次登上观景台,在寒风凛冽中等待太阳出场,把禾木照亮。

看到了日月同台唱戏,可惜不能收入镜中。

山顶上黑压压的全是人,不是等日出,而是等日出时村庄上的晨雾缭绕。


等待中。

连汪星人都参与了这场大戏的观摩。

太阳先是照在对面的山尖尖上,禾木晨曲如梦。

连绵的晨雾中夹杂着缕缕向上盘旋的炊烟。在阳光还没普及之前先温暖了土地和房屋。

阳光开始打在树梢梢上了,薄雾如飘带在村庄上空轻舞。

阳光越发浓烈了些,将黄叶与白烟拉出了层次。

禾木躲在晨雾中小眠。

看金光笼罩,白雾缠绵,才知道禾木确实是诗、是画、是歌,是可以单曲循环播放也不会起腻的那种。

观景台上此起彼伏的咔嚓声,是对禾木晨雾经典款、豪华版的最佳褒扬。

和昨天的禾木黄昏相比,禾木晨雾的人气更旺。

越发金光灿灿了。

由树林的变化,去想太阳的变化,想光与树的关系、太阳与村庄的关系。

清晨柔软的光、金色的光,再加上晨雾中的村庄,好适合铺垫美少女的出场。

呼应得很贴切,搭配得很圆满。

从最圆的月亮等到日照金山,晨雾笼罩整个村庄。漫山的镜头和躲在镜头后的眼睛,以及裹上了羽绒衫和冲锋衣的身体,都为了同一时刻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有共同的美,就会有共同的追求。

人心可万,人心可一。

再留一张晨雾照,恋恋不舍下山。

日照金山。身后的山也是一片金黄。

金光还在树林里,马背上,木屋旁。

连昨日经过的大桥都被涂抹得金光闪闪,妹子们也在金光中灿烂夺目了。

吃完早餐我们逛到村庄的另半边,就是小学所在的那条路。

图即为禾木小学。也是清一色的木屋,干净清爽,透着质朴和清新。

就是在这个客栈见到那位独自徒步喀纳斯的驴友。她的背包身影其实好美。

山下宁静的村庄。

炊烟从小木屋里升起。溪水潺潺,晨光灿灿。

炊烟袅袅,让俯瞰时的仙气又多了几分烟火气。

马圈外有没驯化的小马向我们跑来,牧民吆喝让我们让开。躲到墙边,一群芦花鸡的地盘上,咀嚼着这乡野的味道。

虽然禾木人多,但往远处走,往偏僻地走,还是有着清幽与散淡的,像唐朝的田园诗,野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牧民骑着大马、带着小马,悠悠走过小河。 

再次回到禾木河,看时间在水面上流淌。

小马饮水。

白桦林里的妹子们。

白桦林里的溪涧。

  这是禾木的松子。我们各买了一公斤带回喀什,这松子香几乎陪伴了我们一学期。 

午后回贾登峪取行李,到只有一架飞机一个登机口的喀纳斯机场,返回乌鲁木齐,再转机回喀什。

十月份,这个机场就关闭了,只能飞到阿勒泰机场再转汽车;或坐火车到北屯,再转汽车进入喀纳斯。

禾木的美,值得我这么铺张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