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喀什笔记:爱它就走遍它(36)八卦城特克斯与大雪纷飞的喀拉峻

 卷子路上 2022-06-24 发布于广东

八卦城特克斯与大雪纷飞的喀拉峻

2017年“五一”伊犁行(D2

卷子

10点出发从巩留到特克斯,下雨。特克斯达坂一片泥泞,道路在大山里蜿蜒盘旋。依旧很冷。

所有的车在到达后都是泥浆遍身,不忍卒睹。

先进了八卦公园,自然是看不到八卦城。倒是最后一天从昭苏回程时,看到摩天轮已开,花60元巨资(据说原价是120元)上去,想一睹八卦城的全貌,但遗憾城市是看到了,但八卦(同时交织的路)并未得见,在最高点时视线里也只有一条路,——工作人员说“可以看到完全是误导了我们。如果是晚上,路灯齐开,或许能看到灯带形成的八卦图吧。

八卦城的全貌应该是这样。

而我们看到的是这样。

为看到这样的八卦,我们登上了这样的摩天轮。

摩天轮在山坡上,且有150米高,按说已经参天了。可因为位处城边,所以角度被限制了。据说特克斯建过观光塔,花了很多银子,后来不知何故又拆了(嫌丑吧)。又据说,政府正在考虑设计新的观光塔。但愿下次来,可以一睹八卦阵形。

用路牌来佐证一下人家果真是八卦图吧。

八卦坛被围起来了,里面空无一人。据说上去最多也只能看到两条街。又下雨,所以放弃了。

特克斯也有个“宽窄巷子”,就是离街。这是夜晚雨中的离街,名字与实景高度吻合,营造了很古典的离愁之感。

离街是特克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街之一,2016年6月才开街。街区42户人家,却由哈萨克族、汉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6个民族组成,街区总长610米,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由两条街道,32座各具特色的院落组成。

离街最大限度地保留现有的民居院落,在居住功能、邻里结构不变的基础上,逐步向旅游服务转型,形成民宿、美食民族特色产品为一体的休闲街区,形成了集乌孙文化、丝路文化、草原文化、易经文化于一体的多民族文化风情街区,现已成为特克斯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老物件和民族建筑的搭配能一下子把人拉回到旧时光里去。

离街的建筑风格与当地文化特色密切结合,与之前看到的老街都不相同,它与特克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很呼应。

陌生面孔,才更吸引我去靠近。

第二天一早,我独自一人又去走了一遍离街。长长的巷子里,唯我一人。所有的门都锁着,所有的窗都关着,地还湿漉着。拐过弯,从街上绕回去,见每一条路的尽头都是雪山,深深浅浅,360度的雪山包围,特克斯被洗得纯洁无比。 

从昭苏返回时,带着他们又走了一遍离街。这次天已放蓝。

门依旧锁着,巷子依旧静谧。在还没有人来人往的现在,我们更轻松地走进了它怀里。有一天这里也热闹后,店铺林立,我们就看不到它的心跳了。

小巷里的人家。这是小城的一个公务员,喜欢这个院子,所以没有搬迁。等到这里足够热闹,租金足够高,他们也许会搬走。把这里全都留给游客了。

在美食街吃了维族抓饭。

然后便在一路杏花中奔向喀拉峻,——没想到特克斯的杏花如此多,几乎路边处处都是,且开得正艳。想回程时找个杏花村停留下下,遇突然起风,天也不够蓝,觉得不会超越野杏沟的冲击力了,便作罢。但时时处处冲进视线的杏花,让我们对特克斯这个小城充满了一种很文艺的情怀。

路边的杏花是种植的,虽然没有库尔德宁的野杏花那种奔放,但也是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柔媚与婀娜。

到达喀拉峻时,冷雨浓密。说是山上草原大部分还在冰雪封冻之中,我们便选择了170元的半景(大峡谷),全景是360元。

先坐景区车到码头,再乘快艇到山里,再换景区车往山里延伸。

进去时,只有我们两个人,包船、包车。哈萨克族帅哥毫不勉强地满足我们任何的停车要求,我们玩多久,他就等多久,非停车点也愿意停车。

我们承包的快艇。

我们承包的山湖。

我们承包的山峦。

我们承包的草原和牛羊。

每一道山梁和草原上的折痕,都起伏着波浪似的动感之美。

和我们分享栈道的只有牛与羊。

很少见到这么干净、漂亮的牛,它们有着性感的白嘴巴。

栈道在峡谷边蜿蜒盘旋。

以为在峡谷里看不到草原,结果连绵起伏的草原一样铺展在眼前。羊妈妈带着羊羔羔、马妈妈带着小马驹,还有白嘴巴的帅牛犊,在草原上散淡地、自得地啃着刚刚泛青的草。画风极美,尽管雨在冷冷地下,但暖暖的春意在它们成群结伴前呼后拥母慈子乖的画面里,一样散发着。

起初只是冷,我们在鳄鱼湾时,走了一个观景台还不够,又绕着圈,走了另一个观景台,我们把鳄鱼的左脸右脸看了个遍。

看栩栩如生的鳄鱼静卧在河湾里、悬崖下,想山上牛羊们的拖家带口的温馨,觉得这条鳄鱼应是彻骨的千年孤独吧,好在有河水相伴。据说换了季节或天气,河水会是蓝色和绿色,不过这个时候的浑黄也无妨,至少哗哗的流淌声足以安慰鳄鱼的寂寞。

大峡谷的水像白色的缎带,在彩色的峡谷间飘扬。

像不像黑熊的脸?

鳄鱼湾过后就是大峡谷,其实是看鳄鱼的尾巴。

突然间冷风裹着雪子就横着扑过来了,打得脸生疼。然后雪子夹着雪花狂泻而下,刚刚还青青的山岗,转眼间就是白雪皑皑,——前后不到10分钟,如此快的积雪,我还是第一次见。很奇妙的感觉。

再冷也要走到底。那个哈萨克帅哥一定奇怪:在大雪纷飞中,那两位女子为什么还迟迟不归。不但不归,我们还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观景点,就这么在大雪里穿来穿去,衣服湿透,鞋子湿透,冒着感冒的危险,继续前行,甚至还在落雪的草地里狂舞,拍视频。

燕子的手机被冻关机了,无法启动。幸亏我还带了一个小相机,可以单手拿着,于是一手打伞,一手拍照,手冻得生疼,也不愿收起。这是怎样的精神呢?这天地是否会为我们感动,把更美的明天送给我们呢?

最后一个点是十八弯,大雪腾起的水雾已让视线彻底模糊,天地一片苍茫,世界隐去不见。

我背后就是十八弯。

十八弯在大雪飘飞的山间隐隐约约。

一队马正在列队走过,大雪之中,宛如士兵般整齐有序。

草地瞬间变白。

越下越大。

看着满眼的青绿被瞬间切换成白。

阔克苏大峡谷就这样与我们结了风雪之缘。

山坡上的马在雪中宛如雕塑。

毡房在雪中独立,等候它的主人在晴天归来。  

从十八弯坐车出来,在码头见到三个年轻人,坐我们的车进去。

里面是雪,外面是雨。我们没有选择立即上船,而是登上山坡,又去了观湖台,把不同角度的观湖台全都走了一遍。最后竟然与进山的三个年轻人在船上相遇。——那么,我们确凿是在大风雪里待的时间最长的了,最早进去,最晚出来,包了一场无人的大雪,又包了若干个无人的山头,包了奔跑或静止的牛羊马,包了这个春天里寒冷的段落。

在不同角度的观湖台所见。

每一个角度都不错过,看山与水千古不变的牵手与相伴。

马师傅说,喀纳斯哪有我们这里美。他用伊犁人的骄傲与自信,赞美着自己的家乡。

喀拉峻的确元素丰富,我们只是看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规划中琼库什台也会连进来,所以我一定会来第二次。这次琼库什台只能舍弃了,就像在巩留舍弃恰西一样。行走大新疆,学会舍弃也是必修课。

喀拉峻的五月雪,飘落在我2017年的春天,足够我念叨、回想。

又:路上见到的金色山梁,透过车窗摄取来,就当是补恰西的课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