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昭苏到伊宁,遇见 2017年“五一”伊犁行(D4) 卷子 我必须要错过一条路了,它叫伊昭公路。 这是一条可以和独库公路相媲美的路,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弓月道”的其中一段,被喻为新疆最险峻最优美的公路之一。它穿越西天山,它全程一百多公里,要翻越乌孙山上的安格列特达坂,沿途峭壁连连,鲜花漫漫。 但这个时间它还在冬眠中,要到六月一日才能完成清路通车。 现在的积雪可能比铲车还要高上一倍。晴朗天气,自然降雪路段一天才能打通一到两公里的道路;如遇雪崩或风吹雪路段,则只能前进几百米。山里天气喜怒无常,雨、雪、冰雹随时造访,铲雪难度可想而知。 向正在铲雪的工人们致敬,尽管我此次注定要错过,但山雪与山花都已在我心中绽放。 盗一张5月17日伊犁晚报上的伊昭公路照片,想象一下5月1日此路上的情景。——我是不是必须还它一个相逢的夏天? 不能走伊昭公路回伊宁,我们只能返回到特克斯再转回伊宁。 但没有一条路是多余的,是可以浪费的。 从昭苏出来没多久便是草原石人。仍旧是包场的节奏,两个女子在这片草原上溜达或奔跑,皑皑雪山与红色村庄,映衬着五月的美好。 “五一”之行最后一天,老天终于赠送了我们一个纯净的蓝天,这样的送别还是很多情的,是要勾引我们的留恋之心么? 远处的一线雪山和脚下的苍茫草原。 既然带不走你,就把我给你吧。 天是蓝色的,山是白色的,草是绿色的,我是红色的。 世界大静,我心大安。 诗歌里的村庄。 草原石人被围在一个小范围里。这里的石人是真的,非盗版。——作为伊犁草原代表性作品,现在伊犁许多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 草原石人是以石材为主雕刻的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像。是新疆草原上的一大历史人文景观,它主要分布在阿勒泰草原和伊犁昭苏草原上。它与墓地有关。它们或随葬于墓中,或者守护在墓前,面向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是可以重新唤起生命意识和力量的地方。 具有灵魂保护含义的草原石人出现的根源,实际上也是对石头本身的崇拜。 因为是真迹,有磨损的痕迹。但表情还是跃然而出。 他戴着皇冠,手里拿着刀,不知道他曾站在谁的身边,又为谁守卫过蓝天? 另一个角度看到的雪山,平缓,沉着,逶迤,柔软。 给红色村庄一个近景。我们的温暖会不会是它们的寒冷? 车子继续往前开,然后马师傅直接把车开进了草原深处。昭苏大草原更原始、更有质感地铺展在了我们眼前。 停在了草原的心脏上。 这是草原上留下的车辙,曲里拐弯,算是草原的伤疤吗? 坐一会会儿,才能把草原的温度和湿度带走,把辽阔与恣意带走。 所有的远方里还是远方,我坐在大地上,被天空收留。 白云和雪山暧昧着,纠缠在一起。 连车辙都飘逸、缠绵如诗行了。 我从雪山走来,我从草原走来。 回眸,给雪山与白云的亲昵一个特写吧。只因为你们都姓白才这样相亲相爱、搂搂抱抱吗? 诸多不舍,还是要离开。
有的一棵树上竟然就有10个鸟巢,好奇妙。 如此密集地筑窝安家在此,是风水师在选址吗? 建筑风格充满艺术性,有现代派的味道。 有的独立枝头,有的相爱成双。 轻灵婉转,与蓝天肩并肩。 阳光倾洒,白云如棉,有如此温暖之家,飞得再远也不怕。 路边的村庄。 回环盘旋的山道。 路边的河,与网格状的山。 一群马把燕子吸引到了山上。 而我在山的另一面,为一头牛倾倒。 小河随意就流出了十八弯。 这是又一次停车。我们一起为了一群雪山下的羊叫停。 漫山遍野。许多对羊妈妈和羊宝宝,萌动人心。 我们的到来吓到它们了,它们在领头羊的带领下,向另一个方向迁移。 磨蹭磨蹭再磨蹭,耽搁耽搁再耽搁,一群羊的魅力也是无穷的。因为有雪山和草地做后盾。 站在伊犁河畔。 看黄水滔滔。 遍地的小黄花。 满地的蒲公英。 我们在库尔德宁、在喀拉峻、在夏塔错过的野花,上天都给我们补回来了。 没想到更大的惊喜在等着我们,——我们竟然把在昭苏错过的油菜花也给补上了。 在临近伊宁的地方,我们的视线里突然出现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毫不迟疑斩钉截铁寻找路口,开进田边。 开得不遗余力,开得坦荡透澈。 且借金黄一片,圆我美梦一场。 马师傅带的大疆航拍也使上了。 雪山下的油菜花田,让我们的炫酷晒美有了若干的角度。 我把今年错过的桥头油菜花也补上了。 金黄,曾是我审美的全部。从麦田、迎春花、向日葵到油菜花,我统统不放过,我还因此爱上了向日葵画家梵高,和有金黄色头发、豢养狐狸的小王子。 油菜花朴素而浓烈、卑微又强大的气场,可以秒杀我对春天的最初期待。我喜欢的春天其实不是娇羞妩媚型,而是油菜花这样的自由灿烂热烈。 我们是晚上十二点的飞机,有充足的时间。到达伊宁时才八九点,去汉人街美食大巴扎吃饭,一个内容丰富、量也极大的砂锅才15元。 名曰“汉人街”,这条街却是外地人来体验民族风情的地方。这里居住的及店铺经营者都是维吾尔族人。卖奶皮子的妇人.卖乌斯曼草的少女、卖花帽和英吉萨小刀的巴郎、卖砍曼的老者…… 这是一条名声响亮的街。 伊宁人总是爱这样给客人介绍这里——不到汉人街不算来过伊宁。 汉人街原是一条长约两公里的巷子,道路曲里拐弯,两侧店铺林立,行商坐贾吆喝往来,可谓盛极一时。当时聚集在这里的"汉人"约有三千人左右,大多是"赶大营"的天津杨柳青人,杨柳青人在一条街上的店铺就有400多家。 "汉人街"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汉人了!至于原因有很多种解释,有说做大了便回内陆发展了,有说城市中心转移,有说被撵跑的。相信这条街一定也藏了很多故事。 不过我们算是喀什人了,喀什噶尔的民族风情一定远胜于这,所以逛街体验民族风情就不是我们的选择了。 我们只是在这个陕西大寺作了停留。 和我们见过的所有清真寺都不同,陕西大寺完全是中原建筑风格,要不是屋顶有个月亮,会让人误以为是佛寺或某会馆、博物院等。 街的尽头是雪山,刚好晚霞打在山顶,像是化了妆的新娘。可惜电线太多,分解了画面的流畅感。 昭苏至伊宁,遇见石人,遇见草原,遇见河流,遇见牛马羊,遇见油菜花…… 每一条路都不会白走,所有的遇见都是上天对我们出发的厚赏。 再见,伊犁! (全文完) 欢迎分享和关注。 卷子路上,走吧,走啦,走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