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狗年春节返宁记(上):桦墅村、汤山七坊、金乌and千华古村

 卷子路上 2022-06-24 发布于广东

深圳机场出发

2018狗年春节返宁记(上)

再次涌进春运的大潮。没有折扣的机票,轮番上阵拼抢的火车票,常态塞车的自驾……不断在经历,重复在继续。

今年选择的是飞。

仍是一成不变的理由:老人在,回家过年!

所谓爱,便是陪伴,这已是公理和常识。尽管别人朋友圈里的海岛水幼沙清,高山冰封雪裹,湖泊寥廓渺远,城市异彩纷呈……馋得人心痒痒,但家仍是我们过年的唯一方向。

很高兴、很骄傲能有这样的方向,也期待有一天我们能成为下一辈的方向,——当然,他们想转换目标朝着更美的地方去走,我也不反对。

可以惦念,但不渴求。一代人与一代人的情感方式注定要变化,年也一样。

我们可能是古典、传统的最后一代了。

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年没有外出参加任何一次聚会,没有去夫子庙、石头城、新街口,以及中山陵、玄武湖、老城墙,我们几乎所有的时间都与家捆绑在了一起。只是稍稍把一些午后时光,拨付给了双腿,拨付给了东郊小小半径里的金陵。

不出门看上一眼,怎么叫回家呢?

那接下来就细数一下2018这个小小半径里的年吧。 

一、残雪里的桦树村

地理坐标:南京仙林东,栖霞山东南,西岗街道周冲水库旁。规划中的青龙地铁小镇、地铁四号线桦墅站附近。

时间坐标:2018年2月5日。

今年有和2008年相匹敌的寒冷。在过年之前,长江中下游一带就已经下了两场大雪,金陵残雪未融,给了我一个冰冻的小尾巴。

陪爷爷奶奶去领取年底的老人补贴(80岁以上老人津贴),顺便在仙林蹭了顿大哥的炖牛肉和熬鸡汤,然后便去了向往中的桦墅村。

白墙黑瓦,蓝天白云,远山水库,大片草坪,白桦林,猕猴桃园,向日葵花海……文艺是这座最美乡村的标签。作为现代乡村改造的典范,它无愧于"江苏省水美乡村"、"南京市水美乡村"等称号。

从仙林大道一路向东,导航很轻易寻得。

在桦墅村边上有小火车漫步公园,和桦墅的文艺气质很匹配。虽没有浦口车站那么浓烈的的民国范,但乡野之中的小清新,也很合对浪漫有所需求的人们。

残雪中的桦墅村,冬日素净之美。


徽派风格的白墙黑瓦与金色芦草、碧水池塘,加上淡淡的蓝天。

远山深巷里,且把乡意睇。窗棂有高低,木心无尘滓。

一池水,两相悦,苇笛声声醉,山墙层层接。万事一却,看清影日斜。

老木桥,风里飘摇;老厂房,旧事已抛。

(注,此地公交站台名为“石膏厂”,据老栖霞人说石膏厂出小痞子) 

冰未解,雪未消,黑白世界,冷暖有道。

周冲水库在积雪里静卧,水碧山墨。

在周冲水库俯瞰桦墅村,青山一线,雅舍几行。

桦墅学堂里(即图书馆),村童正读书。

屋前空地上老奶奶、老阿姨们正在晒太阳,聊天。

村边山阴处积雪较多,赶紧玩耍,以表达一个岭南人对雪的深情厚谊。

屋檐下的冰凌子,也有着一种古典的美。

桦墅村还有着距今已有600年历史的南京唯一藏传密宗佛教石窟——石佛庵石窟。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寻找。

“青山碧水马头墙”,能在这个冬日偷得浮生半日闲,走在这个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下,感受一份恬静安详,很是美好。

为弥补春日不能来此踏春的遗憾,从网上盗几张图,顺便也带大家看一下桦墅村花开时的模样。

注:以上5张照片为网上盗图。

最后一张嘤栖书屋,是由南师大几个学生搞起来的,由两栋旧房子改造而成,晴耕雨读,增添了这座村子的文艺气息,也成了桦墅村的名片。我们因为时间匆忙,没有去找。另年底村子里寂寥无人,估计书屋也不一定开门。

另,桦墅大米被誉为“江苏最好吃大米”。还有,秦桧的祖籍就是桦墅,葬于牧龙村,两地都有秦氏后人世代居住。

二、汤山七坊,坊坊有香

地理坐标:南京江宁区汤山街道孟墓社区郄坊村。

时间坐标:2018年2月10日

作为被冷落甚或被抛弃的南京东郊,在新时代轰轰烈烈的大开发中是严重滞后的。在江宁、江浦、六合还是郊县的时候,麒麟、汤山就已经是大南京的一部分了,但现在人家江宁一跃而入繁华,麒麟门外还在乡村徘徊。三十年代规划的主城,因种种原因被边缘化,一叹。

但乡村也要活出乡村的范。

2017年农业部公布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全国150个乡村入选,孟墓社区是南京唯一上榜的,成功获评“全国特色民俗村”。

汤山七坊、插花庙、东郊牧歌东方伊甸园、藏龙山庄、博士园和彩色水稻、东郊百亩果园……依托山水地形、地理及交通条件,这里的民俗文化开发已初具雏形,另外还在打造青少年教育基地、文化研究基地,以及开心农场等。

郄坊村还是江南名刹藏龙寺及青龙桥等历史典故的发源地。这里远离城市喧嚣,又藏着点文化底蕴,关键还与我的居住地相邻,故必须去晃一晃。

七坊即豆腐坊、粉丝坊、酱坊、茶坊、糕坊、面坊、油坊、炒米坊,有农人在现场制作,既向来客展示江南古代劳动人民食品传统工艺流程,也以参与体验或售卖产品获益。政府有意将"汤山七坊"打造成集文史研究、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农家乐。

这是米糕作坊。我在这里买了现蒸出来的热乎乎的米糕,但他们引以为傲的纯糯米制作,因为太黏,反而不太符合我的需求了。

我们小时候对年的认识,就是这样悬挂出来的腌腊制品,丰盛而壮观。

这是酱缸。我在酱坊里买了芝麻酱和芝麻糖,没有甜,只有香,让人爱不释口。

我在在酒坊里买了米酒和酒酿,这是带回家后被消耗得最快的,后者直接成了今年大年夜的主打饮料。 

村边有茶园,茶园边正在兴建木屋群,估计想打造成花海中的伊甸园吧。村口有池塘,清风疏影,良辰美景,有几分古韵。

村外还有一片占地面积达200亩的向日葵园,可惜不是花季。我们看到的只是萧瑟的观景台。

汤山七坊经常接待亲子游让孩子们尝试挖山芋、剥向日葵种子、磨豆浆等,——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并体验动手的乐趣,汤山七坊不经意间还承担了一点教育的职责。侄孙的幼儿园就曾组织过来此的实践活动。 

不能以进入主城为傲,那么就在乡土中寻味吧。

三、小镇里的免费温泉公园:金乌  

地理坐标:南京汤山温泉小镇。

时间坐标:2018年2月10日

汤山温泉小镇是第三届中国温泉金汤奖“十佳温泉小镇”。汤山温泉是世界著名温泉疗养区,居中国四大温泉疗养区之首,是中国唯一获得欧洲、日本温泉水质国际双认证的温泉,有"千年圣汤,养生天堂"之美誉。

汤山古名就叫"温泉",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千年前,汤山温泉就曾于南朝萧梁时期封为皇家的御用温泉,自南朝以来,历代达官显宦,文人雅士来此游览沐浴,南北朝萧梁时期被皇帝封为"圣泉"。民国时,这里也留下了蒋氏夫妇的痕迹。

金乌温泉公园是国内第一个免费开放的温泉康养主题公园。公园由孕泉、寻泉、问泉、开泉、悦泉、养泉、忆泉串联而成了一个温泉文化脉络。“金乌栖处温泉生”,来此体验温泉,徒步健身,不失为快乐之事。


夕阳西下,枯枝萧索,鸟巢寂寥,石桥清冷,绿道绵延,唯温泉暖暖。

我们是从七坊回程时来此小转一圈的,作为邻居,这么好的地方不来捧场,会有愧于它的。

这个世界不怕没有好东西,怕的是有好东西没人珍惜,就像有英雄却没人仰望、有好电影却没人捧场一样。

四、千华古村,隆昌寺下的风华

地理坐标:南京龙潭东,江苏省句容县宝华山下。

时间坐标:2018年2月21日。

大年初六,宾客已散,想带着老人出去走走。因奶奶腿不好,一个可以随时坐下的古村便是首选。

锁定宝华山下的千华古村,还因为山上的隆昌寺曾是爷爷五零年代在部队时的驻守之处。

寻春又访旧,开心定会爬上老人心头。

宝华山是佛教律宗名山,是有着“花山”国家森林公园,曾经在此出家的宝志和尚就是民间传说中济公和尚的原型,而乾隆下江南,也几乎次次都要驾临山上的隆昌寺。

" 宝华深处秀,问路语吾曾。" 康熙数度来游,赐银赐物、不吝墨宝。相传,清乾隆皇帝第一次到隆昌寺,下榻于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并命名其为 " 杨柳泉村 ",这就是现在的千华古村。

千华古村,是一条以佛文化为线索,集素食餐饮、香文化、禅茶文化、佛阁祈福等于一体的佛文化展示集中地。另有明清古建筑、特色民俗表演、仿古一条街等,可以说再现了当年明清时候宝华山的热闹与繁华。

走进古村,茶楼、粮油铺、酒馆、酒坊、豆腐坊、小吃铺、首饰铺、灯笼铺、中药铺、香艳楼等标志性的店铺沿街一字排开,门头都是古体字撰写的匾额。飞檐下,灯笼串串,绕过酒坊门口的八仙桌,穿过悬挂莲花灯的长廊,在水榭里就能晀望到秦淮水阁,清泉汩汩自山上往下流淌,途经大大小小的山石,飞溅起迷蒙的水雾,勾画出人们心目中的 " 水韵江南 "。

古村里还有一条“醉巷”,是临水酒吧一条街。在古村的水巷边,品茗饮酒,现代与古典竟没有一点违和之感。

大年初六,年味还很浓,还有着古代庙会般的热闹和繁荣。中华美食嘉年华、特色年货大集、民俗文化展演等,包括舞狮、特技高跷、皮影戏、下火海、吐火、相声、杂技、唱戏、水上舞蹈……庆幸来了这里,让年过得余音袅袅。原先还想去江宁的杨柳古村的,但那里太小众,会原始、破败、寂寥一些,不适合老人和年。

秦淮之源。

《宝华山志卷四》云:" 秦淮其源二,一出句容华山,一出溧水东庐山;合流入方山;自通济水门入于郡城 "。 " 秦淮之源 " 四个大字出自乾隆皇帝之笔,此处也成了千华古村的标志性建筑,

大舞台旁,秦淮之水犹如瀑布从天而降,穿过九曲回廊,又缓缓流向远方。水阁旁边一条狭长的的街道,两边都有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 " 龙藏浦 "。这条街道的名称也是颇有历史的沧桑。

注:龙藏浦是秦淮河最初的名字,汉代起称之为淮水。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以此地有 " 王气 ",下令在今南京市区东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带,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到唐代,根据这一传说,改称秦淮。这就是秦淮河名称的由来。

“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笙歌浓酒盈朱雀,古籍奇珍满乌衣。” 这首诗写的是古时金陵秦淮两岸的繁华,但用来描写千华古村夜景似乎也合适。

以上6张为网络下载。等不到古村夜景,也将错过古村灯会,陪老人回家最为重要。并不遗憾,预报的雨没有来,上天又关怀了我们一回。

美景长在,人不长在。

隆昌寺。爷爷曾驻守的地方。为寻当初那口千人大锅,我们把寺庙里里外外又狠狠地转了一遍,——爷爷说,那时候,他们是用大锅来洗澡的,大锅装一个班的人都有空余,要扶梯下去,锅过人头。

在千人大锅旁,游人直喊爷爷“老革命”,把老爷子的喜悦与满足之情给调动起来了,更愿意碎碎念那些旧人旧事旧时光。

可大凡旧,总意味着忘却与埋葬。除非在滚滚浪潮中,牵上了商业的手。古寺与我二十多年前所见有大变化,就是因为资本的参与,才有了开发修缮和扩大。

给别人钱赚,我们才有得看。所以不必吐槽钱对古村古寺的介入与改造,那些不伦不类、面目全非、或千人一面的,只是开发者的理念和水平而已。

与其让它们破败与消失,不如让它们重生,——如果它们是有生命的话,值得一生再生。

东郊这个小小半径里一画起来,还收不住,留一半给下集吧。 ——记录也是对时间的尊重,对岁月的厚待,对自我与现实的悦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